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由 大發叨叨叨 發表于 美食2023-01-28

之前用了三篇文來說大禹,他是位非常偉大的業務主管和聯盟首領,有著高超的業務水平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而史書對大禹濃墨重彩的刻畫和描述也說明了這一點。接下來,由於史書資料有限,我將飛速地旋完夏聯盟之後的十幾位王,看看這之中有沒有值得說道說道的管理話題。

帝禹去世後本來是將首領之位傳給益的,但最終卻到了啟的手裡。箇中原因,有的說是聯盟的各個部落首領和族人並不認可益,大家有事都去找啟商量,廣大的族人選擇了啟;另一種說法是益即位了,將啟封為諸侯,但啟覬覦首領之位,發起了奪位之戰,打敗了益,登上了王位。

啟即位之後,上天送給了他一個大爛攤子——有扈氏部落。

如果按照後一種啟即位的說法來看,那這爛攤子也算是上天精準遞送給啟的。有扈氏部落是帝禹封的諸侯,部落首領是帝禹的後代,可以說有扈氏和啟是親親的親人,那為什麼自己人倒成了大爛攤子?

《史記》上做了非常簡短的解釋,“有扈氏不服”。為啥不服沒說,作為聯盟的下屬部落,按照職場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原因再解釋一下,應該是“錢沒給到位”、“心受委屈了”。

“我有扈氏作為你啟的手足,上繳聯盟的稅貢為什麼要和其他沒什麼關係的部落一樣多?”

“夏啟,你能透過手段稱王,我為什麼不行?”

“姒(sì)啟,益叔兒幹得好好的,你跟那掉什麼腰子,簡直丟盡了我們老姒家的臉!我非替你爹教訓教訓你!”

……還有很多種可能的想法,總之有扈氏就是不服,起兵!

啟看不明白有扈氏的這通心理變化,但他大受震撼,想不到這濃眉大眼的有扈氏部落敢起兵了!啟隨即召集其他部落的首領、族人,決定親帥大軍,迎戰有扈氏部落。

出征前,啟做了一番戰鬥動員,傳遞了兩個重點內容:

這是上天的旨意。我打有扈氏,完全沒有摻雜個人情感,不屬於兄弟鬩(xì)牆,都是因為他有扈氏部落輕視聯盟,罔顧祖上,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讓我非滅了他不可,我必須聽從上天的。

給我狠狠地打!打得狠的,我就在祖廟前賞賜你們;打得慫的,我就在祖廟面前把你們一大家子都祭了!

連哄帶嚇唬,啟帥六軍浩浩蕩蕩的出征了,在甘地與有扈氏大戰。結果可想而知,一個部落軍隊怎麼可能幹的過聯盟大軍,有扈氏部落從此在夏聯盟的版圖和歷史中被抹去了。

滅了有扈氏部落後,啟以為聯盟生活將這樣平淡而美好的繼續下去,然而十幾年過後,另一場叛亂已經開始準備登場了,這次的主角比有扈氏還讓啟炸裂,發動者相傳是啟的小兒子——武觀。

時間往回倒幾年,啟十一年的時候,武觀就顯露出了他的野心,但小家雀兒哪兒鬥得過老家賊啊,武觀還沒開始展示,就被啟直接端了,順帶喜提發配西河,再無緣王位的處罰。

被放逐到西河的武觀哪兒能服氣啊?這王位……怎麼就沒緣分了?強扭的瓜怎麼就不能甜了?小家雀兒開始蓄勢,啟十五年,武觀在西河舉兵東進,朝著他老爸就去了。有一說一,武觀這股子犟勁兒頗得他祖上真傳。

仗一打就是幾年,最終武觀還是敗了,被大彭部落(創始人是長壽之星彭祖)的老大彭伯壽平了。武觀說到底是啟的血脈,啟沒有要他的命,只將他發配到東海之濱。第二年啟去世。

看完史書上記錄下的啟的經歷,總讓我想到四大爺說過的“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

不論夏啟得到聯盟首領的途徑正不正統,想要將創業成功的成果延續下來,規則是必要條件。制定出適當的規則,包括首領在內的所有人都應嚴格遵守。

首先是要制定適當的規則,不嚴苛也不鬆懈。大禹制定並且推行了進貢制度,要求各個部落按照一定的數量或比例向聯盟上貢糧食和本地特產。這個上貢制度主體上是挑不出什麼大問題的,但細節中隱藏了一個大BUG,就是這個數量或比例。

