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很多人的一生,是被“問心無愧”四個字毀了的

由 劍聖喵大師 發表于 歷史2023-01-02

文:劍聖喵大師

>

>

>

01

在諮詢生涯中,我常聽到來訪者這樣的話。

“周老師,我敢說我問心無愧!”

“我已經對他仁至義盡了!”

“我敢說,我所做的一切,沒人能指責我!包括……。”

比如竹田姑娘的經歷是這樣的。

竹田的男朋友,非常的遲鈍,幾乎無法迴應她的情感需求。

竹田和男友一起去看了新的電影“花束般的戀愛”,她非常想和男友討論一下劇情,比如電影中的男女主角是否應該分手?

出了電影院,她說了一大堆觀點,男友只回應了一句話。

“是這樣啊!”

其次,她發現男友的面部表情開始越來越沒有了。

好像什麼事對於他來說都不重要似的,整個人瀰漫著一種詭異的淡定的氣息。

為此,聊天總感覺聊不下去,無法延展話題,有一種無法探知他正在想什麼的感覺。

然後,你要一起做點什麼,總有一種奇怪的固定順序。

比如,晚上一起吃飯必須提前一天說,每天的某個時間必定會失聯一段時間。然後在聚會的時候,總喜歡躲在後面。如果有新朋友要介紹,他會渾身不自然,尤其這個朋友以前沒有提到過的話,他會生氣,但那種生氣又不是太明顯的。

剛開始戀愛的時候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男友是個陽光積極的人。

但是某天突然生了一場大病以後,男友就開始變得行為古怪。

竹田開始嘗試包容、適應、以及接納男友。

她自學了很多心理學知識,也向我請教過很多次。

為了男友,她多次和男友父母溝通,希望能夠矯正男友的原生家庭。

雖然這樣的方法不僅無效,還惹的男友生氣。

但竹田並不願意放棄,她為了讓男友滿意,不僅主動斷絕了很多社交,推掉了週末的兼職,只為多陪伴男友一點。

還學會了小心翼翼的遵守著男友的“無形規則”,整個人變得陰鬱和負面起來。

我不止一次察覺到這段關係是不合適的。

準確的來說,戀人不能成為心理諮詢師,也不應當去嘗試治療別人。

一個人的改變,必須從他自己開始,我們幫助一個人只是讓他能夠更好的幫助他自己。

我們是透過融入一段關係去獲得成長,不是為了一段關係的維持而削弱自己,

這是我的核心觀點之一。

但竹田不同意,竹田認為男友非常的可憐,她必須做到“仁至義盡”。

另外,即便是要離開,她也不能落人話柄,她不能被人說成“背信棄義”,因此她必須得做到最好,做到“問心無愧”。

那這裡就存在很多問題。

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無愧,才能不被人指責,另外這個評價的人到底是誰?

然後關鍵的地方是,竹田姑娘下這麼大決心想要改變男友,顯然是想長久發展乃至結婚的,但男友他本人想改變嗎?如果他不想改變,這樣的做法豈不是反倒有愧於別人。

>

>

>

02

所謂“問心無愧”,這種做法,本質是在打一場必敗的仗。

因為說這幾句話的人,已經隱含了一個意思,那就是他們的努力是不會成功的。

他們堅持下去只不過是因為不想道德有虧。

首先,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件事。

有些所謂的“道德”,其實早就已經被時代淘汰了,或者對它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道德”原本的姿態是用來保護自己的,因為自己守規矩,所以不會侵犯別人。

但有些“道德”被某些群體拿過來加工後,成了一種強迫別人付出的扭曲精神。

一個典型就是,現在有些所謂的“996福報”。

他們把過度的工作和過低的收入這種不公平,包裝成了“勤奮”。

於是,每一個無法燃盡自己為資本家服務的人,就被定義為“懶漢”。

每一個在單位裡,不願意拍領導馬匹的下屬,被定義為“不懂人情世故”。

每一個在單位裡,勤勞貢獻為單位爭得利益,最後領導卻侵佔了勞動成果的人,被定義為“不懂人情世故”。

為此,社會發明瞭一套系統來消解這種“道德PUA”。

比如,內卷用來對抗所謂“勤奮”,躺平用來對抗所謂的“懶漢”。

其核心只有一個,用語言的力量要解構了某些上位者欺壓下位者時所使用的某些道德倫理優勢。

實際上,這根本不是真正的道德和倫理,是某種精神上的PUA,從來不符合人民至上的敘事方法。

但有些人卻依舊相信著這種早就被丟到臭水溝裡的言論。

比如竹田所相信的“不離不棄”,某種意義上,仍然還是把一個人的人身價值附加在另外一個人身上的封建枷鎖,這應該叫“人身附庸”。

另外,這種無意義的“清白感”還帶來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所有事情都必須做到“仁至義盡”,我們會不會浪費了我們的“仁義”,我們是否應該把精力用在自己或者對我們有仁義的人身上。

竹田這樣的人,有一個問題,他們所做的事情裡,似乎總有一個正義的審判者,而這個審判者還總是偏向別人。

而竹田一旦想反抗這個並不存在的法官,她就可能被裁決,而這種裁決的結果就是她從此就不清白了。

我敢說,這種所謂的正義審判者一點也不道德。

因為道德的基本要求就是人人平等,而這個審判者似乎總在逼別人過自己不想過的生活。

某種意義上,這是某些原生家庭的惡果。

比如有一個控制慾極強,總喜歡言語打擊的媽媽。

還有一個時常消失,不善言辭,但無時無刻不大男子主義的爸爸。

在加上一個嚴禁娛樂,必須遮蔽一切個人需求為學習讓道的學校環境。

最後就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當“完美受害者”的個體。

這樣的人,註定總要過低人一頭的生活。

>

>

>

03

不要“問心無愧”,你本就不該對誰生來就有愧,人生而平等,你沒有義務一定要犧牲自己為別人付出,你的人生沒有隱形審判者。

不要世面上的一些言論混淆視聽,很多自相矛盾的道理或者準則,指導不了你的人生。

一些所謂的“大家”的言論,不過是表演而已,說這話的人自己都不會遵守。

《非暴力溝通》裡有這麼一句話:

一旦發現自己正在做無益的事情,我們的挑戰是如何對需要和價值觀保持清醒的認識,以使我們的轉變:(1)符合我們的心願;(2)出於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護,而不是出於自我憎恨、內疚或羞愧。

另外我還想說,假如你做一個事是基於自己的成長,那麼這件事無論有多絕望都有可能實現。假如你做一個事是基於愧疚或者補償,那麼這個事很難有成果,大機率最後還會傷害到你。

TAG: 男友竹田審判者道德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