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百草熄風飲治療特發性震顫

由 重症肌無力MG 發表于 健康2021-06-20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又稱原發性震顫或家族性震顫,是最常見的震顫病之一,患病率約為0。4~5%,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大。它是以震顫為主要表現的運動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為手部或頭部動作性和姿勢性震顫,不伴有肌肉僵直和行動遲緩等。某些特發性震顫患者可在運動中加重,另一些特發性震顫患者初始即伴有動作性震顫,很少在靜止時出現。緊張、情緒激動、飢餓、疲勞時加重。身體各部位均可受累,受累部位依次為手,其次為頭,咽喉部肌肉,下肢和下頦,很少發生於軀幹和舌;震顫通常從一側手開始,逐漸擴充套件至整個上肢和對側上肢,向上可至頭和咽喉部肌肉,並以一側更明顯。頻率一般為4~12Hz,隨年齡增長頻率下降,而與病程無關。初為間歇性,逐漸發展為持續性,一般進展緩慢。

大多數特發性震顫患者有陽性家族史,發病年齡呈雙峰特徵:20-29歲和60-69歲,男女均可受累。對於特發性震顫的遺傳學研究顯示,在不同的家族定位了多個致病基因位點,但有些學者認為特發性震顫是由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發病。本病進展一般較慢,多數在發病5-10年後逐漸影響精細動作。本病的病理研究至今尚未發現異常改變,病因和發病機制未明,可能與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多個運動單位發生同步化放電等異常有關。

特發性震顫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小劑量酒精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這種作用是乙醇特異性的,但是由於乙醇有耐受性、成癮性和一定的毒性,不能作為常規治療。特發性震顫屬中醫學“顫震”“顫掉”“身振搖等範疇,在中醫學上泛指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症,歷代醫家對本病多有論述,但本病基本病機均為“顫”不離“風”,其病機特點以本虛標實為主,虛實夾雜;從《素問 • 至真要大論》提出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到後世《醫學綱目 • 顫振》《證治準繩 • 顫振》多有論述,治療均從“肝”從“腎”論治,肝腎陰虧,四肢筋脈失於濡養,虛熱內生,引動內風,發為振顫;只有滋補肝腎陰精,恢復陰陽平衡,才能熄風止顫。運用百草熄風飲滋養肝腎陰精,恢復陰陽平衡,標本兼顧,使肝腎得補,內風得熄,經絡得通,故治療特發性震顫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減輕了西藥的一些不良反應。

TAG: 震顫特發性肝腎本病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