各州的上貢標準是卡死在某一個固定的數值上的,如果趕上了豐年,如數上繳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是遇上了旱澇,莊稼顆粒無收,卻還要如數上貢,那這個規則就偏離了制定的初衷——保障聯盟和部落都能夠安穩有序,反而成為了一個隨時引爆部落或聯盟不穩定的暗雷。比如“有扈氏不服”。

大禹制定的這個上貢規則屬於首創,出現bug在所難免。而我們的組織在制定管理規則的時候是否也會犯了這樣的忌諱呢?以為高壓的管理能夠為組織獲取最大的回報,卻忽略了過於高壓的規則反而會成為管理的暗雷反噬組織。

其次是所有人都應嚴格遵守規則。相傳夏啟在即位初年尚能兢兢業業地處理聯盟事務,能夠做到一呼而百應,火速處理了有扈氏部落的反叛。但到了後期,也許是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為什麼要過成這個樣子”的心態作祟,夏啟開啟了奢靡享受模式,祖上的優良品德不說忘得一乾二淨也是被束之高閣了。結果武觀之亂這個自己兒子挑起來戰爭差點要斷了夏聯盟的命。

我記得前幾年被火熱轉載的兩個組織大佬的新聞,一個是“72歲任正非深夜在機場排隊等打車”,還有一個是“美團王興沒有獨立辦公室”。現在對照看下來,兩位的常規行為被媒體人捧上天,被我等打工人吹到爆,也有點令人唏噓。相信還有許多如同兩位大佬一樣的組織領導有著相似的習慣,無他,他們只是掌握了一條可以令組織長壽的基因密碼。

太康

繼承帝啟王位的是他的兒子太康,一個人如果一生都在專注做一件事,那他也不一定很偉大。比如太康,一生專注於作掉自己的國家,他將處置聯盟大小事務的時間和精力分別投在了:搞選美;搞巡遊;搞酒會;搞音樂節;搞打獵;搞工程等等事務上。

在太康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終於激發了一個名叫有窮部落的野心,在首領羿的率領下,趁太康再一次外出打獵的時機,成功佔領了夏聯盟的都城。

太康得到都城被佔的訊息後,想著“這算什麼,老子這麼多年勤於鍛鍊,再加上我都城內族人裡應外合,把城奪回來,老子再弄你有窮部落,簡直易如反掌!”於是,太康帶領著打獵小分隊往都城折返,族人們早就等在了城門口,太康太高興了,“你看看,我和我的族人簡直想到一塊兒去了!”

太康高興地太早了,他剛要號令族人和他一起衝進都城和有窮部落大幹一場,結果族人們一擁而上,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太康前進的路,死攔活攔就是不讓太康進城,不僅不讓太康回來,還把太康的母親和幾個弟弟都給攆了出來。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太康的確沒想到,羿在佔領自己都城的幾年之前就已經把自己的部落族人收買得差不多了。

被攆出自己部落的兄弟幾人在洛水邊又悔恨又生氣,開啟了瘋狂輸出模式,這一頓輸出成就了《五子之歌》,流傳至今。五子之歌的主題大致有兩個:

一是懷念爺爺大禹說過那些話。“夜夜想起爺爺的話,要重視族人、親近族人,時刻牢記‘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永不把自己當作高高在上的聯盟首領,而是要把自己放到部落的最低處,讓自己時時刻刻小心翼翼。”

另一個主題則是。。。瘋狂吐槽。“太康啊太康,你沒腦子啊,爺爺開卷給你抄,你往反了抄!任意妄為,胡亂霍霍,讓人端了窩兒!現在族人比敵人還恨我們,你說怎麼辦!”

