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顱腦先天畸形CT診斷,必須知道這8種!

由 放射沙龍1 發表于 健康2021-12-06

太讚了,必須收藏!

胼胝體發育不良

1、臨床概述

胼胝體發育不良是胚胎第10~12周時發生的畸形,為較常見的腦發育畸形,包括胼胝體發育缺如或部分缺如;胼胝體發育不良可作為單獨畸形存在,但通常伴有腦內中線部位的脂肪瘤、交通性腦積水、腦膨出、Chiari畸形、Dandy-Walker囊腫等;臨床症狀與伴隨的畸形有關。

2、CT表現

兩側側腦室顯著分離,枕角相對不對稱擴大;胼胝體發育不全時,可見側腦室前角狹窄、向外側分離,呈倒八字形,側腦室體部與前角頂端呈銳角向側方突起;由於腦組織異位,側腦室邊緣不規則。

由於胼胝體缺如,縱裂池接近第三腦室,有時可見縱裂的蛛網膜囊腫;第四腦室抬高擴大,上移至兩側側腦室前角之間,前角狹小呈八字形分離。

3、鑑別診斷

大腦半球縱裂囊腫:

位於中線,邊界銳利,呈腦脊液密度,橫斷位難與擴大上升的第三腦室鑑別;冠狀位顯示囊腫位於側腦室上方,而擴大上升的第三腦室介於側腦室之間。

4、MRI顯示本畸形更清楚,

正常人胼胝體與腦組織前後徑之比≥0。45,胼胝體發育不全者<0。3。

先天性第四腦室中側孔閉鎖(Dandy-Walker綜合徵)

1、臨床概述

第四腦室中間孔或側孔被先天性纖維網、纖維帶或囊腫所閉塞;枕大池被先天性腦脊膜膨出、小腦異位或腦膜感染粘連所阻塞;小腦蚓部發育不全或不發育和腦積水。

本病多見於嬰幼兒,臨床體徵有顱內壓增高表現、腦積水徵、共濟失調等小腦症狀,臨床表現嚴重者出現痙攣狀態甚至壓迫延髓呼吸中樞,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2、CT表現

第四腦室向後囊狀擴大,並與顱後窩巨大的枕大池相連,形成腦脊液密度樣巨大囊腫;CT顯示小腦蚓部變小或缺如,小腦半球發育不良,小腦後部中間隔缺如或變形,小腦上蚓部受壓而向上前移位。

腦幹受壓向前推移,橋池、延髓池、橋小腦角池和第四腦室側隱窩消失,顱後窩擴大、枕骨變薄、小腦幕上移;橫竇及竇匯位於人字縫尖之上。

3、鑑別診斷

顱後窩蛛網膜囊腫:

表現為小腦蚓部存在,囊腫壓迫小腦蚓部移位,但是第四腦室形態正常。

大枕大池:

大枕大池患者的小腦蚓部和小腦半球正常。

腦灰質異位症

1、臨床概述

本病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增值的神經母細胞不能及時地從腦室周圍移到灰質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癲癇。

2、CT表現

平掃可顯示腦灰質異位症,異位的灰質呈孤立性、類圓形、分葉狀和柱狀團塊。CT平掃和和增強顯示團塊與大腦皮質的密度相同,少數病灶呈稍高密度,一般病灶周圍無水腫及佔位效應

異位灰質病灶較大時,可出現輕度佔位效應,這時與較好的膠質瘤(尤其是Ⅰ級星形細胞瘤與部分Ⅱ星形細胞瘤)難以區別,因為這些腫瘤也不強化。

腦穿通畸形

1、臨床概述

腦穿通畸形又稱

腦穿通性囊腫

,是一種特殊型別的腦積水,分為先天性與繼發性,常以腦癱、癲癇、弱智、驚厥等就診。

2、CT表現

CT掃描可顯示一個或多個境界清楚、與腦脊液密度相同的低密度區,並與輕度至中度擴大的腦室和蛛網膜下隙相通。

病變可單側或雙側,多位於額葉後部、頂葉前部,同側的側腦室多呈不對稱擴大,可伴有中線移位,穿通畸形的囊不強化。周圍腦組織有侷限性萎縮,腦穿通畸形的囊可與硬膜下腔相通,並形成硬膜下積液。

3、鑑別診斷

蛛網膜囊腫:

是蛛網膜下隙侷限性粘連、腦脊液過度積聚形成,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腦脊液密度灶,常伴有區域性顱骨變薄及佔位效應。

腦內囊性佔位性病變:

常伴有佔位效應,同側腦室受壓變窄,病灶周圍可有水腫,中線結構向對側移位。

腦軟化灶:

是繼發性腦穿通畸形囊腫形成的原因,後者是前者的結果,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腦腫瘤術後遺留病灶經吸收軟化後形成軟化灶,腦軟化灶可完全液化囊變。

蛛網膜囊腫

1、臨床概述

本病屬於先天性良性腦囊腫病變,是由於發育期蛛網膜分裂異常所致;本病多見於兒童,成人出現症狀者少見;本病多無症狀,體積較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可產生神經症狀及顱骨發育改變。

2、CT表現

蛛網膜囊腫位於腦外,呈界線清楚、邊緣光滑、與腦脊液相等的低密度區,增強後無強化;位於顱中窩或大腦外側裂的蛛網膜囊腫,常伴有顳葉和腦島發育不全;位於大腦凸面的囊腫呈半圓形或雙凸形,區域性骨板變薄或外凸,中線可見輕微移位。

