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武大郎致命缺陷

由 東吳楊慕楓 發表于 歷史2023-01-15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很有意思。

看到作家鄧海春用白話文講述的《閱微草堂筆記》的一個故事。

故事名叫《鬼,求助獵者》。

故事說:

老儒劉挺生說,東城有個打獵的,半夜睡醒過來,聽到窗紙發出“淅淅”的響聲。一會兒,又聽到窗下有窸窣的聲音。他披上衣服喝叱詢問,忽然聽見回答說:“我是鬼,有事情求您,您不用害怕。”

問它什麼事情,答:“狐同鬼從古以來不一起居住,狐所掘洞做窩的墓,都是無鬼的墳墓,我的墳墓在村北三里光景,狐趁我到別的地方去了,聚集家族佔據了它,反而驅逐我,使我不得進入。要想同它們爭鬥,可我本來是文士,必定不能得勝;要想到土地神那裡去告狀,即便幸而得到申雪,它們終究也要報復,又必定不能得勝。只有依靠您到打獵時,能夠繞道半里路,一次次經過那個地方,那麼它們必定恐怖而搬到別處去了。然而倘使有所遇的時候,不要立即捕獲殺戮,恐怕事情的機密或許會洩漏出去,它又要同我結怨了。”打獵的如它所說的做了,後來夢見它來道謝。

這個故事有意思吧。

自己的老巢被佔了,討回屬於自己的東西,本來就是理所應當的。但是自己的力量不足夠強大,不能戰勝對方的時候,就避其鋒芒,選擇忍氣吞聲,避而不爭。

當自己的力量足夠戰勝對方的時候,要深慮遠思而不能盡它的全力戰勝它。

不求僥倖的勝利,不求過度的勝利,

這就是它之所以終於得到勝利的原因吧。

這是處事的智慧。

這似乎也印證了一句話,

叫“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當你足夠弱的時候,學著故事中鬼的做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少人能明白“鬼”的處事哲學。

當自己受到欺辱,自己還力量弱小的時候,便一腔熱血、報仇雪恨,結果仇沒有報,自己也一命嗚呼。

這一點在《金瓶梅》最能體現。話說,武大郎聽鄆哥說,自己的媳婦潘金蓮與西門慶有染。

聽鄆哥這麼一說,武大郎火冒三丈,急於報仇。鄆哥人小鬼大,還給武大出計謀,怎麼來捉姦。在鄆哥的謀劃下,他們隻身闖到王婆家,當場捉了奸。

誰知,西門慶飛腳踹向武大。這一腳不要緊,讓武大口吐鮮血,臥床不起了。後來,西門慶、王婆謀劃,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斬草除根。西門慶拿砒霜,給王婆,王婆交給潘金蓮,並交代下藥的方法。

如此,武大被潘金蓮毒死了。

武大郎的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咎由自取。在武松要離開哥哥辦公事的時候,曾千叮嚀萬囑咐,遇到事,等他回來再處理。

很顯然,武大郎沒有學會“鬼”的處事策略,在自己力量弱小的時候,要懂得藉助外力。即便是自己在弱小的時候取得勝利,這也是僥倖的勝利,不足取。

當然,也不能求過度的勝利。最終,武松替兄報仇,而武松也被判了個刺配孟州,兩敗俱傷。這就是過度的勝利。

說時容易,做時難。人生在世,遇到事,有幾個人會在自己力量還弱小的時候,選擇像故事中的“鬼”那麼理智的行事呢?

釋出於:江蘇

TAG: 鄆哥武大郎自己時候西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