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對孔明說“君可自取”,原因是什麼?不是試探

由 少側談歷史 發表于 遊戲2021-06-13

“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志》

縱觀中華歷史,品評英雄記憶。相信大家對於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都不陌生,當明主遇上忠臣,就如劉備遇上孔明一樣,劉備在臨終前可以很放心的將蜀國和阿斗交給孔明,孔明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輔助阿斗。公元233年的春天,劉備率領的伐吳大軍被陸遜擊敗以後,病入膏肓。自知命不久矣的劉備在白帝城拉著孔明的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就這一句話,將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蜀國和扶不起的阿斗一起託付給了孔明。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孔明忠心耿耿輔助劉阿斗十二年,數次北伐,最終病逝五丈原。當然,我們今天不是探討孔明是如何效忠劉家的,而是探討劉備臨終前所說的那兩句話。從字面意思看,意思是“若覺得我兒子有才能,就輔助,如若不然,你就可以直接取代他。”

這兩句話在當時看起來可能並沒有什麼,無非也就是劉備收買人心的套路了。但是放到今天,就會有一些“陰謀論”說,劉備實則在試探孔明,如果當時孔明稍微表現的有不臣之心,劉備就會立刻殺掉他。這種說法其實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結合當時的情況來說,可能性十分小。當時正是東征失敗,蜀國元氣大傷的時候,況且劉備和孔明君君臣臣都已經十六載,有什麼需要試探的非得等到最後時刻才試。

即使孔明有自立的心思,他這麼聰明的人,肯定也不會當面露出破綻。所以這種“陰謀論”雖然看起來十分有可能,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很不靠譜的。那麼為何劉備會說出這兩句話呢?其實當時蜀國內部的局勢並沒有演義裡的那麼美好,當時的蜀國內部分為荊州系和益州系,諸葛亮代表的就是荊州系。

在荊州失守,夷陵之戰失敗之後,荊州系已經日漸衰微。再加上劉備又自知命不久矣,沒人給荊州系撐腰,朝政就有可能落入益州系手裡。如果朝堂上沒有了爭鬥,那麼整個朝堂就會統一起來和皇帝爭。劉備做了那麼久的老大,自然明白這一點,於是在臨終之前用了這樣一種特殊的辦法,將國家朝政交給了擅長內政的孔明。保證了在他死後,蜀國可以照舊的運轉。

其次,當時劉阿斗確實年幼,孔明做為追隨了劉備十幾年的老臣,忠心耿耿。也只有他在蜀中的威望,能夠擔得起這樣的責任,輔助阿斗,幫助蜀國度過當時的危機。朝堂雖然黑暗,但終究是人性為大。陰謀論放在其他時候可能有用,但是在這還是略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三國志·先主傳》的最後,陳壽說:“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也算是對這對君臣做出了最完美的詮釋。

TAG: 劉備孔明阿斗蜀國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