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腹有鱗甲”的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再到白丁,經歷了什麼?

由 品越傳媒哲湖 發表于 遊戲2021-04-16

寄沈仲居進三國志(劉過)

萬死中原百戰爭,流芳遺臭各垂名。

思量陳壽已饒舌,又費先生一管城。

李嚴是蜀漢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也被大家所熟知。他的名氣最大的來源,一方面在於他和諸葛亮同為劉備指定的託孤大臣,地位很高,很受信任;另一方面在於他和諸葛亮之間的矛盾。後來諸葛亮還流放了李嚴。因為李嚴和諸葛亮都是託孤大臣這種比較敏感的身份,加上兩個人不同的政治立場,一個是荊州集團,一個是東州集團,所以二人之間的矛盾經常被蒙上更多政治鬥爭的色彩,被視為蜀漢中兩個政治集團的傾軋。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從劉表到劉備,來看李嚴前期的仕途

講道理李嚴的仕宦經歷並不算光彩,他先後輔佐過三個主公——劉表、劉璋、劉備,跟老劉家挺有緣分。李嚴是荊州南陽人,先是成為郡吏,然後奉劉表的命令,到荊州各郡縣任職。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率領軍隊南下荊州,當時李嚴在秭歸縣。而秭歸就橫亙在從荊州到益州的水道上。於是李嚴就到益州避難。劉璋很是看好李嚴,讓他做成都令。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劉備已經和劉璋撕破臉皮,並且連克白水關、涪縣的時候,李嚴臨危受命,和費觀率軍抵達綿竹。沒想到兩個人都挺沒節操,都投降了劉備。至此李嚴就投靠在劉備的麾下。

劉備給李嚴的職位是犍為太守,犍為郡距離蜀郡還是比較近的,不過再怎麼說還是沒有進入權力中樞,相對於劉璋來說,李嚴的這次跳槽似乎沒有得到更高的待遇。但是要知道,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李嚴就是這麼一塊金子。

李嚴在做犍為太守的時候,蜀漢後方出現兩次叛亂,一次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漢中之戰”爆發的時候,馬秦、高勝等在後方起兵,入侵到犍為郡。當時劉備集團的力量都投入到漢中戰場上,李嚴就用五千人平復了規模數萬的叛亂;還有一次時間不明,小編估計可能是在章武二年(即公元222年),因為這一年劉備又要打東吳。越巂郡豪帥高定率軍進攻新道,這個新道本身不屬於犍為郡,但是李嚴還是迅速出兵,擊敗了高定。這兩次平叛的經歷給李嚴的軍事能力的表現加分不少,李嚴很有可能就是憑藉這兩次平叛得到劉備的青睞。

在章武二年,劉備打輸了“夷陵之戰”。為了確保戰敗後東吳軍隊不會趁勢入川,劉備本人不敢回成都,而是坐鎮魚復,也就是永安。同年尚書令劉巴去世,李嚴從犍為太守被遷為尚書令,被調到永安,真正地進入蜀漢的核心決策層;在劉備去世之前,李嚴成為中都護,統領內外軍事,和諸葛亮同時成為託孤大臣,輔佐後主劉禪。

李嚴並不能對諸葛亮造成威脅

李嚴雖然和諸葛亮同為輔政大臣,但是他們完全不是在一個層面上的。有人認為李嚴作為東州集團的領袖人物,威脅到諸葛亮對蜀漢的控制,所以諸葛亮要扳倒李嚴,好達到專權的目的。這個觀點其實是存在問題的,因為李嚴完全不能對諸葛亮造成威脅,而且有沒有李嚴,也不妨礙諸葛亮的專權(專權不等於弄權,諸葛亮的專權也是在劉備和劉禪的授意下)。

“腹有鱗甲”的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再到白丁,經歷了什麼?

