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晁錯的死,並不能讓七國撤兵,但漢景帝為何還執意要將其處死?

由 高傑資訊 發表于 遊戲2021-05-09

其漢景帝是非常精明的,殺晁錯不但給軍功集團看,也是使判亂七國失去判亂的理由,贏得政治上平判的主動權,也是不得予而為之事,為啥等十天?也在反覆權桓。政治家必然權衡利弊,分清輕重緩急,而不以世俗的情義,一時的對錯為決策依據。戰端一開,自當以激勵與鞭策軍人為重。如戰敗,一切盡失,有十個晁錯又有何用?取勝,已操勝券之時,一切儘可徐圖,何患無才可用?

史記說晁錯““錯為人穭直刻深”,文帝以這樣的人當太子老師為太子家令,可見文帝的培養方向。另外晁錯在景帝即位之初還曾擅權。史記記載文帝在代時有三男(嫡子),等到竇氏(非代王后)開始受寵後,三男皆死。而後景帝以長子(非嫡長子)身份受封皇太子,竇氏母憑子貴獲封皇后。太史公在這裡寫的很有意思。以前wiki搜明孝宗朱佑鏜時見到句評價,大概是“三代以下可稱賢君者,漢文帝,宋仁宗,及本朝孝宗皇帝”。文帝是公認的賢君,但不理解他可以懲治有擁立之功的舅父薄昭,卻會因寵信鄧通而多賜銅山使其自行鑄錢,至於景帝滅鄧通又是後話了。

除了周亞夫會用兵,在一個梁王劉武對平七國之亂,也功不可沒,梁國死傷的兵士,和漢景帝的兵士死傷的差不多,要知道一個小小的梁國,和漢朝舉全國之兵死傷各半,居功至偉。藉機削弱梁王實力也是漢景帝的內心想法。晁錯有謀但也只限於謀。文帝時期賈誼就已請求削藩,文帝不予採納。認為外有匈奴的威脅,早早削藩會導致國家的動盪。內外呼應漢朝可能會一劫不復。景帝採納了晁錯的削藩導致了七國之亂,但當叛亂髮生時晁錯卻慌張了,當景帝問他怎樣應對,晁錯拿不出應對方法,慌張中竟然讓景帝御駕親征自己坐鎮朝廷!這在當時是有謀反的嫌疑,所以當袁盎向景帝提出殺晁錯以封七國之口時,景帝默許了。但電視劇中改了正史,袁盎向景帝提議殺晁錯時只有他和景帝兩人。所以晁錯是不知道自己將要被殺。

我不理解朝廷為何不悄悄下手,不要提削藩這個事,平日每天縱情聲色犬馬舞蹈歌姬,廣納美女充實後宮,待到某個重要節日,宣詔所有藩王入京歡聚,來了就不讓他們走,3天一小宴,5天一大宴,在此期間派人挨個封地收權,藩王部隊一律打亂混編。如此一來各個藩王恐難有所作為了。晁錯是屬於政論家,善於誇誇其談,對事情的遠見還不如其父親。與朝中同僚的關係太糟糕,滿朝大臣鮮有為他說話的,可見人際關係很差。 其次,殺了他可以讓叛軍師出無名,失去正義性,讓那些觀望的諸侯倒向朝廷,所以晁錯是必死。

漢文帝時期,賈誼的英年早逝;漢景帝時期,晁錯的朝服腰斬……是西漢初期的兩大政治悲劇,兩位英才可謂生不逢時,沒有遇到雄才大略、富有政治韜略的漢武帝,令人唏噓不已……不合時宜,不分敵我,分不清友敵。削來削去,削的都是你姚錯的敵人,反而把漢景帝給坑了,漢景帝倒成了你姚錯的一枚棋子。漢景帝能不恨你?

晁錯?是出主意,而不會看時機的主!何為軍師,何為能臣?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說什麼話,出什麼計謀。晁錯,空有忠心忠言,而不識時機,陷文帝與危難,這樣的臣子只能勿國!制國不光有一顆忠心,就能成功理國家的!晁錯該殺!吳王早就想反,如果當時不削,慢慢拖,只會讓吳國更強大,當時吳王的財力幾乎可以和漢庭分庭抗禮了。削藩勢在必行,因為哪怕是慢慢削,一旦觸碰到吳王利益,還是照樣反。只是當時形勢所逼,晁錯不得不死,晁錯一死,各方都平定下來。還有人說什麼推恩令很牛逼,輕鬆解決。不否認推恩令這招確實很有效,但是如果你把推恩令放在七國之亂那時候試試,吳王還不是照樣反。推恩令剛實施,淮南王不就反了,只是諸侯勢力早在景蒂時代就被鎮壓了,到了武帝時代,單憑一個淮南王,翻出來什麼浪花來而已。

晁錯的死,並不能讓七國撤兵,但漢景帝為何還執意要將其處死?

1郡國並行的實質,就是漢初探索帝國行政體制的一次妥協性的實驗。2我個人對晁錯的評價就是:務實性、忠心體國為民、具有洞徹時下危機、超前戰略眼光的改革家、政治家,但同時也是不懂“政治”的政治家。不殺晁錯中央軍就站不到戰爭的道義制高點上,既然你的目的是“清君側”,人都被我殺了,你還不撤軍,就是你理虧了。景帝這個人啊,忌刻暴力,當太子的時候,一棋盤砸死吳太子,吳楚七國之亂時,三番五次囑咐周亞夫不要幫梁王,等雙方消耗差不多的時候再出手,勝局已定的時候,告訴那些將軍們要“深入多殺”,默許郅都逼死廢太子榮。這個人總之是相當陰暗恐怖的

TAG: 晁錯景帝漢景帝文帝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