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癲癇患者隨意撤藥有可能引發哪些風險

由 長安微健康 發表于 健康2021-06-19

撤藥後復發的相關危險因素

1

發病年齡

癲癇發作年齡是癲癇患者撤藥後復發的重要預測因素,其與撤藥後癲癇復發呈u型關係,出生時風險升高,在3~4歲時降至最低點,10歲時開始再次升高,25歲時趨於穩定。相關研究也證實青少年期發生的癲癇在撤藥後的復發風險要明顯高於兒童期及成人期發生的癲癇。

2

癲癇病因

結構性病損是撤藥後癲癇復發的高危因素之一。研究結果顯示與遺傳性或不明原因的癲癇相比,結構性病因的癲癇患者撤藥復發的風險顯著增高,如大腦先天畸形、既往神經損傷、腦瘤、先天代謝障礙、外傷、卒中、梅毒、艾滋病、圍產期損傷及發育遲緩等均為撤藥後復發的高危因素。

3

發作型別

部分性發作或多種發作型別並存的患者在撤藥後的復發風險同樣較高,可能與存在相關結構性病損有關。全面性發作根據不同亞型患者撤藥後再發風險也不盡相同,全面性強直陣攣及肌陣攣發作均會導致撤藥後的高復發風險,而失神發作的復發風險通常較低。

4

癲癇綜合徵

不同型別癲癇綜合徵對撤藥後復發風險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其治療效果及遠期預後。兒童癲癇綜合徵如兒童失神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良性癲癇等屬於預後良好的良性癲癇,其撤藥後癲癇緩解狀態可維持較長時間,復發風險低。而青少年肌陣攣型癲癇、Lennox-Gastaut綜合徵、West綜合徵等癲癇綜合徵較易發展為難治性癲癇,遠期預後不佳,此類癲癇在撤藥後極易出現癲癇發作。

5

AEDs(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良好的癲癇緩解狀態能夠減少撤藥後的復發風險,而較長的癲癇緩解時間也被證明可以降低撤藥後癲癇復發的風險。早期對初始抗癲癇藥物治療方案的療效是與癲癇緩解有關的重要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初始抗癲癇藥物治療開始後立即達到至少6個月的無癲癇發作,提示患者癲癇長期緩解率較高。3個月內對治療的快速反應則是至少5年無癲癇發作的重要預測因素。使用超過1種以上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患者,其撤藥後的復發風險較單藥治療的患者明顯增高。而使用2種及以上抗癲癇藥物仍不能控制的癲癇患者則不應考慮在達到癲癇緩解狀態下進行撤藥。

6

腦電圖

腦電圖檢查通常被認為是癲癇患者撤藥後復發的重要預測因子,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停藥前腦電圖正常是一個重要的預後因素。抗癲癇藥物撤藥前腦電圖檢查如存在多區域的陣發性異常或癲癇樣放電等則患者撤藥後復發風險較高,撤藥前腦電圖提示慢波和尖峰放電同時存在同樣與抗癲癇藥物撤藥後高復發風險相關。撤藥前後的腦電圖變化可能對撤藥後的復發風險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但目前針對腦電圖預測撤藥後復發風險研究的結果尚不完全一致,在2013年義大利的抗癲癇藥物撤藥指南中提及撤藥前孤立性的腦電圖異常不應成為阻止撤藥的理由。具體的預測指標及方法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7

其他

臨床上部分患者通常在癲癇發作控制後不遵醫囑自行進行抗癲癇藥物撤藥,此類患者撤藥後復發風險顯著高於遵醫囑進行撤藥的癲癇患者。此外,癲癇發作持續時間及發作次數等被證明不是撤藥後復發的明確危險因素。

TAG: 撤藥癲癇復發抗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