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舒建林:節孝坊

由 鮑宜龍 發表于 美食2023-02-05

節孝坊

舒建林/文

桑墟鎮楊林村支莊南有一座節孝坊,系清皇道光旌表舒氏節女的非凡遺存,距今有一百九十餘年,它的來歷是一曲催人淚下的情感讚歌,這個真實故事,先從舒氏女家族說起。

清康熙初年,舒懷德夫婦偕三子一女從紮下分水村遷到桑墟湖南,薔薇河上游北岸單道口燒製紅陶器,當地泥質優,柴草多,本小利寬。單道口只有單、沈、張、孫四戶人家,渡口西三百米地有一戶避難的李家。燒出的紅陶先批發讓人擔出外賣,陶貨賣完後再付本錢,只要有一條扁擔兩根繩就可以謀生,這就引來許多窮人定居,漸漸形成村莊,加之渡口是沭海官道的樞紐,水陸交通便利,往來客商不斷,人們便把單道口改稱舒窯。

經過七十多年的繁衍生息,舒氏紅陶業蒸蒸日上,財源滾滾,人丁興旺,舒懷德三子分為東西中三大門,一女嫁給桑墟南邊竇莊富戶樊氏,後因家庭變故遷回孃家,到乾隆中期,舒窯已成遠近聞名的集市。

有一位南方風水先生路過舒窯,看了舒窯地理位置後對人說:“舒窯南邊的薔薇河是一條龍,龍頭是渡口的碼頭,龍尾是西邊向南的地方,龍頭向西三百步的龍身上要出十八個大將

軍。”說完就離去。這話傳到外姓壞人的耳裡,請來了北方一個風水先生,在龍脈上盤一座窯,壓住龍脈,出了十八個陶匠。

在這十八個陶匠中,舒尚崇是最有名的,也是最富有的大戶,他是舒懷德的重孫,喜朋好友,輕財重義,有一女二子,和支圩的大戶支公是至交,你來我往不斷,把盞舉杯,談天說地,議論古今,敘家常,無話不言。

舒尚崇的長女俊秀聰慧,舒尚崇夫婦視為掌上明珠,十分疼愛。長女是個勤快的孩子,雖小卻懂事理,天天逗兩個弟弟英文映武玩,學著料理家務,是母親的好助手。

支公有一子叫支廣明,比舒女小几歲,聰明嘴又甜,舒尚崇每次到支家,見面就喊舒叔叔好,是個小帥哥,舒尚崇也十分喜愛這個孩子,每次都要買點禮物帶給支廣明,支廣明也十分歡迎舒叔叔,對他格外熱情。

舒窯是遠近聞名的集市,有水運碼頭,是海產品買賣的集散地,每月三八是集日,商賈雲集,繁華昌盛。有一年初春無農事,支公和夫人帶著幼子支廣明到舒窯趕集,順便走走老朋友,攙著孩子拎著禮品剛進門,就被舒公的女兒看見,叫聲支伯伯好,接過禮品,拉著支廣明的手就跑,喊來兩個弟弟,把美食分給三人吃,映文映武小兄弟倆高興得跳起來,支廣明也很歡喜,誇舒大姐心好,雙方父母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們都有共同的打算。

晚餐時,舒夫人見女兒苦著臉,默默地坐在桌邊,知道女兒有心事,笑著對支夫人說:“嫂子,大哥今晚回去,您和孩子就留下來多過幾天吧!”支夫人一聽,笑容滿面,看在孩子們的情緣上,我就和廣明留下來過十天半個月的。轉臉又對支公說:“今天是初三,十八集日時來帶我們母子。”說得大家笑了起來,小映武還拍手跳著,被媽媽拉了一把。

在這段時間裡,舒女和支廣明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兩個人的心中。

十五天過去了,支公接支廣明回家時,舒女依依難捨,雙方父母就當著兩個孩子的面,給他倆訂了娃娃親,父母們如願以償,兩家皆大歡喜。

從那時起,兩家更親近,兩家父母也更加疼愛兩個孩子,每當舒女想支廣明時,舒公就託人捎信給支公,支公就帶著兒子到舒公家住上幾天,知情人都誇兩個孩子是一對金童玉女。

天有不測風雲,兩年後,八歲的支廣明病殞,舒女知後,痛哭流涕,非要父親帶她去見支廣明最後一面,舒公被女兒的真情感動,帶她到支家弔孝,當她見到支廣明和藹的遺容時,雖是十歲的孩子,內心情感噴發,哭得十分悽慘,家人親友流淚,莊鄰嘆惜,玩伴們傷心,雲遮日,風哀鳴。

