哦哇資訊網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之前,孫太后是否想過要讓朱祁鎮復位?

由 嘉惠聊趣事 發表于 體育2021-04-11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之前,孫太后是否想過要讓朱祁鎮復位?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在明朝,一國之君的廢立並不是一個女流之輩可以左右的,即便貴為皇太后,在無任何特殊情況之下都不可以也不可能做出動搖國本的行止,太祖高皇帝曾在《皇明祖訓》裡嚴格規定過“後宮不得干政”,並要求大明後世子孫必須嚴格遵守。

所以說,如果不是關係到江山的穩固社稷的安危,後宮是不可能參與朝政的,更不用說主持朝政了。

但是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也先裹挾明英宗包圍京師企圖逼迫朝廷投降,假如當時朝廷迫於無奈而投降,那麼立國還不到百年的明朝就算是亡了。

國家存亡這種大事,朝臣不敢擅自主張,所以他們只能請孫太后出山。畢竟皇帝北狩,太子未立,如此種種既是國事也是朱家的家事,他們急需一個身份地位較高的皇室宗親出來主持大局,孫太后無疑就是最佳人選。

大臣們選擇讓孫太后出面穩定局勢其實也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張太皇太后早已作古多年,符合條件的就只剩下孫太后了。

要知道,自宣宗駕崩之後,孫太后在朝中一直都沒有什麼影響力,當時有張太皇太后統管後宮,更有三楊如此強大的內閣輔政,孫太后想插手也是不可能。所以英宗早期尚能勵精圖治,但是隨著張太皇太后和三楊的陸續去世,孫太后根本震懾不住王振,最終導致王振專權。

透過這些也能看出,孫太后不管是從威望上講還是從能力上來看,其實都不足以裁決皇帝的廢立。

當初,瓦剌裹挾明英宗圍攻北京,大臣請孫太后出山也是無奈之舉,只能將孫太后推到了風口浪尖。

孫太后雖然貴為太后,但她也有常人所具有的“人性”,筆者談歷史,除了遵從史書的記載之外,也習慣輔之以“人性”,畢竟每個人所作出的任何行為決定都是以“人性”為出發點,而“人性”就是每個人的“私慾”,孫太后當然也有她的私慾。

孫太后的私慾就在於她的親生兒子明英宗朱祁鎮身上,我們不妨從這方面著手去試想一下當時孫太后的心理。

當時的局勢是,朱祁鎮被俘,生命危在旦夕,瓦剌人想要以他的命來換取北京城,可是大臣們並不想用江山來換取一個被俘皇帝的性命,皇帝沒了可以再換,但江山沒了,換回了皇帝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他們一致決定另立新君,可是另立新君是需要得到皇室同意的,即便他們已經決定好了,但如果沒有得到皇室的同意,他們的一切行為就等同於謀逆。

因此他們必須讓孫太后承認他們所決定的一切,以此來為自己正名,取得行為上的合法性。而孫太后內心其實是拒絕的,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平安歸來,可是朝臣們的逼迫和現實狠狠地打擊了她,她意識到兒子的皇位註定不保,但是她又不甘心自家的皇位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在向大臣們妥協的同時,她又極力的爭取,令大臣們也做出了退讓,最後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那就是:

孫太后同意朱祁鈺為帝,為朱祁鈺的皇位正名,但必須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將來皇帝駕崩後,皇位還要再傳回朱祁鎮一脈。

這就是“人性”,就是孫太后的私心。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之前,孫太后是否想過要讓朱祁鎮復位?

在孫太后與大臣們互相妥協之後,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為帝,他重用於謙等大臣擊退了瓦剌,保住了大明江山,在位期間,選賢任能,朝政相比於英宗朝為之一新,如此來看,朱祁鈺也算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帝王。

但還是那句話,朱祁鈺也是有私心的,他的私心就是在皇位穩定之後,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當太子,所以在景泰三年(1452年),他廢了朱見深太子之位而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此舉招致了部分大臣的不滿,因為朱祁鈺破壞了當初的約定,可是從法統上講,朱祁鈺這麼做也並無不妥。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之前,孫太后是否想過要讓朱祁鎮復位?

可是這麼一來,孫太后被徹底激怒了,本來孫太后對朱祁鈺登基一事就耿耿於懷,但如果日後孫子能繼承大統,她也可以勉為其難的接受。不過朱祁鈺廢掉朱見深就等同於擊破了孫太后最後的希望,因此孫太后決心維護她兒子及孫子的利益。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石亨,徐有貞等人密謀擁立朱祁鎮復位,行動之前,他們密告孫太后,孫太后想都不想便同意了,這便是“奪門之變”。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之前,孫太后是否想過要讓朱祁鎮復位?

所以我們最後來看,其實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之前,孫太后就一直希望朱祁鎮復位,如果朱祁鎮復位不成,退而求其次孫子能繼位也可以,只是出於個人的能力威望,祖訓的限制以及時局的複雜多變,她無法以一己之力保證之後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所以最終孫太后還是選擇了勾結石亨,徐有貞等奸佞發動政變,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私心,助英宗復位。

TAG: 孫太后朱祁鈺朱祁鎮大臣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