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中堂在清朝時是什麼官職?

由 情懷與歷史 發表于 歷史2021-12-09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作為清朝晚期的著名大臣,李鴻章經常被人們稱之為“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值得注意的是,看過清朝影視劇的人大都對“中堂”這個稱謂很熟悉,和珅、劉墉等大臣也被稱之為“中堂”。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清朝時期,中堂是大臣才能擁有的稱呼。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李鴻章又叫李中堂?在清朝時期,中堂到底是什麼官職呢?進一步來說,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堂這一官職始於什麼時候呢?

一首先,就李鴻章、劉墉、和珅這三位清朝大臣,擁有一個共同點,也即都是清朝時期的內閣大學士。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劉墉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除了軍機大臣等官職,和珅還被清朝乾隆皇帝封為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至於創立了北洋水師的李鴻章,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在清朝時期,體仁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等內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的官職。其中,文華殿大學士這一官職始於明朝初期,為朱元璋所設立,本為輔導太子之官,後來到了清朝時期,文華殿大學士的職責為輔助皇帝管理朝政,統轄百官。

二基於此,在清朝時期,能夠被稱之為“中堂”的李鴻章、劉墉、和珅等大臣,顯然具有正一品、內閣大學士等共同點。尤其是李鴻章、和珅所擔任的文華殿大學士,更是承擔了類似丞相的工作職責,也即輔助皇帝管理朝政,統轄百官。眾所周知,自朱元璋廢除丞相這一官職,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都沒有設立丞相了。當然,丞相這一官職雖然不存在了,但是,對於皇帝來說,面對繁忙的朝政,還是需要大臣來協助自己的。在明朝時期,內閣大學士之首的內閣首輔,就相當於之前的丞相了。到了清朝時期,內閣大學士、軍機處大臣等,也可以說是宰相了。那麼,非常明顯的是,中堂在清朝時期相當於宰相的官職。

三當然,在追溯中堂這一稱呼的歷史,也和宰相存在密切的關係。對於中堂這一稱呼,開始於唐朝時期。眾所周知,在唐朝時期,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其中,六部大家自然是非常熟悉了,而就中書省來說,指的是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其中,中書省承擔著起草詔書的重任,或者可以說是處理朝廷事務的。在此基礎上、唐朝、宋朝時期,設立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朝政的場所。所以,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自唐朝開始,為了平衡丞相的權力,採用的是群相制,也即不止一個丞相。寬泛地說,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三省的長官都可以稱之為宰相。

四最後,綜上,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在唐宋時期,宰相一般被稱之為中堂。而到了明朝和清朝時期,大學士則經常被稱之為中堂。比如清朝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一·中堂》中記載:“明洪武十五年設內閣大學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諸學士稱閣老曰中堂,以此。”到了清朝時期,內閣大學生依然經常被稱之為中堂。至於李鴻章,其能夠被稱之為李中堂,不僅因為他是文華殿大學士,更因為他還兼任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等要職,也即相當於清朝的丞相了。比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而俾斯麥是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所以,李鴻章被稱為李中堂,顯然是非常適合的。文/情懷歷史

TAG: 中堂大學士清朝宰相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