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別慌!這些體檢指標異常不是病,不用過度治療!

由 醫路向前巍子 發表于 健康2021-08-01

定期體檢能讓人們及時瞭解自身健康狀況,但有時候檢查報告上的一些“字眼”卻會讓不少人心情忐忑。這都是啥意思?需要治療嗎?

事實上,體檢報告中有些異常結果,並沒有你想象得嚴重,有些甚至不需要治療。

【心臟早搏】

無器質性心臟病無需擔心

2021年,由中華醫學會等釋出的《早搏基層合理用藥指南》指出,幾乎90%的健康人群和心臟疾病患者均可出現早搏。如果是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通常無需藥物治療。對於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早搏,首要處理是按照相關指南和規範對基礎心臟病進行標準治療。

【頸動脈斑塊】

輕微斑塊透過改善生活方式解決

40歲以上的人在體檢報告中容易出現“頸動脈斑塊形成”“頸動脈硬化”和“頸動脈狹窄”等字眼,患者第一反應就是“聽說頸動脈斑塊很危險,能不能縮小或者消退?”

對此,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郭小梅介紹,如果只是發現輕微斑塊,比如只有1~2個硬斑塊,且血管狹窄面積也不超過50%,患者可以透過加強鍛鍊、多吃蔬菜少吃肥肉和動物肝臟等改善生活方式的辦法,預防斑塊體積增大、破裂,增加斑塊的穩定性。

【轉氨酶升高】

偶然的升高未必肝膽問題

在抽血檢查化驗單中,我們總會看到“轉氨酶”字樣,大家就立刻緊張起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王東指出,轉氨酶是十分敏感的指標,服用某些藥物、飲酒、熬夜或劇烈運動等都會引起轉氨酶升高,在停藥或休息後,轉氨酶可恢復正常。但如果轉氨酶持續增高,就要懷疑是肝膽疾病問題,需進一步檢查。

【輕中度脂肪肝】

改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緩解

脂肪肝經常見於體檢結果的診斷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王東指出,如果在B超檢查報告上顯示有“肝臟回聲增強”的字樣,意味著提示脂肪肝。醫生會根據超聲的回聲強度的不同,又將脂肪肝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輕到中度的脂肪肝患者,可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改善,重度脂肪肝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甲狀腺結節】

九成都是良性,定期檢查即可

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胡洋指出,目前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大約為50%,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的人都有甲狀腺結節。其中80%~90%診斷為結節性甲狀腺腫,屬於甲狀腺組織增生和退行性疾病,不屬於是腫瘤。還有一部分是橋本甲狀腺炎合併結節以及甲狀腺腺瘤,都屬於良性結節。只有大約有10%的結節是惡性的。

如果發現良性結節,不影響美觀,又無憋氣、吞嚥困難等症狀,基本可以不用處理,定期進行體檢、甲狀腺功能測定和超聲檢查,每年隨訪1次,持續至少3~5年。

【肝血管瘤】

良性疾病,無症狀定期觀察即可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王東介紹,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疾病,無症狀肝血管瘤只要定期觀察就可以。如果血管瘤體積較大,出現腹脹、便秘等不適,需手術治療。

還有一種叫“肝血管肉瘤”。雖與肝血管瘤只有一字之差,但肝血管肉瘤,卻是惡性腫瘤,且進展很快。一旦發現需儘快進行檢查治療。

【膽結石】

沒症狀定期檢查就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王東介紹,膽汁的成分如果出現了異常,就會沉積生成膽結石。如果膽結石沒有症狀可以定期檢查。

但如果結石導致膽囊炎頻繁發作、單個膽囊結石直徑大於1cm或者合併膽囊息肉者,均應儘快去肝膽外科就診;定期檢查非常重要,膽結石患者一般半年體檢一次比較合適。

【肝囊腫】

小於10cm且沒症狀不用擔心

大家只要看到體檢報告上出現“囊腫”二字,往往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自己是不是得了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王東指出,事實上,肝囊腫屬於良性疾病。只有當肝囊腫的直徑達到10釐米以上,同時,患者出現了肚子脹、大便不暢等症狀的時候,才需要引起重視,並前往醫院進行治療。

【盆腔積液】

生理性的可以自行消失

不少女性做婦科B超時發現盆腔少量積液,就以為自己有盆腔炎。

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宋志嬌指出,盆腔積液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生理性盆腔積液常見於經期或排卵期,多數無症狀,可自然消失,不必進行治療;病理性盆腔積液見於盆腔炎或腹腔臟器有炎症時,一般會有下腹墜脹、腰痠、腹痛等不適感,需要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TAG: 斑塊肝膽主任醫師結節轉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