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作為睿宗第三子的李隆基,既非嫡子又非長子,是如何坐穩皇位的?

由 翟燕看娛樂 發表于 歷史2021-12-14

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孫兒,是唐中宗李顯的侄兒,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其母是竇德妃。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唐睿宗一生雖未正式冊立過皇后,但卻也是有原配夫人的,那就是睿宗長子李憲的生母劉氏,而後更是在登基之後,第一時間便追諡劉氏為皇后。按理來說,李隆基是竇德妃所生,便不是嫡子,而他又是睿宗的第三子,而非長子,皇位怎麼也輪不到他。

可是,在睿宗之後的下一代君王又恰恰是李隆基,在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你可曾知道呢?

唐隆政變:登上政治舞臺

唐玄宗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八月,此時他的父親李旦已經登基即位,成為了祖母武則天手中的傀儡皇帝,他們一家處處受制於人,李隆基與他的幾個兄弟姐妹便就是在這種處境之中長大成人的。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聯合重臣敬暉、崔玄暐、袁恕己、桓彥範四人,趁武則天病重之時,發動政變,將唐中宗李顯再度送上皇位,史稱“神龍革命”,而張柬之五人在此後的論功行賞之中先後被授予王爵,時人稱之為“神龍五王”。

可是,因神龍革命僅僅只是剷除了禍亂宮闈的張氏兄弟,將唐中宗送上皇位,並未清算作亂的武氏。不久,武三思憑藉著韋后集團的支援和武氏家族自身的實力,權傾朝野,以張柬之為首的“神龍五王”相繼被其虐殺,而後,武三思更是將矛頭指向了太子李重俊,釀成了“景龍政變”。

武三思一家在“景龍政變”之中被太子李重俊滅門,而太子李重俊隨後也兵敗被殺,至此,朝政大權徹底落入韋氏集團手中,韋后開始憑藉著唐中宗李顯的信任,肆意干涉朝政,使得唐朝再度陷入混亂之中。

不久,韋后將矛頭直指早已被廢為相王的唐睿宗李旦,一眾心繫相王李旦的朝臣、宗室開始形成一大政治集團,與韋后集團展開鬥爭。

公元710年七月初,唐中宗暴斃,時人皆認為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可就在此時,韋后力排眾議,改立唐中宗幼子李重茂即位,並且將南北衙禁軍悉數掌握在自己手中,其效仿武后之心,昭然若揭。

迫於形勢,相王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與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決定鋌而走險,趁韋后集團立足不穩之時,發動政變。本來韋后集團手握南北衙禁軍,可謂是“優勢在我”,“飛龍騎臉怎麼輸?”

令天下人大跌眼鏡的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剛一發動政變,禁軍就臨陣倒戈了,韋后集團直接被剷除,少帝李重茂被廢,相王李旦重登皇位,史稱“唐隆政變”。

兄友弟恭:獲太子之位

在清算了韋后集團之後,唐睿宗李旦這才算坐穩了皇位,雖然此時已經是他第二次登基,但是此前的生活簡直就是困居皇宮的囚犯,這一次才算是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帝王的生活。

在唐睿宗再度即位後,他便將當年與自己同甘共苦,卻被母親武則天秘密殺害的原配夫人劉氏追封為皇后,隨後,便開始準備冊封太子。本來按照法理來說,唐睿宗是沒有嫡子的,但是在追封劉氏之後,劉氏的子嗣便就是唐睿宗的嫡子,因而長子李成器(

後來因避諱改名李憲,下文統稱李憲

)便就是他的嫡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說,李憲便就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選。

可是,在此前的唐隆政變之中,第三子李隆基又立有大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李憲與李隆基之間的關係,恐怕下一場同室操戈的“玄武門之變”也就不遠了。因此,唐睿宗開始在立儲之事上舉棋不定。

而此時,

作為唐隆政變的兩大功臣——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開始了一系列的明爭暗鬥

,再加上儲君之位懸而未決,一時之間,朝堂之下暗流洶湧。

幼年便聰慧過人的李憲很敏銳地察覺到了朝野上下的變化,他對自己這位姑姑太平公主一向不太喜歡,而弟弟李隆基卻是在武周時期與自己一起同甘共苦過的,自然想要支援弟弟李隆基,而對弟弟最好的支援便就是

辭讓太子之位

不久,太平公主為了阻止李隆基獲得儲君之位,多次向兄長李旦進言,請立李憲為儲君。其實從李旦的心裡來說,他一直覺得虧欠這位自小便離開了自己,帶著幾個弟弟居住在外的長子李憲,也想將太子之位給李憲,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補償。可是,在李憲得知訊息後,多次聯合宗室、朝臣上書請辭太子之位,並且不顧弟弟李隆基的反對,強行將他送上了太子之位。

於是,

公元710年八月,在經過了數十天的搖擺後,唐睿宗選擇聽從長子李憲的建議,正式冊封第三子李隆基為太子,並且將其生母竇德妃追封為皇后,給了他嫡子的身份

先天政變:徹底掌握朝政大權

令李憲等人沒想到的是,在李隆基被冊封為太子之後,他們本以為會偃旗息鼓、就此作罷的太平公主非但沒有收手,反而是變本加厲的聯合黨羽迫害太子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不願看到自己最器重的兒子與最疼愛的妹妹為了權力,不顧親情,要鬥個你死我活,便幾次居中調停,皆無果。而後,唐睿宗李旦便想著在妹妹與兒子之間尋求一個政治平衡,以免傷害到其中任何一人,結果仍舊以失敗告終,反而助長了太平公主的囂張氣焰。

不久,

太平公主又開始以李隆基並非睿宗嫡長子的理由,想要罷黜李隆基,改立睿宗嫡長子李憲為太子

。得知訊息的李憲,連忙閉門謝客,拒絕任何朝臣的探訪,以此支援弟弟李隆基。

作為睿宗第三子的李隆基,既非嫡子又非長子,是如何坐穩皇位的?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害怕李唐江山社稷再度大亂,便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這樣一來,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這對姑侄的矛盾徹底激化,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一舉剷除對方,掌握大權。

雙方在緊鑼密鼓籌備了一年之後,唐玄宗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次年七月底,調集親信進入長安,發動政變,一舉剪除太平公主黨羽,而後又不顧唐睿宗求情,賜死太平公主,史稱“先天政變”。

經過這場政變之後,唐睿宗徹底心灰意冷,將大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隆基,而後不問世事。李隆基也因此掌握了朝政大權,改元“開元”,

結束了自高宗晚年以來,唐朝的亂政局面,開始了一系列的變法改革,唐朝步入“開元盛世”的巔峰時期

TAG: 李隆基唐睿宗太平公主李憲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