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孝子”原本不是指孝順的兒子

由  發表于 歷史2022-12-28

在今天的語義中,“孝子”指孝順的孩子,除此之外再無別的意思。但是這個詞最古老的語義卻不是這個意思,是孔子把“孝”的內涵擴大了。

《禮記·雜記上》如此定義“孝子”:“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父親或母親剛去世的時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稱作“哀子”;過了一段時間,哀痛慢慢減輕了,停止了哭泣,這時再祭奠去世的父親或母親,稱作“孝子”。因此,“孝子”是祭奠的時候才使用的稱謂,後來把居喪的男子一概稱作“孝子”。由此可見,這個詞的本義跟“孝順”沒有任何關係。讀者也許會問:不孝順幹嗎給父母守喪?道理很簡單:在古代社會,父母死而不服喪,那是一種犯罪行為,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後來從為父母服喪逐漸引申出了“孝順”的詞義。孔子在《論語·為政》中闡釋了他心目中的“孝”:“無違”,不違背禮;“能養”,供養父母;“敬”,孝敬。孔子的定義也就是今天“孝子”的定義。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說的“無違”有兩層含義:“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第二層意思就是“孝子”最本原的語義。

如果不瞭解“孝子”的本義,古書中的很多記載就看不懂。比如《宋書·后妃列傳》載:宋後廢帝劉昱性情殘暴,“太后賜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華,因此欲加鴆害,已令太醫煮藥,左右人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應作孝子,豈復得出入狡獪?’帝曰:‘汝語大有理。’乃止”。要是真的把太后毒死了,劉昱就要做“孝子”為母親守孝了,還怎能繼續到處去遊樂?

又比如《南史·周盤龍傳》載:北魏和南齊爭戰,南齊將領成買出戰前說:“若不殺賊,便為賊殺。弱息不為世子,便為孝子。”“弱息”是謙稱自己的兒子,“世子”指高官貴族的子弟。

此處的“孝子”如果理解成“孝順的兒子”就解釋不通,因為緊接著成買又說:“孝子則門加素堊,世子則門施丹赭。”“素堊”指塗飾牆壁的白土,門上塗白土,比喻服喪,自己如果戰死,兒子就要做服喪的“孝子”;而世子則可以在門上塗赤赭色的塗料。

這幾個例子都是使用的“孝子”最本原的語義。

TAG: 孝子服喪孝順世子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