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鄭孝胥:在民國書壇具有重大影響,卻因身份不被重視

由 二次元女帝醬 發表于 歷史2021-12-11

鄭孝胥(1860年-1938年),字蘇戡(又作蘇寔、蘇意、蘇勘、),一字太易,號海藏、夜起庵主,福建閩縣人(今屬福州市)。成豐十年(1860),時值太平天國運動,鄭孝胥父親鄭守廉與母林氏偕至吳下避兵。同年三月,鄭孝骨生於蘇州骨門,故名孝胥字蘇。鄭孝胥有詩云:“我生實骨門,羈吳亦忘返。”鄭孝胥幼年時期長於福建、北京兩地,福建的歷史文脈的積澱以及家風家學都對鄭孝骨的成長有深刻影響。

鄭氏一門是典型的土大夫家族,以詩禮傳家、科第相望著稱於時,注重對子孫忠孝廉義的品行培養。而且其家族成員在學術、藝術等方面的皆有深厚造詣,尤其在詩歌、書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當時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頗深。鄭孝胥在此種家學背景中成長起來,尤其是其父親與叔祖的培養與教導,對鄭孝一生的影響至深。

鄭孝胥平生交遊極廣,他涉足政界、商界、教育界、出版界、藝術界等,擁有一個龐大的社會交際網。比如沈曾植、康有為、吳昌碩,這三位與鄭孝胥平生交往非常密切,互相之間的的影響也極深。吳昌碩與鄭孝胥有著多次書畫合作,無論扇面、條幅都互動輝應,相得益彰。

鄭孝胥書法的獨特面貌,歷來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清末民初就有大量字帖出版,以輔蒙學臨池。鄭孝胥平生所存作品數量極多,而後出版的關於鄭孝胥的作品並不能與之相符,甚至是非常缺乏。近十年間,大量的鄭孝胥書作湧入拍賣市場,對於全面認識鄭孝胥書法有著很大幫助。

鄭孝胥早年在考取舉人之前書法曾有“登唐入晉”之志,楷書取徑褚遂良,用筆纖細屬於純粹的貼學範疇。中年以後,鄭孝胥書漸尚北碑,於南北碑均有取法,體勢更為開張,用筆揮斥不拘細節,頗見衝夷激盪之概。僅僅是以楷書的用筆並不能使筆鋒殺紙,以寫隸書的用筆來作楷書則能“筆倒墨注”。隸書用筆以方圓相濟為主,起筆逆入回鋒,正是清代碑派書家主張的“篆隸遺意”。這可為鄭孝胥晚年風格的典型面目。鄭孝胥楷書主張參以隸書筆法,楷書起筆處每呈現出重按的頓筆即來源於此。漢簡筆意也每在鄭氏楷書、行書中出現,如橫畫中的翻筆,筆鋒在行進間的微妙扭曲與轉折處的搭肩。

鄭孝胥:在民國書壇具有重大影響,卻因身份不被重視

黃慶澄曾評價鄭孝胥:“鄭君年三十四,根器清峭,胸次廣博,尤長孟子之學。向幕李傅相及曾忠襄公署中,俯視一切,矯矯獨立;近則滌除故態,不露圭角。現延一泰西女師從事洋學,蓋所志遠矣。”“於日本大勢,瞭如指掌”。

鄭孝胥:在民國書壇具有重大影響,卻因身份不被重視

TAG: 鄭孝胥楷書用筆書法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