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108條梁山好漢他排名第17,為何只有他1人得到宋徽宗親自接見

由 百年札記 發表于 歷史2021-12-08

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北宋滅亡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立國已經160餘年的大宋朝,表面上看來依舊繁花似錦,但深重的內憂外患已經在孕育之中。宋徽宗卻依舊醉心於虛無縹緲的煉丹修道,不問蒼生問鬼神。直到當年八月間,山東地方官一封加急奏章擺到了他的龍書案上,才把宋徽宗從太平盛世的美夢中驚醒。奏章中說,東平府農民宋江等人聚眾造反,在梁山嘯聚一方,攻州打縣,請求朝廷迅速派兵剿滅。

著名的梁山起義由此爆發。不過,真實歷史中的梁山起義,與《水滸傳》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一點區別,《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們,採取的是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的戰術,而現實中的梁山好漢,則恰恰相反。他們的起義兵力和規模都不算很大,如果固守一地,很容易遭到朝廷重兵圍攻,被一網打盡。因此他們採取的是大部分農民起義的老套路,居無定所流動作戰,避實擊虛。

然而由於沒能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沒有可靠的糧餉來源,註定了這場起義難成氣候。到了宣和三年,在朝廷的圍追堵截下,梁山好漢們在陸地已經無法立足,於是他們劫持了一批海船,揚帆出海,由“山賊”變成了海盜。他們乘船南下到達海州登陸,準備伺機劫掠一場,結果遭到海州知府張叔夜的伏擊,陷入重圍,被迫全部歸降,梁山起義就此結束。

宋徽宗繼承了北宋皇帝一貫的心慈面軟的風格,造反屬於十惡不赦的重罪,梁山好漢們按說應該被滿門抄斬。但宋徽宗卻顯得很大度,不僅沒有追究他們的罪責,反而給他們授予官職。這些昔日讓人望而生畏的“江洋大盜”,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命官,個個身穿官服招搖過市。詩人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專門記載了這件事,“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形象記載了北宋百姓對此事的驚愕之情。此後梁山好漢們就此“改邪歸正”,成為宋朝官軍中的一員。由於梁山起義在當時只是一場規模不大的起義,影響力極為有限,遠非像後來《水滸傳》中那麼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宋代史書中對梁山好漢們的記載極為有限,他們歸順朝廷後的結局和下落,大都語焉不詳。不過有一個人倒是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親自接見了他,還對他滿口稱讚。

此人就是梁山好漢中排行第17位的青面獸楊志。《故贈登州防禦使楊公墓碣》記載,宋徽宗曾經親自接見了楊志,並且當面誇獎他“膽勇過人可尚,獨領雄兵敢戰,遇敵無不先鋒”。這在梁山好漢中,是絕無僅有的殊榮。楊志為何能得到宋徽宗的垂青?原來,這與他歸順朝廷後的表現有關係。

《三朝北盟會編》記載,楊志歸降朝廷的第二年,即宣和四年,就參加了童貫指揮的攻伐遼國、收復燕雲地區之戰。由於童貫的瞎指揮,此戰最後以宋軍失敗告終。但楊志在此次戰役中表現英勇,“楊志將選鋒軍”,表現“勇敢超絕”,成為宋軍此戰為數不多的亮點,多少也算給北宋撈回點面子,故此宋徽宗才會對他褒獎有加。楊志倒也真對得起宋徽宗,幾年之後的靖康之變中,楊志跟隨名將种師中參加了援救太原之戰。在宋軍遭遇大敗、主將种師中戰死的危急關頭,楊志臨危不懼,“獨收集殘兵保據平定, 屢次立功殺退敵馬”,“攻擊戎馬及殺獲近上首領, 赴墜崖谷死者甚眾。”再度立下戰功。可惜的是當時宋朝軍中風氣敗壞,楊志捨命死戰,不但沒有受到升賞,反而被推諉責任的主將冤殺,成為一位悲劇英雄。參考史料:《三朝北盟會編》《梁溪集》

TAG: 梁山宋徽宗楊志好漢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