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由 天生這麼紅 發表于 美食2023-02-04

最開始被《東廠觀察筆記》吸引,是因為看到網友推文時發的簡介,和我幾年前開過的一個腦洞極其相似:

男主是史書上十惡不赦的罪人,考古學家女主卻堅信並非如此,在穿越回古代、與男主接觸後,發現果然不是史書上寫的那樣,只不過因為同情底層人民而背叛了所在階級的男主,所有功績被一筆抹殺。女主告訴尚未走上絕路的男主,他將被千刀萬剮、可即便如此也不會被後人知曉,問他是否要改變選擇,男主答否。

但我是個行動力極其低下的人,開過的腦洞不計其數,這個腦洞當然也僅限於腦洞,沒有去擴充過,而且,我只是一向喜歡“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樣的意象,也沒有能力再去深入地闡述什麼,當時開的腦洞,總體走向更偏向於市面常見的狗血套路:在發現無法改變男主的選擇之後,女主就像《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一樣,一次又一次的穿越,試圖救下所愛之人。

不過我甚至都沒有來得及想,她最終是否能成功。

《東廠觀察筆記》顯然要深刻得多,可以說它既包含了我的想象,又高於我的想象。

小說簡介如下↓

不能說它是歷史小說,不過也的確跟當下流行的那些網路小說很不一樣,作者並不是一味去寫情情愛愛——雖然也確實有,但豆瓣上有條評論說得很對:“這分明是作者藉著她書中的這個女主一角,和她所崇敬的整個所謂明朝士人之本心之風骨談的一場戀愛。”

怎麼說呢,一開始很不想看這篇文,主要原因是,男主是太監,貨真價實,不是假太監。

此前我看過的唯一一部以太監為男主的小說,是米蘭lady的《孤城閉》,這篇小說讓我破了兩個例,一是不喜歡第一人稱的文,二是不喜歡太監男主。

《孤城閉》不一樣的是,它是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在它之前我還看過同一作者的《柔福帝姬》,知道她善於從男性主宰的歷史間隙中刻畫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弱女子的形象,從女性的命運來窺見王朝的命運,所以後來還是看了《孤城閉》,並且非常喜歡。

從前的那兩個不喜歡,依然還是不喜歡,只不過《孤城閉》是特例。

但和我撞腦洞的《東廠觀察筆記》太讓我好奇了,最終還是忍不住去看了,然後一口氣看完,鬱悶的是,跟朋友安利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一聽說男主是太監就不感興趣了。

男主本是天縱英才的文人,因父獲罪後受刑成為閹人,這就是矛盾的根源:他的身體和身份使外人將他歸於宦官集團,而他自己的認知則將他歸於士大夫集團,更悲劇的是,雙方都認為他是對方集團的人。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其實,看完這篇文之後,我大概理解了太監男主這一設定的意義。

近年來流行的關於“陽剛”和“娘”的爭論,以及耽美的流行、“破碎感”的濫用,其實都是在證明一件事:女性喜愛的男性,往往都是帶有一定女性特質的。

大多數女性並不認可男性推崇的“陽剛”,因為這種“陽剛”更像是一種可以凌駕於女性之上的強權的象徵,即便不落到實際的武力鎮壓上,也有一種令人不適的威懾。

耽美寫手絕大多數都是女性,而女性筆下的男性,正是她們理想中的男性:雖然先天是男性的身體,但因為取向問題,模糊了性別意識,在後天形成的許多特質中都帶有更加柔和的女性色彩。

太監男主也是如此,女性不會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令人不適的“男性凝視”。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在《東廠觀察筆記》中,作為男主的鄧瑛,因為刑罰而成為一個殘缺的男人,其實他的溫順與堅韌,是長久以來大家賦予女性的特質——當然,這不止是因為他受過刑,也與他生來謙卑有關。