就這樣,太康被迫流亡到了陽夏(今河南太康),鬱郁十年而終。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太康的這個人物結局,難怪會配個這麼苦大仇深的畫像。

看了太康的嗜好讓我想起《道德經》中的一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應摒棄外在物慾對人的誘惑,保持樸素的生活方式。

作為聯盟的首領,太康奢靡的生活顯然是學習了老首領夏啟,他不僅學透了,估計還做了升級;而且不僅是太康學了,大概他那幾位弟兄也學了,不然不可能被自己的族人給連鍋兒端,攆出了都城,才抱團兒痛陳。

《五子之歌》算是唱盡了兄弟幾人的悔恨之意,不僅是悔恨太康不去治理聯盟,只享玩樂,也是悔恨自己沒有警醒和抵禦外族的入侵。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可見,即使創一代創下了家業,制定了成體系的管理規則,整個組織都能基本上了軌道自行運轉了,作為管理者、繼任者也應清楚明白自己的位置,瞭解掌握自己的職責。像五子之歌裡說的那樣,“要保持時時刻刻的小心翼翼”才能對得起前輩的辛苦付出。

組織文化,一直是我認為可以稱得上是組織靈魂的存在,一個組織如果沒有靈魂,那它雖生猶死。組織文化就如同家風,好的家風可以興旺繁盛一個家族,不好的家風可以覆滅消亡一個家族。

如何讓組織文化、家風得以傳遞、傳承?只需身體力行自己所堅信的信仰。大禹身體力行民本的意識,他的管理團隊可以說是無堅不摧;夏啟晚年身體力行奢靡之風,他的晚輩後代也繼承得有模有樣。

總能聽到有朋友說起老闆和自己談話的主題,大多圍繞著某某員工不夠努力、不夠負責、懶散、貪多叭叭叭。將這些評價一一列舉下來,對照一看發現,呦呵,這不我們老闆嗎?

組織文化就像一個超強磁場,只有相似的人才會被吸引且堅決地留下來,不同的人即使曾經靠近過,最終也會因為無法適應而離開。

仲康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有窮部落的羿佔了夏聯盟的都城後,想自己稱王,但被那些老牌諸侯部落否決了,羿硬上了一段時間的王位,發現自己說話就像王八唸經似的,誰都不聽。不得已,羿扶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上位,自己則躲到幕後操縱一切。

老話說“天無二日,家無二主”,夏聯盟的這個雙王式治理惹怒了老天爺,有一天,上天向夏聯盟的部落族人發射了動感……異常天象,大白天好好的太陽不見了,白晝如夜。這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日食現象,但是在古代,這種異常的天象會被認為是上天不滿的表現,上天不滿了,各種大災難就要來了。

這下仲康和羿都方了,兩個人有著同樣的困惑——“這是衝你啊還是衝我啊?這得祭一個!”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巧的是負責天文曆法的羲氏、和氏這次沒有及時預測到天象的異常,你沒預測到,所以天老爺怒了,天老爺怒了,就要揪出罪魁禍首。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該祭誰祭誰!由仲康下令,派胤侯帥軍征伐羲氏、和氏部落,胤侯一梭子下去,兩個部落被滅了族,老天爺的怒氣也平息了。

仲康看著自己的大軍都能把羲氏、和氏部落給滅了,頓時覺得自己又行了,準備咬咬牙,和羿幹一場,“老子的大軍可以幹翻兩個部落,你只有有窮這一個部落。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

仲康越想越帶勁,於是親帥大軍向有窮部落宣戰,浩浩蕩蕩的大軍開到戰場,直接被羿秒了,不僅秒了,還被羿追著打。就這樣仲康唯一的一次反抗宣告失敗,夏聯盟的大部分國土都被有窮部落佔領了,而仲康自己也被迫遷都一隅,鬱鬱而終。

說下一個夏王之前先說另外兩位人物,一位是羿,一位是寒浞。

羿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羿,之前說過,他是有窮氏部落的首領,擅長騎射,這個羿不是射了九個太陽還娶了嫦娥的大羿。

相傳在太康時期,羿看出了夏聯盟的族人不堪忍受太康只想玩樂而不顧百姓的做派。想要取夏聯盟而代之的羿便趁機籠絡聯盟族人的心,事必躬親、兢兢業業地處理部落大大小小的事務,做全了聖人的姿態,受到了越來越多聯盟族人的熱情擁戴。而這就是羿能一路殺到夏聯盟國都內都如入無人之境,以及聯盟族人集體蹲守在國都門口等著攆走回來找羿幹仗的太康的原因。

寒浞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寒浞之前沒有提過這個人物,他曾是寒部落的族人,從小為非作歹、作惡多端,部落首領看著寒浞一天天長大,惡習不改反而越來越過分,盛怒之下就將他逐出了寒部落。

