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盤點一下農村8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由 大河流向遠方 發表于 家居2021-12-13

隨著經濟發展,如今的農村的建設是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富裕,尤其是在吃的方面有著明顯的改善,日常的一日三餐,隔三差五就能吃上肉,普通農村家裡平時也還會備上一些零食水果。

生活好了,老百姓的生育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如今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對於小朋友來說,家裡的一些好吃的基本都是自己一人獨享,因為沒有兄弟姐妹,所以沒人跟他爭,也就不需要和別人分享。

小賣部

作為一個80後,在我小時候那個年代,在農村很少人家是獨生子女家庭,一般人家至少也是2個小孩,3個算是正常的,4-5個也不算新鮮事,像我有個女同學,她在家裡排行老六,而她下面居然還有一個妹妹和弟弟,兄弟姐妹總共8人。

那時候農村日子比較艱苦,本身家裡平時的好吃的就很少,而且還要和幾個兄弟姐妹平分。至於零花錢,都是論角算,父母一般一天會給個1-2角,大方的時候會給個5角,那時候對於我們來說最奢侈也是最喜歡的零食就是泡麵和小米鍋巴,不過一袋三鮮伊麵就需要6角錢,由於價格昂貴所以有時一個星期都吃不上一次。

三鮮伊麵

我記得我讀一年級那會的一次期中考試,語文和數學都考到了90分,老師跟我父母說我的學習成績進步很大,於是父母就獎勵我8角錢,在我有錢的那幾天日子裡,班上的幾個小朋友天天圍著我轉,尤其在我去小賣部買東西的時候,後面總能跟上幾個,現在回想起來感覺那時自己一下子成了社會大哥的樣子。

由於平時沒錢買零食吃,所以我們就會去野外找些野果解饞,下面就來跟大家嘮嘮小時候那時候常見常吃的野果。

第一個就是泡端端,泡端端是我們這裡的方言叫法,泡端端在我們這裡其實分為2種,一種果實是紫色,像小葡萄,學名叫做龍葵,另一種果實是青黃色,外面還有一層皮,外觀看起來像小燈籠,很明顯這是2種不同的果子,但在我們這裡都被叫做“泡端端”,二者味道也有差別,不過吃起來都是酸甜的感覺。

泡端端

第二個就是小喇叭,小喇叭同樣是我們這裡的方言叫法,上網查了一下它的學名叫做馬泡,那時黃豆地、玉米地、水稻田邊都能見到,果實像鵪鶉蛋一般大小,必須熟透才能吃,否則吃起來味道就會特別苦,熟透了的小喇叭聞起來特別香,跟香瓜差不多,但是這個果子本身沒什麼肉,就是一層皮和種子,皮吃起來是甜甜的,種子卻是酸的,跟老黃瓜的種子的味道一樣。

小喇叭

小喇叭

第三個就是茅英,茅英也還是我們這裡的方言叫法,有的地方的管這個東西叫茅針,茅英就是茅草早期的花,茅英在我們這裡其實也分為2種,它們都是在春天出現,一種短而粗,看起來比較飽滿,出現的稍微早點,一種比較細長,出現的稍微晚點,但是它們吃起來的味道基本沒有差別。

盤點一下農村8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茅英

盤點一下農村8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茅英

第四個就是菱角,老家話叫做菱嘠,菱角其實也分為2種,這2種菱角秧苗差別不大,差別是在果實上的形狀、大小和口感上,一種果實較大,我們稱之為木菱嘠,另一種果實偏小,我們稱之為鐵菱嘠。它們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如果是生吃就要選擇嫩一點的果實,吃起來有一種甜甜清爽的感覺,老的生吃起來味道不如嫩的,而且皮結實也不容易剝開,老的鐵菱嘠上面的針很硬,很容易就砸到手。

盤點一下農村8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菱嘠

熟吃就要吃老的菱角,我們這裡熟吃的方法就是直接放到鍋裡煮熟,煮熟的菱角吃起來有點像板栗,熟吃木菱角果實大,吃起來過癮,鐵菱角果實較小,有的皮硬不好剝開,還要藉助刀子把它切開,但是它的口感是明顯要比木菱角更好。在我們這裡的野外,鐵菱角比木菱角要多一些。

盤點一下農村8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菱嘠

第五個就是棠梨,我們老家話叫“棠liu“,口感吃起來特別澀,一般生長在河邊,那時放學或者週末我們就會爬到棠梨樹上摘棠梨吃,有時我們還會拿著袋子摘滿滿一袋子,拿回家wu熟再吃,這樣吃起來比較面,澀度也有所下降,不過還是很澀。

盤點一下農村8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棠梨

盤點一下農村8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野果

棠梨

說實話上面幾種,我個人覺得菱角和茅英特別好吃,其它幾種吃起來都不怎麼好吃,但是在那個年代,有還是總比沒有要好,所以我們還會經常去野外找著吃。

上面的幾種野果你們都見過和吃過嗎?用你們的老家話又怎麼稱呼它們,你們又吃過哪些其它的野果,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TAG: 菱角茅英棠梨果實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