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蘇和的白馬》:淚目,“馬頭琴”背後竟有這樣一個感人的傳說

由 三姐愛讀書 發表于 遊戲2021-06-26

01

作為一個五音不全、不諳樂器的我而言,第一次聽說“馬頭琴”始於08年那場火爆異常的好聲音鳥巢冠軍之賽。

身為“孤兒寡母”的音樂詩人李健老師和選手旦增尼瑪,最後突出重圍,旦增尼瑪更是憑藉海子的那首《九月》晉級,實至名歸。

旦增尼瑪空曠遼遠的聲音,和著馬頭琴婉轉動人的旋律,催人淚下,無比感動,把整個衝刺賽的氛圍推向了高潮。

就是從那時候起,我的腦海裡深深地留下了這個名叫“馬頭琴”的樂器。

雖然不明所以,但是演奏的旋律特別感人,扣人心絃,對我而言,這已足夠。

或許,這就是音樂的偉大之處,能直擊人心,無論他是音樂人,還是普通人。

沒想到幾年後的今天,機緣巧合般,我再次讀到了關於“馬頭琴”的故事,再次讓我感動得淚水盈滿眼眶。

這個故事收錄在一本名叫《蘇和的白馬》這本童書。

在中國北部,有個叫蒙古的地方,那裡的草原一望無際。住在那裡的人們靠飼養牛、馬、羊等為生。

在蒙古,流行一種樂器,叫馬頭琴。顧名思義,這種樂器的頂端是一個馬頭形,故而得名。

為什麼會做出這樣奇特的形狀呢?

關於它的來歷,曾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

02

很久很久以前,在蒙古大草原上,有一個貧窮的牧羊少年,名叫蘇和。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蘇和從小就特別懂事、能幹,每天做完家務活,就趕著羊群去遼闊的草原上放牧。

有一天,天色已暗,放牧回來的蘇和手上抱著一匹剛剛出生的小白馬。

心地善良的蘇和說是在回家途中看到了小白馬,既沒有主人也沒有它的媽媽,擔心可憐的小白馬被餓狼吃掉,於是把它抱回家來。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在蘇和的精心餵養下,小白馬長大了,長得結實而健壯,令人讚歎不已。

白馬很能幹,敢於和大野狼搏鬥,保護著羊群的安危。

後來,在一個春天,草原上聽說當地的王爺要舉行賽馬大會,獲得第一名的人可以迎娶王爺的女兒為妻。蘇和在大家的鼓勵下,騎上白馬前去參加比賽。

白馬果然不負眾望,一騎絕塵,蘇和最終贏得了冠軍。

然而,王爺看到冠軍是窮苦的蘇和時,當場食言,還以武力相逼,打昏了蘇和,奪走了白馬。

03

傷痕累累的蘇和在奶奶的悉心照顧下,傷勢得以恢復。但是他的心裡一直惦記著被搶走的白馬。

王爺得到了一匹如此威猛的白馬,得意洋洋地宴請賓客,想要炫耀一番。正在興頭上,王爺打算騎上白馬展示自己的威風。

沒成想,就在王爺跨上馬的那一刻,白馬突然憤怒地一躍而起,把王爺摔倒在地,它掙脫了韁繩,從混亂的人群中飛奔而去。

王爺怒吼道:“快、快抓住它!抓不到的話,就用箭射死它!”

就這樣,白馬被隨從們的亂箭射中,但依然向前飛奔著。

最後,身負重傷的白馬終於回到了它最喜愛的蘇和身旁。然而,因為傷勢太重,加上旅途跋涉之苦,白馬在第二天就死了。

蘇和悲痛欲絕,好幾個晚上無法入眠。有一天晚上,他終於迷迷糊糊睡著了,在睡夢中他見到了白馬。

白馬溫柔地對蘇和說:“不要那麼難過,用我的皮、毛和筋骨做一件樂器吧。那樣,我就能永遠和你在一起,永遠陪伴著你了。”

從此以後,蘇和真的按照白馬說的做出了一把樂器,它就是馬頭琴。無論走到哪裡,蘇和都帶著它,拉出的琴聲特別動聽、扣人心絃。

04

讀了這本《蘇和的白馬》這本繪本,讓我瞬間眼淚奪眶而出,感動不已。

古話說得好:世間萬物皆有靈性。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動物之間,都存在一份真摯的感情,彼此心靈相通。

曾經,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買來一頭很小的水牛。隨著我慢慢長大,我每天放學回來,都會牽著它去吃青草。

我們那裡沒有草原,也沒有成片的大空地,放牛都是牽著它來到田埂上,一壠接著一壠地,人在前面走,牛在後面跟著吃草。

吃幾道田埂的草下來,牛便餵飽了。然後心得意滿地牽著牛去池塘裡泡水,最後趕回牛欄。我自己便心滿意足地回家去。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和水牛都長大了。後來,我去了外地上學,要到寒暑假才能回來。

每次回來經過拴在大樹底下的水牛,我和它都深情地四目相對,我知道彼此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也正因為這,我從來不會吃牛肉,哪怕一小口也不會吃,即使是牛筋丸也不會去碰。

讀者朋友們,有沒有一種動物曾經觸動過你的心靈深處嗎?歡迎一起分享。

TAG: 白馬馬頭琴王爺樂器尼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