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詩人曹操-龜雖壽

由 風趣歷史大講堂 發表于 家居2022-12-28

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死於建安220年,此詩約作於公元208年初。當時曹操53歲,剛剛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東漢末年,居住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奴隸主貴族,乘中原一帶天下大亂之機,經常入塞擄掠漢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後,袁紹的兒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烏桓。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安定東北邊境,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率軍征伐烏桓,結果取得了勝利。這首詩是他凱旋歸來的時候寫的。全詩以昂揚慷慨為基調,抒發了曹操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豪壯之情。當時曹操已到知天命之年,所以詩一開頭便說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他並沒有像秦皇漢武那樣迷戀長生。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壯志。建安時期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意境宏大,筆調朗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徵,其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這篇龜雖壽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表達人生短暫,積極建功立業的思想。

三國 魏 曹操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註釋

“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

竟:終結,這裡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霧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雲霧昇天。

驥(jì):良馬,千里馬。 櫪(lì):馬槽。

伏:趴。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縮:原指人的壽星的長短變化,現指人壽命的長短。盈,滿,引申為長。縮,虧,引申為短。

但:僅,只。 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係,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尾。

譯文: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螣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裡,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我非常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賞析: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它開闢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

《龜雖壽》的中心是抒發了一種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的一個特點。這一特點曾經激勵過無數的仁人志士,在“治國平天下”的事業中,奮發有為,即使到了暮年,“猶冀有新功”。《龜雖壽》表現的正是這種思想感情,因此自古迄今,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龜雖壽》是一首抒情詩,但是它和一般的抒情詩不同。一般的抒情詩都重在抒發感情,而這首詩卻明顯地具有哲理的內容,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於形象當中,因此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既能被詩情所激動,也能夠透過具體的形象領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這一點恐怕也是《龜雖壽》能在歷代膾炙人口的一個重要原因。

TAG: 雖壽曹操神龜烏桓土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