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此族亂華後從史書中消失,如今已發現2萬後裔,鄰國還有四百萬人

由 小石觀歷史 發表于 體育2021-05-16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一口氣建立五個王朝的傳奇民族——鮮卑,引發了讀者的強烈感慨。其實除了鮮卑以外,還有許多曾經繁盛一時的民族,但都隨時間推移而煙消雲散。然而從某一層面來說,他們卻又並非真正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留存下來。

在“五胡亂華”的百餘年間,要說哪一民族曾經風頭最盛而到頭來卻最沒存在感的,恐怕還要屬氐族。西晉元康七年(公元297年),氐族分支——巴氐首領李特率先起兵,掀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其子李雄於西晉永安元年(公元304年)正式稱帝,建立成漢政權。在這一時期,其餘氐族也不甘落後,陸續建立前仇池、前秦、後仇池、後涼、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等政權。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前秦王朝,前秦在當時可謂勢不可擋,差點兒就一統中原。然而隨著苻堅政權的倒臺,氐族人也好像跟著消失了一樣。這不由得令後世之人感到好奇,難道他們還能憑空消失不成?

這一切還得從氐族的起源開始說起。根據現有史料分析,氐族起源於四川松潘高原,並逐漸擴張至川西北地區、青海和甘肅隴南一帶。由於所處環境較為惡劣,因而養成了氐族人彪悍勇猛的性格。在學術界,有人認為他們與古羌人同屬一脈,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古代象雄人的後裔,目前尚無定論,因此關於氐族的歸屬和起源問題至今都是一個謎。

不過這並不代表氐族就不是一個古老民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書中就有了氐族的記載,當時聚居於甘肅地區的氐族分支被中原人稱為“犬戎”。兩漢時期,氐族部落因為某些原因遷徙了兩次,最後來到當時的關中地區,並被逐漸漢化。三國時期,曹操為防止這些部族趁機掀起叛亂,把他們強制遷徙到中樂團地區與漢人混住。這樣做雖然加速了胡人的漢化過程,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種做法無異於“引狼入室”——大量胡人進入中原地區後勢必生亂,這恰恰為不久之後的“五胡亂華”埋下禍根。

西晉“八王之亂”爆發時,朝廷自顧不暇,胡人勢力開始崛起,而氐族在符堅建立前秦後也達到巔峰。不過在“淝水之戰”後,前秦政權土崩瓦解,氐族從此一蹶不振,再加上來自其他民族的打壓,氐族為保命只能南下避禍。根據一些專家的研究發現,氐族在南北朝以後逐漸融合於周邊的羌、藏、漢三族之中,比如四川九寨溝縣、平武縣和北川縣,就生活著一支氐族後裔,約有2萬人,被稱為“白馬藏族”。不過他們的風俗習慣和服飾明顯不同於藏族,再加上他們自己也不認同這一名稱,所以又被稱作“白馬人”。有意思的是,他們也不承認自己是南遷氐族後裔,認為自己是當地土著白馬氐的後裔。

除此之外,當時還有大量的氐族部落遠遷至雲南,並逐漸遷居緬甸,和公元一世紀就已遷入緬甸的古羌族逐漸融合,如今緬甸境內的克倫族就是其後裔,人口多達400餘萬。這些氐族人逃到緬甸後,不斷和緬甸本土居民爭奪地盤,再加上這些氐族人本來就勇猛彪悍,緬甸人拿他們也是無可奈何,雙方一直僵持了大約1000年。如今,這些克倫人不僅有自己的地盤,還有自己的軍隊,實在是彪悍不已。

參考資料:

《晉書·卷一百二十·載記第二十》《氐族的起源及早期分佈》

TAG: 前秦緬甸後裔五胡亂華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