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本以為大封同姓王可以守護江山,卻沒曾想留下更大禍患

由 奧森網路琬升 發表于 遊戲2021-06-23

漢初,戰爭的硝煙逐步散去,飽受戰爭之苦的黎民百姓終於能夠喘口氣了。可是,開國皇帝劉邦卻始終不能安心的坐在皇位上,為了戰勝霸王,他籠絡了韓信,彭越等人,也正是因為這一批軍事人才,他擊敗了霸王登上了皇位。

在登位之後,他分封了他們為異姓諸侯王,這七個異姓王其實與劉邦很像,都不是出自名門,都是來自社會的下層,憑藉著自己的一些閱歷判斷,才能在當時特殊的社會條件下逐漸成長為能夠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軍事將領。

那時雖然西漢王朝已經建立,但天下初定,社會動盪,那些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的遊說之人在此時仍然發揮著他們的口舌功力。分封異姓王之後,這些人佔據了關東的廣大地區,大體與秦統一中國前的諸侯國國土相差無幾,統一的中央政權直接能夠行使統治權的地區也就只是關中,巴蜀,河南一部分,還不算這裡面交錯著140位功臣的侯國。在已經出現統一領導權的國家,這種情況是多麼的可怕,支強幹弱,異姓王無異於割據一方的‘’土皇帝‘’,那時的漢剛剛建立,宛如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律法,制度,全部處在重新修訂的階段,完全沒有可以約束這種情況的措施,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劉邦始終無法在皇位上安坐了。

時間久了,皇帝也意識到這種情況對於皇權,對於統治權都是非常大的隱患,於是為了鞏固政權,劉邦在呂后蕭何等人的幫助下,採取了極端的做法,7年間,以謀反罪逐步開始除掉異姓王,7個異姓王中殺了6個,同時改封同姓王,希望用這種辦法能夠維繫漢朝統治。

但是權力與血緣之間沒有過多的聯絡,無論是誰,當權力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野心就會變大,當野心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血緣根本不可能限制野心和慾望。果然,到了景帝時期,各地區同姓王勢力越發強大,他們根本不把景帝放在眼裡,晁錯這時候請求景帝削藩,認為不管中央作出怎樣的決斷,地方藩王都得反,於是漢中央下令削藩,但是因為太過著急,步子太大,激起了很強的反應。

首先是吳王劉濞與膠西王聯絡,約定事成後平分天下,同時還聯絡了楚、趙、齊、淄川、等國,約定一同起事,這樣前前後後就有10個國家參與了這場反叛活動,當削藩的命令傳到劉濞耳邊時,他舉兵20萬,公開叛亂,這時趙王也勾結匈奴伺機南下,但因為10國反叛,這些人內部也不夠統一,齊王臨時毀約,引得其他諸王不滿,三個小國家最終沒有捲進這張混戰,所以實際上是7個國家參與了這次反叛。

本以為大封同姓王可以守護江山,卻沒曾想留下更大禍患

面對這7個國家聲勢浩大的攻勢,景帝無奈之下只能殺了晁錯以謝吳王,以為用一條人命就可以平定這次叛亂,他錯誤的估計了吳王的野心,清君側不過只是個藉口,晁錯死後,吳王繼續西進,直到這時皇帝才明白過來吳王的真實用意,於是啟用周亞夫,帶領軍隊平叛,周亞夫只用了三個月就攻滅了大部分反叛的王國。

本以為大封同姓王可以守護江山,卻沒曾想留下更大禍患

反叛被鎮壓之後,景帝頒佈了大量限制各個諸侯王的法令,統一的集權得到鞏固,這次的叛亂在西漢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從根本上喚醒了帝王對於分封制的恐懼,開始思考更為有效的中央集權統一方式,為日後武帝時期的強漢打下了堅實基礎。

TAG: 異姓景帝反叛吳王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