而面對從六百年之後穿越而來、擁有現代思想的女主楊婉,本就自卑自毀的男主更加無力招架,所以在這段感情中,女主一直是那個主導者。

甚至,在身份地位上,男主也是從屬者,最終是他跟隨女主入了楊家的籍,因為他是“無根之人”,世人提及他們,說的是“楊鄧”,而非“鄧楊”。

只有當男性不再是徹底的男性,才更能理解女性的悲劇來源。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在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封建時代,在曾經的未婚夫張洛面前,楊婉縱有再多不服,也一度只能是被壓制甚至被管束的一方;可鄧瑛不同,刑罰使他喪失了性別,他對女性沒有任何威壓,相反,他被女性壓制、甚至“管束”——當然,追求平等的楊婉不會真的這樣做,但她確實因此擁有了重塑一切的機會,在男性主宰女性命運的時代,她可以始終做那個異類。

這本書其實有不少瑕疵,比如錯別字實在太多一度令我忍無可忍,後來想想大概是作者思路流暢下筆太快自己都沒有回頭細查,頓時又佩服她的才思;再比如有些反覆強調的文字稍顯做作,在真實的歷史恐懼感中時常會給人一種突然拐到了疼痛文學的跳脫感;還有就是結尾,he得太簡單太刻意了,我覺得還不如be了好,我原本以為男主最終逃不過被凌遲處死的命運,眼淚都已經落下來了,沒想到結局卻生生扭轉了回來,其實沒有必要,感覺近年來很多小說和劇,都像是刻意迎合讀者和觀眾,非要大團圓才好,可我總是覺得,悲劇才是最深刻的。

然而即便有再多瑕疵,在立意麵前,都是瑕不掩瑜。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立意之一,是前面所說的關於性別意識的一些探討,它讓我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不過我還是不會因此就喜歡太監男主,相比透過男性身體上的殘缺達到畸形的平等,還是希望有朝一日,男女之間可以實現思想意識上真正徹底的平等。

再者,絕大多數以太監為男主的小說,作者可能也沒想那麼多。

當然了,具體到這篇文的作者,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設定,或許更多還是想要塑造如同“妓女身、觀音心”一樣的“太監皮、文士骨”,越是矛盾便越是帶感,無論世人眼中的鄧瑛如何卑賤,他依然不改本心,縱然被踩到爛泥裡,也要為世人撐傘。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立意之二,便是關於“文心”的表達。

《東廠觀察筆記》的背景設定是明朝,但具體人物是架空的,我超級不喜歡明朝,不過,要探討文人風骨,選這樣一個激烈的朝代確實最有意思。

有段時間,我在喜馬拉雅上聽酈波老師講張居正,當時就忍不住想,中國人、尤其是古代文人,實在太重“名”了。

讀書究竟是為了做什麼呢?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功名”二字,他人逐“名”,張居正求“功”,他這輩子就為了兩件事,一是變法,二是把萬曆教導成一個好皇帝。

鄧瑛也是如此,14歲中進士的他原本也可以出將入相,但是,他無法成為堂堂正正大幹一場的張居正,只能做令人不齒的閹人。

是一死了之以全身後名、還是苟且偷生完成當下事?

明朝的讀書人想來都會選擇前者,鄧瑛偏偏選擇了後者,雖然他活下來,也只不過是為了死得更有意義而已。

但無論如何,他的選擇,是不被當時的人所接受的,只有六百年後的現代人才會理解。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身處陰暗的他,付出一切,只為新政成功、只為易琅成為好皇帝,即便無人理解。

他比張居正不幸,因為生前一直受辱、死後除了楊婉也無人為他不平,但他又比張居正幸運,因為他想做的都做到了,其他的生前事身後名,只是楊婉一個人的意難平,他並不在意。

作者借他呈現的,就是現代人最為推崇的文人風骨,讀書不為謀名利,而是要做實事,“望吾血肉落地,為後世人鋪良道。望吾骨成樹,為後繼者撐庇冠。”

相比《東廠觀察筆記》,還是更喜歡這本書的另一個名字,《觀鶴筆記》,“我於窗中窺傷鶴,恰如仰頭見春臺”。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立意之三,是關於穿越者對歷史的思考。

