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催婚,有時也會變成催“分”

由 策神歷史 發表于 歷史2021-07-02

其實,經常很疑惑,父母們催婚,究竟出於什麼目的?

身邊一位五十多歲的阿姨回答了這個問題,在她極其自然的語氣中,透露出一個重點。即,當然是為了他們好。而且她說:

一個人這輩子,就應該在最好的年齡,找到喜歡的人,然後成家生子。一起組建家庭,成為彼此的依靠。這樣,作為父母,我們才能放心。

這大概是很多父母們,在催婚這件事上的心聲。

但作為父母,怎麼能判斷,子女真的遇到足夠喜歡,且能在婚姻中託付餘生的人?

如果在一個父母較為強勢的家庭,子女因為實在拗不過,最後選擇了順從。在所謂最好的年齡,成家生子,達到了父母的要求,自身卻並不幸福,誰又該來背這個鍋?

或許那時,又會出現一些聲音,告訴這些身處感情中的人,“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本就是如此,與其無意義地掙扎,不如認命,好好過日子”。

可見,接受愛情在婚姻中的缺失,並將其視為尋常,其實就是父母和子女們之間,在看待結婚生子這件事上,最大的差距所在。

現實中,也就是這樣的差距,讓原本出自好心地“催婚”,有時候會演變成最後的“催分”。

朋友中就有一對情侶,女方因為承受不住男方父母一再強勢地催婚,而選擇了放手。

扯斷他們感情最後一根稻草的,是男方父母與男朋友,在電話裡帶著些怒氣的一句話。當時她就在旁邊,只是電話另一邊的人不知道。

當時,男朋友與家人的通話,她以為只是尋常的嘮家常。沒想到對方話鋒一轉,又提到了他的個人問題上。

當男朋友照例打哈哈,企圖快點糊弄過去時,電話那頭傳來很有穿透力的一句話,“我們是不是太好說話了”。

朋友的這位男朋友,據她所說並不是一個強勢的人。對於父母的安排和意見,即使是不喜歡,他也常常不會拒絕。因此,在這個電話之後,他索性直接提出了結婚。

“所以,你和你父母是不是都覺得,我就更好說話?”朋友之所以這麼反問,是基於男方目前的客觀情況。

拋去男方曾作出的諸多承諾,尚未實現不說。只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那般消極不求上進,且許久仍未有所改善的狀態,就已經讓朋友煩惱不已。

試想這樣一個人,怎能讓她相信,他們之後在一起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她能花費這些年的時間,那麼耐心地陪伴他成長,等著他的改變,就已經是對感情的一種偏執。

而此時,她覺得這份偏執已然沒有必要。因為男人此時的妥協,意味著她在這段感情上的堅持,很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她那麼辛苦地去引導對方的成長,耗費自己的能量去安撫他時常的脆弱和不安,最後,在這段感情大部分的旁觀人眼裡,包括這位男朋友,都將她當成拖延感情進度的“罪人”。

男方父母的不理解,男人的盲目和缺少主見,讓她徹底看不到希望。多年的堅持,終究只是她的自以為是。

可能對於這樣的感情,有人會說,分了也好。既然雙方對於婚姻的觀念達不成一致,繼續糾纏在一起,也只是對彼此的耽誤。

父母的態度,只是催化劑而已。決定兩個人感情進展的,始終是當事人自己。

但這樣的結局,還是難免讓人覺得遺憾。只是在父母和戀人之間,這位男士不善於處理其間的關係,他不堪父母催婚壓力下的妥協,讓女人再也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

因為他的選擇,讓她感覺自己那麼長時間以來,不僅是在孤軍奮戰,還自作多情。對於兩人將來生活的憧憬,男方或許從一開始,就只是被動地附和。

而女人嚮往的感情,當然不是這種:對方並非出自真實意願,一路上只是被推著走,無法互相支撐,對未來沒有共同默契。

也有一種可能,父母們催婚的真實目的,恰恰就在此處。

催婚,有時也會變成催“分”

它是在間接地幫助年輕人,更快地看清一段感情,不因為不捨或任何僥倖心理,而一再猶豫,在其間失去更多。也讓已然成熟的愛情,在最好的時候落地生根。

只是他們溝通的方式,常常會讓人“炸毛”。現實中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他們的意料之中,也可能是意外收穫。

喜歡請在下方點贊、分享、收藏和評論。編輯:有喵

TAG: 父母催婚感情男方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