事後,舒女回家和弟弟們一起讀書,學習父母的持家立業本領,十九歲嫁到支家,她孝敬公婆,勤奮持家,尊長睦鄰,視過繼子孫如己出,為支家繁榮昌盛奉獻終身。

舒女出嫁後,兩個弟弟經常看望姐姐,姐姐小的時候就關愛弟弟們,每次見面都叮嚀二人要認真讀書習武,跟著父親學好燒製紅陶手藝,如果沒有機會出人頭塊,但也能振興家業。

舒映文喜文習文,寫一手好文章,二十多歲就考取秀才,她聞訊忙叫公公買禮去祝賀。

舒映武力大無窮,能把十七溝碌碡拋向空中,但他武藝不精。一位路過舒窯的朝廷武官聽說此事,騎馬來見舒映武,要他把身邊的碌碡搬起拋給他,舒映武一聽,輕輕地搬起碌碡拋向武官,武官伸手接住,又把碌碡拋向舒映武,舒映武不敢接,退到一邊,武官冷笑著說了聲:“練武不精,沒有用。”打馬而去,結果沒有被官家錄用。

兄弟倆繼承祖業,成為光大家族的名人。

舒女年過古稀時,舒映文的長子舒桂生,於嘉慶戊寅年,公元一八一八年考取進士,因封官不做,回家耕教,嘉慶皇帝敬其德,賞其才,御賜金匾一塊,親書:“御敬民擎”,四個金色大字,並委派兩個京官護送到舒窯,這個訊息傳遍了四鄉八鎮,縣州衙門大小官員來放鞭慶賀,鄉紳名流送禮來攀親捧場,平頭百姓蜂擁而上,想目睹金匾的芳容,一時間舒窯的舒桂生和金匾的榮耀譽傳四面八方。

舒女接到報信後,覺得自己年輕了十幾歲。第二天,不顧年高和家人勸告,帶著子孫和親屬,乘著四抬花轎,到侄兒家慶喜,一行人未到村邊,舒女就令人放鞭炮。

舒桂生正和四個弟弟接待親友,忽見老管家跑來說:“老爺,您的老姑母來了!”舒桂生一聽,和四個弟弟雲生、義生、富生、有生帶著五個兒子和眾侄兒出門跪迎這位年過古稀,身體健朗,冰清玉潔,德高望重的老姑母。

進房後,舒女見孃家後輩人丁興盛,家家富足,格外歡喜,她對舒桂生的兒子們說:“你們父親四十六歲還思進取,中進士,得皇上御賜金匾,封官辭官,高風亮節,是舒氏的驕傲和榮耀,是你們後輩的榜樣。”

從舒桂生以後到清朝末年,舒窯莊出了十三個秀才,舒桂生的兒孫中就有八人。最有名的是他的重孫舒鑑停,金匾傳到他家大顯光彩。

舒女這次回孃家之行,她的傳奇人生軌跡,深深刻印在舒氏人心中,得以輩輩傳順。

舒女嫁到支家七十一年中,以自己一顆赤誠的心來興旺支氏家族,以感天動地的情來報答支廣明對自己的愛,支家在她主持下,人財兩旺名譽四方 ,支屬兩家,來往頻繁,親密無隙,相互幫助,大事無難。

舒女九十高齡辭世,古來少有,萬人敬仰,親友莊鄰垂淚,社會名人祭拜悼念。

舒桂生親自率族人,前去祭拜姑母,在靈前淚溼孝巾,讚語不斷。回家後,將姑母不平凡的事蹟回報給沭陽縣令,縣令知後,親自和舒桂生到舒女墓祭掃,贊舒女是情感之典,守節之範,治家之模,並呈文上報朝廷,道光皇帝亦為之動容,賜其旌表,立節孝坊,讓路過此坊的“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來敬仰。

後記

節孝坊經戰亂和文革,僅以“聖旨·節孝坊”字樣碑匾與坊門兩側的兩個石鼓,退休幹部支兆增在《中國地方誌整合·江蘇省沭陽縣誌輯》中見到有此記載。二00四年,倡領族人將其修復,意於欽佩舒氏美德,耀其先祖殊榮。

我的父親舒式卿在1964年到1965年間任茆圩鄉公安特派員,兩次到支圩辦事都去看節孝坊,對村民說:“這是支家的榮耀,也是舒家的榮耀。”見節孝坊部分損壞,囑咐村支書要好好保護。身為舒女娘家九世侄孫的一員,看到修復的節孝坊,感到很欣慰,把祖母傳講給我聽的先姑祖美德用文字寫出來,留給後人,讓在世上永遠頌揚。

嘉慶皇帝御賜的貢生匾,在1957年被舒桂生的七世孫舒式朋用鐵鍬鏟毀。

舒支兩家的後人,雖無血緣上的關係,但親情和友情深厚。這篇紀實家史故事,耀兩家之先祖,榮兩家之子孫,願兩姓永世不忘。

謹以此文敬獻給故親族人 二0 0 二年十一月

TAG: 舒女廣明舒窯舒桂生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