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徐榮擊敗曹操、孫堅兩場戰鬥的含金量有多高?

由 文菱說聊室 發表于 遊戲2021-04-16

徐榮是一個逼格很高的小人物,他因為連續擊敗過曹操與孫堅而被一些人吹捧為“一代神將”,同時又有一些人認為他是個“只會虐菜”的新手村BOSS。

對於徐榮,吹或者黑的內容都有,今天不二醬就帶大家一起來客觀看看徐榮的真實能力到底如何吧。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我們先來看看徐榮擊破曹操的“汴水之戰”吧。

關於汴水之戰,很多人的印象是曹操獨自一人帶領5000戰鬥力不怎麼樣的新軍去追擊董卓,結果被徐榮率領大軍伏擊而慘敗,也正是這個印象導致很多人覺得徐榮是一個只會虐菜的將軍。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曹操獨自追擊董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完全錯誤的。

這個說法錯有兩處——

1 曹操根本就不是要“追擊董卓”,而是要搶佔成皋,對董卓形成戰略包圍

2 曹操並不是自己帶軍隊去的,這點有很多史料可以印證

看看曹操自己怎麼說的——

諸君聽吾計,使勃海(袁紹)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袁術)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

簡單來說,曹操認為酸棗聯軍應該前往佔據成皋,敖倉等地,與袁紹的河內軍,袁術的南陽軍形成對董卓的戰略封鎖,不戰而屈人之兵。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曹操親自帶兵去佔據成皋——

(曹操)遂引兵西,將據成皋。

可見所謂“曹操追擊董卓”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說法,曹操的目的是佔據要地封鎖董卓,而不是追擊董卓。

既然曹操的目的並不是追擊,而是以大軍佔據要地封鎖董卓,想要只靠曹操自己的5000人做到這個,顯然是扯淡,因此曹操實際是和其他諸侯的軍隊一起前往的,有多少人?

說出來可能會令很多人震驚—— 數萬

是的,一向被很多人認為處於劣勢的曹操,實際上是和其他諸侯的軍隊一起行動的,聯軍加在一起有數萬人,這點有很多史料可以證明——

《典論》:兗豫之師,戰於滎陽。 《世語》: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 《魏書》:(鮑)信乃引軍還鄉里,收徒眾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千餘乘。 《魏書》:汴水之敗,(鮑)信被瘡,韜在陳戰亡。 《張邈傳》:汴水之戰,邈遣衛茲將兵隨太祖。 《先賢行狀》:合兵三千人,從太祖入滎陽,力戰終日,失利,身歿。 《會稽典錄》:初曹公興義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眾,得二千人,從公征伐,以為軍師。

透過以上史料我們看出,雖然曹操本軍只有5000人,但隨同曹操前往的軍隊那真是超級多,只鮑信軍就有2萬多人,衛茲有3000人(衛茲代表張邈,和曹操,鮑信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兗州之師),周喁2000人(周喁是袁紹部下,他代表袁紹),這加在一起就已經高達3萬多人,此外《典論》透露出袁術還派遣豫州軍隊也參與了此戰,豫州軍隊有多少不知,但想必也不少。

所謂的“曹操獨自追擊董卓”的真相,實際上是數萬聯軍前往實施封鎖董卓的戰略目標,而陳壽在《武帝紀》中無視了這些史料,把曹操吹捧為一個人跑去對付董卓的孤膽英雄,實在是不符合事實。

那麼徐榮有多少軍隊呢?

這個我們在曹魏文人繆襲所作的《魏鼓吹曲》中發現了答案——

《戰滎陽》:戰滎陽,汴水陂。戎士憤怒,貫甲馳。陳未成,退徐滎。 二萬騎,塹壘平。戎馬傷,六軍驚。勢不集,眾幾傾,白日沒。 時晦冥,顧中牟。心屏營,同盟疑。計無成,賴我武皇萬國寧。

在繆襲的鼓吹曲中,將徐榮兵力說成2萬騎,繆襲作為曹魏文人,要為曹操的失敗找回面子,必然會誇大徐榮的兵力,所以徐榮實際兵力我認為應該是1萬多騎兵。

再來分析一下戰鬥過程,聯軍的目的地是成皋,然而最終卻是在汴水遇到了徐榮,個人猜測一下,應該是徐榮抓住聯軍即將達到目的地,軍心鬆懈之時,突然率領騎兵突擊聯軍,鼓吹曲中所說的“陳未成,退徐滎”表現的就是聯軍遭到徐榮突襲後來不及佈陣,大亂潰退的情況。