被逐出部落的寒浞聽說過羿的大名,覺得這個人夠資格,可以和他打交道。寒浞來到了有窮部落,見到了羿,沒想到這倆人屬於雙向奔赴了,羿也十分喜愛寒浞,不顧眾人反對,毅然決然地收留了這個外族人,還要傾注心血來培養這個在他眼裡會發光的小子。沒幾年寒浞就在有窮部落裡混得風生水起,隨著羿接管了夏聯盟的事務,寒浞也被提攜到了有窮部落丞相的位置,還成為了羿的乾兒子。

歷史推進到這裡,大概是仲康鬱鬱而終的時候,老首領去世了,羿又推上了仲康的兒子相登上王位。如同他老爸一樣,相也是個悲劇人物,做了羿八年的傀儡。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這八年裡,三個人相互糾纏,相想要擺脫羿的掌控,重新奪回屬於夏聯盟的領土和夏王的權利。但有窮部落權大勢大,而自己勢單力薄,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心中鬱郁。

羿呢,在擴大了部落面積之後心裡油然而生了一股驕傲感,原本一個靠頭腦和武力值雙殺取得夏聯盟實控權的人,變成了一個和太康相比有過之而不無不及的享樂頭頭兒,打獵、巡遊、開party,除了正事兒不幹什麼都幹。

寒浞呢?寒浞一直拍羿馬屁,忽悠羿這麼多年你太累了,也該享受享受了。有窮部落耿直的大臣怎麼規勸,羿都不聽,甚至還烹了幾位賢臣,終於唬住了在場的所有人,誰都不勸羿了,愛玩兒玩兒吧,你捨得死我就捨得埋。

這一切的一切在相八年發生了乾坤扭轉。寒浞聯合羿的老婆,一舉殺了羿,為了斬盡殺絕羿的後代,寒浞把羿烹了,對羿的兒子說,你吃了這碗肉,我就不殺你。誰能這麼變態幹這事啊?於是寒浞藉此就把羿的兒子也給殺了。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寒浞成為了有窮部落的首領,幾年間帶著有窮部落瘋狂擠佔夏聯盟的領土。相一看,這TM比羿還不是東西啊!相也不鬱悶了,一門心思只想先逃命再說,從商丘到了斟灌氏部落,他一直跑,他就一直追,還是插翅難飛,被寒浞兒子的大軍攆上後一刀結束了相悲劇的一生。

看前面羿打太康的時候我想,太康作為聯盟首領,不好好幹自己該乾的工作,一天天的驕奢淫逸,貪圖享樂,他就應該被推翻,他的地盤就應該被有能力的人佔領。但為什麼後世將羿和寒浞作為反面人物記錄呢?那推翻夏聯盟的商湯為什麼又是位正面角色呢?

除了需要引導思想觀念的意義之外,我想還有種可能就是無論是羿還是寒浞,他們都曾得到過族人的追捧,族人之所以追捧他們,是因為他們曾善待族人,或曾承諾善待族人,只不過這些都只是邀買人心之用,而非發自肺腑。而當羿成功的佔領了大半個夏聯盟的領土後,他開始露出原形,此時的寒浞也用了羿同樣的方式結果了他。

古時候的部落族人沒有那麼多經驗,不知道太美的承諾因為太年輕。而現在的我們,大多數人只需經歷過兩三次職場捶打,就差不多能分辨出那是幾分熟的大餅了。

少康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少康是相的遺腹子,據說寒浞為了確保自己能夠上臺成功,命令自己的兒子澆在大戰中殺了相和他的兄弟子侄,滅了夏聯盟所有可以即位的人。但相的妻子後緡(mín)在族人掩護下,從戰亂中逃脫回了孃家有仍氏部落。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少康在有仍部落健康出生,茁壯成長。小時候的少康和別的小孩兒一樣,總是問媽媽,自己的爸爸上哪兒去了,孃兒倆為什麼會住在姥爺家而不是在爺爺家……?後緡對少康的所有問題都作了回答。所以從小,少康就知道那個大家口中無比懷念的大禹是他的先祖,那個悲壯的王是他的爸爸和爺爺;他也知道不遠處那個大部落的首領是他的滅族仇人,知道他肩上所負的使命。

