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明心齋:君臣關係的難處

由  發表于 歷史2023-01-11

君臣關係歷來難處,尤其是功臣、重臣、權臣與君主的關係。

東吳孫權,在孫策死後,自己剛上任,全靠的是張昭周瑜扶保。周瑜早亡,君臣關係算是善始善終;張昭壽高而性剛,後來和孫權鬧得很不愉快,孫權不讓張昭拜相,還挖苦張昭,說出乞食的話來。張昭也不怕孫權,乾脆來了個閉門不出,孫權便帶人去堵張家的門,張昭老先生火氣也不小,孫權在外頭堵,他在裡頭堵,君臣之間上演了一出鬧劇,但最後也算善終。魯肅呂蒙等也都是早亡,和孫權沒有發生衝突。陸遜活得久一些,後來還做了丞相,他就沒有這麼幸運,為了一點小事,讓孫權給逼死了。

曹魏一方,對付同胞兄弟有一手,對付權臣相對鬆一些,司馬懿竟能成為兩世託孤之臣,最後司馬氏竟尾大不掉,以臣欺君,取了魏的天下。

蜀漢一方,劉備對自己的老部下是信任的,對孔明龐統這些沒有太深背景的人也是信任的。對孟達就不信任,對法正很重用,但未必多信任,法正早早死了,也成全了君臣的關係。孔明和後主善始善終,孔明一直很忠心,後主對孔明也沒有什麼猜疑。但後來姜維和後主的關係就沒有這麼融洽了。

現在有很多人說,後主和孔明的關係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好。其實說白了,後主根本沒法對孔明不好。後主做了皇帝以後,一直沒有親政,朝中大事都是孔明一手管的,兵權也在孔明手裡。後主能做的,也就是“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孔明一出祁山失敗後,自貶三級,表面上後主是同意了,但同意貶孔明的詔書也是出自孔明安插的官員之手,等於還是孔明的意思。後來孔明立了功,又官復原職,當然也是孔明的意思。後主的作用只是配合而已。孔明死後,蔣琬執政,後主仍然沒有親政,當蔣琬死後,後主才開始自己管理朝政。

孔明之所以敢這麼大膽地做,除了有劉備託孤的承諾以外,歷史上了有周公輔成王的先例,算不上以臣欺君。這也說明孔明不是那種愚忠的人,他做事很實際,選擇的是最有效的辦法,而不單純地計較名份和名聲。如果把權力交給後主,國家就得以阿斗這個法定繼承人的意志行事,對孔明來說,這是自戴枷鎖。

但孔明這麼做,也有一個危險,那就是容易給政敵找到藉口。所以孔明的另一個方針就是,有了明顯的政敵,就立即清除,私毫不客氣。李嚴在蜀中也是個有勢力的人,但孔明對付他,竟不費吹灰之力。他的高招就是,李嚴有罪,就只處罰李嚴一個,他兒子李豐還是可以做大官的,這就穩住了李嚴的勢力,鬧不起來。再說孔明為人也正直清廉,忠誠公正,沒有任何個人問題,政敵抓不到他什麼把柄。

我佩服孔明的,就是他這種儒家的立身之道和法家的治世之道,內外兼修,誰拿他也沒辦法。明朝的張居正,就是缺乏孔明的內功,後來落了個悲慘下場。

原作者:嘯風點評

原連結: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88e1c17010008aw。html

宣告:本文內容來自部落格作者,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絡新浪客服。本賬號將予以刪除。

TAG: 孔明後主孫權李嚴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