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時間都去哪兒了——關於技術與文明的思考

由 胡爸爸的通識課 發表于 家居2021-06-17

當今社會的工作節奏正不斷的加快,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什麼996啦,甚至007啦,都是說我們的工作內容越來越多,工作時間越來越長,留給個人的閒暇時間越來越少,人們不禁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當然一直在那兒待著,如果說這個世界有最基本的物質性的存在,那就是時間和空間,從宇宙開始的那一刻時間就開始了,而且永遠持續,直到宇宙毀滅。從這個意義上說,時間是個客觀存在,與人類的主觀性沒有關係。

可是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有個有意思的觀點,說時間是被髮明的,而不是被發現的。這怎麼理解呢,因為時間雖然是一個物質性的存在,但如何去度量時間卻是人類的創造。我們一提到時間,第一反應是幾點幾分,可這是時間的本性嗎,不是的,這是人自己規定的。所以度量的角度看,時間是被人類發明的。

芒福德的觀點能回答“時間都去哪兒了”的疑問。他在名著《技術與文明》中認為,工業革命最關鍵的發明不是蒸汽機,而是鐘錶,鐘錶的普及才能讓工業社會運作起來。比如說工廠,你必須有明確的開工時間和工作時間,而且所有工人都有辦法遵守這個時間才行。比如說鐵路,這是工業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但如果沒有計時工具的普及,火車根本開不起來,開起來也會亂套。

而鐘錶的發明也就讓我們的工作時間精確到了分秒。所謂996、007,這不都是依賴人類發明的時間嗎?我們看精英人士的訪談,他們的日程都是按分鐘來安排的,有個大佬說約好的會見對方遲到了5分鐘,他當時就取消了會見,因為後面的日程都是按分鐘來安排的。老闆都那麼拼,員工能清閒的了嗎?

前工業社會沒有那麼快的節奏,至少普通人的生活肯定不會以分鐘來度量。兩人約明天中午見面,只能說:明天正午見。早一點晚一點,相互等個把小時這屬於很正常。射鵰英雄傳裡,丘處機和江南七怪相約分頭尋找楊康郭靖,十八年後在嘉興風雨樓相見。你看,古代人的時間節奏總讓人感覺是慢的,動輒以“年”來約事情。

我們可以說前工業社會是歲月悠長,但很難說它是歲月靜好,因為在技術落後的年代,生活是艱辛的,舒適度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語。技術進步確實給現代人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技術的發明也和時間的發明一樣,把現代社會的節奏帶的越來越快,我們發現一個規律:技術越進步,時間越不夠用了。

我常懷念小時候的時光,那時候父母下班,孩子放學,一家人一起吃晚飯,然後或者看一會兒電視,或者一起出門散散步,就感覺生活的很從容。現在呢,父母加班,孩子的學習強度也遠超我們當年,一家幾口人常常是分頭在外面解決晚餐,回到家都是精疲力盡,洗洗睡吧。剛往床上一倒,微信滴滴響起來,又有工作來了。

所以說技術是隱藏著的時間殺手。小時候為什麼一家人晚上能一起看電視、一起散散步?因為在連固定電話都沒有的年代,下班就真是下班了,再急的事也急不得,相互聯絡不上啊。今天呢,先是手機,後來是微信、企業微信、釘釘……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失去界限了,有條件相互聯絡,你就沒有理由不隨時接受工作。最深刻的例子是新浪微博的一位程式設計師,在婚禮上接到工作指令,現場修改程式碼。技術到底是解放了人類,還是禁錮了人類?

所以技術與文明的關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這個問題不光劉易斯-芒福德思考過,其實古人早就在思考。莊子在“天地篇”寫過一個故事,說子貢遇見一個老農,用鋤頭挖水渠,用水甕裝水灌溉。子貢說:有一種叫桔槔的工具,利用機械力量灌溉,比你這樣省力多了。老農不以為然: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這是莊子寫的一個寓言,老莊講究無為嘛,他們也看到機械的效率是高的,但機械在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又會帶來更多問題——讓人們機心重了,慾望多了,不能保持自然的狀態了。為什麼用子貢做主人公呢,因為儒家是積極入世的,要用自己的道德原則去影響和改造社會,而道家的無為思想就是反對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莊子甚至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人們都渴望出現聖人,能帶領我們指導我們,殊不知正是因為有了聖人(意指像儒家這樣的思想),才會出現大盜啊。技術的發展、資本的發展所帶來現代社會種種現代性問題,是不是也是這個道理呢?

莊子的分析確實是有道理的,技術和機器本身是不帶主觀價值的,發明技術和機器的人出發點肯定不是想讓人們更勞累,恰恰相反,是為了減輕人們的勞累。但詭異的是,事情走向了反面,技術和機器被用來升級我們的工作量,這不能說是技術的錯,而是資本和生產關係的問題,這個更復雜,今天就不展開了。

莊子其實有點像今天的憤青,他的話很驚世駭俗,聽著也挺有道理,但卻是不現實的——回到小國寡民,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種種困擾人們的現代性問題當然是沒了,可有誰會願意嗎?即便有人願意,真能回得去嗎?

所以還是要基於現代性來解決現代性的問題,每個人都來思考技術與文明的關係,思考現代化社會中人的價值問題,這才是解決現代性問題的正確態度,而不是採取反智和反技術的態度。

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帕斯卡(也是物理學中壓強單位“帕斯卡”的發明者,很有趣的一個人)說: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這是要解決手段和目的的問題,是要純粹就那麼活著,還是應該有意義的、精彩的活著?今天,面對技術越來越帶給現代人的桎梏,我們要吶喊:給技術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技術。

TAG: 時間技術現代性發明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