首先是資歷和名望上,諸葛亮雖然不是最早追隨劉備奔走周旋的北方元老,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非常高。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很大程度上是劉備集團從建安十三年開始就履行的戰略規劃(有一些偏離,但主體上還是《隆中對》的內容),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雖然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沒有太多的軍事上的表現,但是從與孫權進行結盟的外交活動;到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賦稅(劉備當時一共也沒有幾個郡);再到在成都署左將軍府事,坐鎮後方保證糧草兵源問題;最後再到蜀漢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諸葛亮無疑是劉備的股肱大臣,資歷老、功勞大、地位高。而李嚴一開始只是一個降將的身份,官職不外乎犍為太守,兩次平叛經歷雖然加分,但也達不到諸葛亮的程度。從進入蜀漢核心決策層的時間上來說,李嚴無疑就是一個弟弟。

“腹有鱗甲”的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再到白丁,經歷了什麼?

其次從職權上來看,李嚴雖然是尚書令,但諸葛亮是丞相錄尚書事,相當於李嚴的直接領導。況且李嚴這個尚書令只是劉備在永安的時候發揮作用的,劉備雖然說是讓李嚴輔政,但又讓他留在永安,不讓他回成都。那麼李嚴這個尚書令沒有任何意義,不會有什麼文書要透過永安。至於李嚴所謂的統內外軍事,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李嚴統領的大機率只是永安的軍隊。漢中的軍隊和中央軍李嚴是無法控制的,都在諸葛亮的控制下。所以說李嚴完全威脅不到諸葛亮在蜀漢中的地位。

“腹有鱗甲”的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再到白丁,經歷了什麼?

李嚴與諸葛亮爭權

魏延有個評價是腦後有反骨,這個是小說家的說法,而李嚴確實有一個“腹有鱗甲”的評價,精於計算,不甘屈居人下。以劉備的意思,李嚴就是永安都督,坐鎮與東吳的前線。但是李嚴感覺自己的權重不夠,畢竟劉備在永安的時候,他是處於權力中樞,還是尚書令;劉備去世後,權力中心重新回到成都,李嚴就被徹底排擠在外了。為此李嚴多次有過爭權的行動。

“腹有鱗甲”的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再到白丁,經歷了什麼?

在蜀漢建興四年(即公元226年),諸葛亮初步平定了南中地區,決定對曹魏進行北伐。為了保證漢中地區的安全,不被曹魏換家,諸葛亮要求李嚴率軍到漢中。或許是因為擔心到漢中後會被削奪兵權,李嚴拒絕這個命令,退而求其次,駐軍在江州這個水路交通十分發達的地方,成為江州都督,陳到成為永安都督,但是也歸李嚴的調動。這樣一來李嚴的權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可以看做是諸葛亮的妥協。另外根據《諸葛亮集》中收錄的《彈李平(即李嚴)表》中記載,李嚴還要求以五個郡劃分為巴州,自己擔任巴州刺史,希望在監查的權力上更進一步,這一點被諸葛亮所拒絕。

在蜀漢建興八年(即公元230年),曹魏主動進攻蜀漢。為了確保漢中萬無一失,諸葛亮再次要求李嚴到漢中支援。這個時候李嚴不能再拒絕,畢竟蜀漢是被入侵的一方,但是李嚴還是藉此為自己謀利。李嚴希望擁有開府為自己組建羽翼的權力,這個要求再次被諸葛亮拒絕。為了安撫李嚴,諸葛亮令李嚴的兒子李豐接替江州都督的位置,算是對李嚴的一種補償。於是李嚴到達漢中,署漢中丞相府事。

“腹有鱗甲”的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再到白丁,經歷了什麼?

說實話李嚴本身就不具備與諸葛亮爭權的實力,現在進入丞相府,雖然進入了核心,但也失去了在江州和永安的兵權,更不具備與諸葛亮討價還價的籌碼。在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李嚴在漢中排程糧草。由於連天霪雨,糧草供應不上,李嚴要求諸葛亮撤軍,但是在諸葛亮撤軍後又反問諸葛亮撤軍的原因,又跟劉禪說諸葛亮撤軍的目的是誘敵深入。諸葛亮忍無可忍,最終流放了李嚴。從犍為太守到尚書令;從尚書令到永安、江州都督;從江州都督到丞相府屬,最後成為一個白丁,李嚴體現出自身的才能,但同時還有爭權奪勢的野心,最終因為這種野心而失敗,不得不說是很遺憾的事情了。

TAG: 李嚴諸葛亮劉備蜀漢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