小腦後的蛛網膜囊腫呈三角形、不規則形或類圓形,常使小腦幕顯著抬高,第四腦室向前上移位,幕上腦室系統擴張;四疊體旁囊腫常壓迫中腦導水管引起梗阻型腦積水。

3、鑑別診斷

膽脂瘤:

多位於橋小腦角和顱中窩的內側,外形不規則,密度不如蛛網膜囊腫均勻。

腦穿通畸形囊腫:

形態不規則,與腦室相通,無佔位效應。

大枕大池:

形態不規則或呈三角形,無第四腦室受壓、移位的徵象。

腦裂畸形

1、臨床概述

本病是嚴重的神經元移形異常,表現為大腦半球被襯有灰質的裂隙貫穿,經裂隙連線腦室和蛛網膜下隙;癲癇是腦裂畸形最常見的臨床症狀,還可表現為運動遲緩和智力障礙等。

2、CT表現

腦裂畸形可發生於大腦半球的任何部位,以位於中央前回和中央後回區多見,可發生兩側半球,也可僅單側受累。

CT顯示單側或兩側有橫跨大腦半球的裂隙,從腦表面皮質延伸至室管膜下區,並可見腦皮質沿裂隙內折,分佈於裂隙兩側;側腦室的外側壁常可見一侷限性峰狀突起,與裂隙相連;腦裂附近的腦回肥厚、多微腦回、室管膜下有異位灰質等異常改變。

顱腦先天畸形CT診斷,必須知道這8種!

3、鑑別診斷

腦室穿通畸形:

CT顯示腦裂內襯的灰質,有助於腦裂畸形與較大的腦室穿通畸形相鑑別。

4、腦裂畸形常分為兩類

Ⅰ型:閉唇型。

腦裂多位於側裂旁區,裂隙窄小,裂隙壁似閉唇狀相互靠近,從大腦半球表面延伸至腦室,有異位灰質內襯,鄰近腦組織呈多微腦回改變,伴側腦室枕角擴大。

Ⅱ型

:開唇型。

腦裂常位於側裂區,多為兩側對稱性病變,腦裂寬大,裂隙壁分開如開唇狀,內襯灰質,伴有嚴重腦積水和鄰近區域性腦灰質發育異常,如多微腦回、腦回肥厚等。

顱底凹陷症(寰枕部畸形)

1、臨床概述

寰枕部畸形是指顱底頸椎交界區畸形,包括顱底凹陷症、扁平顱底、寰枕融合和寰樞椎脫位等;寰枕部畸形不僅骨質結構發育異常,還常伴有腦脊髓其他軟組織畸形或病變,如小腦扁桃體下疝、脊髓空洞症及蛛網膜粘連等。

2、CT表現

顱底凹陷症畸形:

矢狀位相表現為枕大孔區顱骨向顱腔內凹陷,樞椎齒狀突向上移入顱腔,顱後窩體積變小,顱底從鞍背至枕大孔前緣升高而扁平,基底角增大等。

Chamberlain線:

由枕大孔後緣至硬顎後端上緣的連線,齒狀突尖位此之上超過3mm為異常,可伴有頸胸髓空洞。

顱腦先天畸形CT診斷,必須知道這8種!

寰樞關節脫位:

表現為寰椎前弓與齒狀突之間的關節間隙增寬,正常成年人此間隙小於2mm,兒童小於4mm。齒狀突可偏位,致使與側塊間形成的小關節兩側不對稱。

寰枕融合:

常使寰椎向一側旋轉與傾斜,寰椎後弓與枕骨融合時,表現為寰椎後弓缺如或僅枕大孔後緣與一小骨塊相連;寰枕兩側塊與枕骨可完全融合或部分融合。

結節性硬化

1、臨床概述

結節性硬化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缺陷或基因突變引起的

神經面板綜合徵

,臨床表現具有典型三聯徵:癲癇、智力低下和皮脂腺瘤;多在10歲前起病,神經膠質增生性硬化結節多發生於大腦皮質、基底核和腦室壁;當結節阻塞室間孔、第三腦室時可引起腦積水,室管膜下結節可演變為鉅細胞星形細胞瘤。

2、CT表現

特徵性改變為腦室管膜下和腦實質內單發或多發鈣化或非鈣化結節,以多發多見,室管膜下結節易發生鈣化,可大小不等,主要分佈於側腦室體部外側壁和室間孔附近。腦實質結節好發於大腦皮質、皮質下和基底核,非鈣化結節呈低密度,增強掃描一般不強化。

室管膜下鉅細胞星形細胞瘤一般為等密度,其內可有低密度壞死囊變及鈣化灶,增強掃描可見強化。

結節性硬化可伴灰質異位。

若發生梗阻型腦積水可見腦室擴張。

顱腦先天畸形CT診斷,必須知道這8種!

3、鑑別診斷

先天性TORCH腦感染:

本病出生後即有症狀,鈣化小,呈細線樣,常伴腦白質水腫、腦萎縮或腦發育畸形。

腦囊蟲病:

本病雖然也可表現為鈣化或非鈣化的結節或小囊,但分佈多見於腦皮髓質交界區,室管膜下較少見。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本病發生鈣化多位於基底核區,呈兩側對稱性。

【版權宣告】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絡刪除

TAG: 腦室囊腫畸形CT小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