穿越早就是一個被寫爛了的題材,但是提到女主穿越,大家想的都是《步步驚心》《宮》那些穿越回去跟皇子王爺們談戀愛的故事。

《步步驚心》原著和劇我都沒有看下去,或許確實帶有一些關於穿越悲劇的思考,但仍是一個雖然愛美人更愛江山但總歸還是人人都愛我的瑪麗蘇故事。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東廠觀察筆記》不一樣的一點是,楊婉在現代是一心鑽研歷史、甚至只研究鄧瑛這一個人的女博士,穿越之初,她是將鄧瑛及王朝背景作為研究物件來觀察的,面對千百年前的古人,自認為熟讀歷史、擁有上帝視角的現代人,難免會有一絲優越感。

但她最終融入了那個時代。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史書總是剋制而冷靜,近乎殘忍,但史書上的那些名字,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甚至還有無數渺小到不會被記載在史書上的人,只有在你置身其中時,才會理解,他們都不是可以被後世研究共性總結規律的整體,而是實實在在的個體。

我很喜歡這樣真的把人當成人、而不是時代的炮灰或主角的炮灰的視角,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說的,對歷史懷有悲憫之心。

只不過,那個時代的人,甚至都不把自己當人,以至於男主那麼輕易就發下千刀萬剮的誓言。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而楊婉,看到了所有的侷限性之後,她依然理解和尊重這個時代,但她不接受,也不放棄反抗。

雖然不少人說作者塑造男主的形象有些單薄,完美得像聖人一樣,但大家好像還是更心疼男主,確實,男主太慘了,似乎從頭到尾一直在捱打受罰,而且女性讀者總是容易代入女主視角去喜愛男主,或者說是被男女主之間的感情所打動,而對於女主本人,討論得似乎就偏少一些。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其實我覺得女主的形象塑造得更好,很久沒看到這樣既有性格又有能力的女主了。

如果說鄧瑛身上有女性特質,那麼楊婉身上,其實有一些男性特質。

當然,這樣說,本身就是一種帶有偏見的侷限性,因為誰也沒有規定說什麼樣的特質是女性的,什麼樣的特質是男性的。

但我就是非常非常理解楊婉,她真的是一個非常好代入的視角。

我以前覺得,古人那麼在乎身後名,很沒必要,死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追求那些有什麼意義呢?

但我理解楊婉的“想不開”。

好人就應該留下好名聲,壞人就應該留下壞名聲,如果世事都是如此公平,自然不必在意身後名,不能接受的只是,惡人欺世盜名,好人卻被顛倒黑白成為遺臭萬年的罪人。

歸根結底,她求的並不是“名”,而是公平。

所以,提前了六百年,在那個公平正義敵不過森嚴秩序的時代,她依然不顧一切地用人性撕開一道口子,將那一聲“不服”大聲喊出了口。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最後再說點可能不相干的。

最開始是在國產劇組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樓主說是看了剪輯才去看的書,然後提到影視化,說覺得李昀銳和李一桐很合適。

我對這兩位演員絕無意見,甚至如果真的影視化,他們可能確實比大部分演員都合適,只是,說實話,我真的很不希望這本書影視化,也不希望書中的角色有任何可代入的形象。

當然,男主是太監,幾乎就決定了這本書在當下環境中不太可能影視化,作者做出這樣的設定,應該也是隻想寫心中所想,並不期待被影視化。

想想《孤城閉》變成《清平樂》的諷刺。

看了《東廠觀察筆記》,似乎理解了太監男主的意義

有時候會覺得,在現階段,越是寫得好的小說,就越是不適合被影視化,因為“我們”要的是淺薄,要的是歌頌,而不是深思,不是反抗。

這同樣也很不公平,對於作者而言,付出與回報難以成比例。

不過……紙片人只存在於想象中、不必和某個具體的演員繫結,對讀者來說,總歸是幸事吧。

TAG: 男主女主女性鄧瑛楊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