隨後徐榮率領騎兵踏平了聯軍佈置的塹壘,打的聯軍“勢不集,眾幾傾”,繆襲甚至用“白日沒”來形容當時聯軍已被徐榮打的處於暗無天日的絕境。

有人說此時曹操是菜鳥,然而曹操在此戰之前就曾經與皇甫嵩等人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此時的曹操縱然不如以後厲害,但也絕對不是菜鳥的水平,聯軍雖然以新軍為主,但也不是沒有正規軍參與作戰,戰鬥力也並非完全不值一提。

總的來說,汴水之戰的真相就是徐榮以少勝多,以1萬多騎兵一舉大破數萬聯軍,臨陣殺死聯軍將領鮑韜,衛茲,曹操也受了傷,在曹洪拼死保護下才逃過一劫。

如果換了別人,打了這麼大的勝仗,估計尾巴早就翹到天上去了,然而徐榮居然表現的異常冷靜——

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徐榮經過冷靜分析,認為曹操本軍雖然只有5000,卻打了一整天,他覺得曹操這個人還不賴,很有潛力,而且聯軍戰鬥力也還湊合,所以並沒有繼續進攻酸棗大營。

徐榮這樣的表現,與很多人眼中粗魯無腦的董卓軍將領有著很大的區別,他不但不魯莽,反而具備相當理性的頭腦。

更難得的是徐榮慧眼識人,雖然打敗了曹操,卻能客觀地看出一個手下敗將的潛力,我覺得,這樣的心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備的。

徐榮的第二戰,就是在梁東之戰中大破孫堅。

如果汴水之戰聯軍確實戰鬥力不足,那梁東之戰中聯軍的實力則絕對可以算靠得住。

孫堅本人在戰前就已經打了很多仗,堪稱名將,在戰後不久更是連續擊敗呂布董卓,進入洛陽,可以說此時的孫堅不但不是菜鳥,反而正好是巔峰水平。

那麼孫堅率領的聯軍的人數和戰鬥力怎麼樣呢?

《後漢書》:(袁)術又表堅領豫州刺史,使率荊、豫之卒,擊破董卓於陽人。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孫堅是在袁術的支援下,帶著兩個州的正規軍前往進攻董卓的,這支部隊的人數我覺得應該不少,或許能有2-3萬,而且都是正規軍,戰鬥力比起汴水之戰的聯軍絕對要強的多。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由巔峰時期的孫堅率領的戰鬥力不錯的正規軍,卻又栽在了徐榮的手裡——

《孫堅傳》:卓遣步騎數萬人逆堅,輕騎數十先到。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後騎漸益,堅徐罷坐,導引入城,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諸君不得入耳。”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 《後漢書》: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群兵討卓。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出虜掠。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川太守李旻,烹之。 《孫堅傳》: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

透過這短暫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徐榮這哥們兒屬於“一招鮮吃遍天”的型別,他的戰術很簡單,就是——

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和突擊力,抓住戰機,對正在移動,軍心鬆懈的敵軍進行突擊

梁東之戰發生於汴水之戰的第二年,這一次徐榮的兵力比上次要多,按《孫堅傳》的說法,徐榮軍有“步騎數萬”,這個說法應該有所誇大,我猜測徐榮軍應該也就是2萬多人吧,和孫堅軍人數大致差不多。

《孫堅傳》說徐榮“不敢攻城”,好像孫堅很NB,徐榮很慫,然而我們結合後邊的記載一看,就會發現,原來這是徐榮故技重施,先故意退卻,然後抓住孫堅“移屯梁東”這個部隊處在移動之中軍心鬆懈之時,對聯軍發動突擊,結果是徐榮再次大破聯軍,潁川太守李旻被生擒,孫堅大敗,帶著數十名騎兵狼狽潰圍逃走。

順便說一下,烹殺李旻的鍋被扣給徐榮應該是《後漢書》記載簡略造成的,實際上徐榮只是把這批俘虜交給了董卓,真正下手烹殺的還是董卓——

《英雄記》:董卓攻得李昊、張安畢,生範中生烹之。二人臨入鼎,相謂曰:“不同日生,乃同日烹。”

被徐榮擊敗後,孫堅收攏散卒,進駐陽人——

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

這時候孫堅還有多少人呢?看看董卓派了多少人去對付他吧——

卓亦遣兵步騎五千迎之

董卓只派了胡軫和呂布帶領5000軍隊去對付孫堅,就算考慮到董卓看不起孫堅軍戰鬥力所以派兵少的因素,那孫堅此時手中的軍隊應該也不算太多了,可見梁東之戰孫堅確實被徐榮打的很慘啊。

然而之後徐榮卻沒有再參與對孫堅的作戰,我猜測是徐榮認為孫堅被擊敗後威脅已然不大,所以就率領軍隊去做其他事了。

然而呢,等徐榮走了,孫堅就是用戰敗後收攏的散卒,先是趁著胡軫和呂布鬧矛盾軍心渙散之時直接出擊大破董軍,接著又一鼓作氣進軍洛陽,擊敗董卓和呂布——

《後漢書》:卓自出與堅戰於諸陵墓間,卓敗走,卻屯黽池,聚兵於陝。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覆破走。

嗯……說好的孫堅菜鳥呢,說好的孫堅軍戰鬥力不行呢?人家用散卒都能擊敗董卓呂布,你告訴我他不行?

孫堅之前被打的這麼慘,為啥現在卻打的這麼順呢,難道他突然嗑藥了變身了?

我覺得是這麼回事,董卓之前已經把整個洛陽附近燒成一片白地,董卓軍在洛陽附近缺乏補給,沒法支撐大軍,所以董卓軍比起孫堅應該也多大兵力優勢,而且董卓因為不想守洛陽所以也沒啥戰鬥慾望,所以孫堅能突然連戰連勝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的來說,梁東之戰就是徐榮採用得意的騎兵突擊戰法擊敗了孫堅率領的聯軍,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戰果。

最後說一下,《後漢紀》上有這麼一段記載——

牛輔遣李傕、郭汜、張濟、賈詡出兵擊關東,先向孫堅。堅移屯梁東,大為傕等所破。堅率千騎潰圍而去。復相合戰於陽人,大破傕軍。

這段記載是說孫堅是被李傕等人搞定的,與徐榮破孫堅的說法矛盾,那孫堅到底是被誰擊敗的呢?

個人覺得,這段記載顯然有問題,因為他把孫堅被擊敗的時間說成了192年,時間上與《後漢書》所說的191年矛盾,而後邊所說的“孫堅陽人破李傕”又與《後漢書》與《英雄記》記載的“孫堅陽人破胡軫”矛盾,所以這段記載應該是搞錯的,孫堅應該是被徐榮擊敗的無疑。

徐榮兩次為董卓破敵,看似是董卓的死忠,然而他並不是真的忠於董卓。

徐榮是遼東人,不是涼州人,也不是董卓的嫡系,他為董卓作戰純粹是認為當時董卓代表漢朝,所以才為董卓作戰。

所以當董卓被呂布殺死後,徐榮毫無壓力地又投向了他認為可以代表漢朝的王允。

然而,徐榮最終就死於被王允派遣迎擊董卓舊部的戰鬥中。

那麼,最後再來說說徐榮的最後一戰吧——

《後漢書》:(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眾降。

有人據此認為徐榮不過如此,你不是NB嗎,怎麼被李傕輕易幹掉了啊?

我們看看這條記載——

《九州春秋》: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榷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東解釋之,不假借以溫顏,謂曰:‘關東鼠子欲何為邪?卿往呼之。’於是二人往,實召兵而還。

胡文才指的就是胡軫,實際上胡軫早就已經秘密當了臥底,而王允派遣胡軫、徐榮迎戰時,又是以胡軫為主徐榮為副……

連主將都TM是臥底,你讓徐榮個副將打個屁啊!

所以這一戰的真相估計就是雙方剛一照面,徐榮剛上前戰鬥,胡軫直接叛變,和李傕前後夾擊徐榮,徐榮軍當時就崩潰了,而徐榮本人則選擇了忠於職守,戰死沙場。

徐榮擊敗曹操、孫堅兩場戰鬥的含金量有多高?

在這裡總結一下徐榮的軍事才能吧,徐榮擅長指揮騎兵進行突擊作戰,面對曹操和孫堅連續兩次取勝,戰果還都相當大,可謂驚人。

當然了,曹操和孫堅軍隊雖多,但戰鬥力比起徐榮的軍隊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尤其汴水之戰中的聯軍戰鬥力比起徐榮來說差距很大),而且以步兵為主,古代騎兵對步兵作戰具備很大優勢,所以聯軍對上徐榮以騎兵為主力的軍隊劣勢很大。

所以呢,徐榮雖然兩次以少勝多且都取得了很大戰果,但也不能過分吹捧徐榮的能力,總的來說,徐榮可以算是一名很厲害的將軍,尤其是騎兵指揮能力在漢末三國時期稱得上相當強勢。

TAG: 徐榮孫堅董卓曹操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