少康的姥爺看著這個滿腦滿眼寫滿了復仇的外孫,告訴他千萬不要急於一時,要從長計議,儲存實力,徐徐圖之。

長大後的少康在姥爺的部落裡作起了牧政,主管畜牧。做好業務之餘他努力訓練、培養自己的技能和品格,與此同時還要時時提防著他周圍的這些人,不要將他的身份透露出去。

沒成想不知道是哪個挨千刀兒的把少康是夏王后人的事兒傳了出去,還一下傳到了寒浞耳朵裡。寒浞嚇的趕忙派自己的兒子帶軍隊去有仍氏部落抓少康,活的死的都不要緊,只要抓到就行。

少康聽到風聲一溜煙就逃到了有虞氏部落,怕再被人認出來,少康只得做了廚子混口飯吃,也是在有虞氏做廚子的時候,少康發明了酒,沒錯,少康又名——杜康。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這金子放哪兒都遮不住他的光芒,少康就是一塊24K正經大純金。有虞氏部落的族長得知少康的身份沒有選擇告發他,反而看重他儀表堂堂,談吐不凡,決定要扶他上馬,再送上一程。於是族長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少康,還給了他一塊封地,供他施展抱負。

少康在自己的封地內重布夏德,收留夏聯盟的舊民,招撫夏聯盟的舊臣,其中有一位名叫伯靡的大臣,也是當年出逃成功的一員,少康在他的幫助下暗中聯絡上斟灌氏和斟尋氏部落的首領和族人。

經過多年準備,少康這邊是得道多助,寒浞那邊又重蹈了羿的覆轍,是失道寡助。

得道對失道,多助對寡助。少康帶領著夏聯盟的族人和部落的兵士終於向寒浞宣戰了。一舉就滅了有窮部落,手刃了寒浞和他的兒子。國仇家恨一朝得報,少康被族人們迎回夏邑,各個諸侯們聽說少康是帝相之子,復興了大夏,紛紛前來朝拜。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帝少康之後,夏聯盟迎來了帶領它走向巔峰的王——杼(zhù),史料描寫杼的部分不多,但一句“可以和大禹比肩”的評價絕對算得上是最高的褒獎了。帝杼之後的繼任者的是他的兒子槐,隨後是帝槐的兒子芒,在這爺孫三人的接力努力之下,夏聯盟的東部,也就是前面說的羿的老部落和老鄉部落被徹底征服了,東部的夷族在這幾十年紛紛來朝,表示臣服。夏聯盟走向了軍事上的巔峰。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帝芒去世後,他的兒子洩,以及帝洩的兒子不降接過了治理權,兩位夏王將管理視線從外轉向了內,對內大力發展經濟、減免稅賦,聯盟內的族人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夏聯盟依靠激發自身的能力,整體實力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也由此吸引了不少的外族部落前來歸順,據記載,洩、不降的治理期間,是夏聯盟治理面積最大的時期。

不降任夏聯盟首領的期間看出了自己的這些個兒子,沒有一個是做王的材料,為了避免家業被敗光,不降做了個令後世交口稱讚的決定——選賢而不選親。不降將王位傳給了自己賢能的弟弟扃(jiōng),而這個禪讓的舉動被後世稱為“三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聖德”,這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王朝。

帝不降的弟弟扃繼任了夏王,又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廑(jǐn),這兩位王被評價為守成之主。

透過這句評價可以看得出,夏聯盟的巔峰時期,已經過去了,因為難以前進,所以只得守成。雖然兩位王治理期間,聯盟並沒有發生什麼亂子,但爬坡的氣運用盡了,百般守成,面對的也只能是個緩慢的下坡路。

以前總能看到一篇主題是“如果一家公司開始抓考勤,那就快倒閉了”。這個說法和守成的做法有點相似。一開始夏聯盟要管理下屬的諸侯部落或者要去開闊自己的聯盟,招攬新加入的諸侯部落,這個過程之中,聯盟的路是向上的,聯盟的業務範圍是擴大的。

當人力、物力、財力發揮到了極致的時候,向外擴張到了損益平衡點,首領開始將視線轉向聯盟內部,做效率管理。這個時候聯盟的發展到了平臺階段。首領也在糾結,是努努力再擴一擴?還是收收心先攢一攢?帝洩和帝不降做了收收心的選擇,這也是個相對容易操作的選擇。於是夏聯盟在兩位首領的帶領下走上了軍事和經濟的雙巔峰。

規律就是這樣,到了巔峰的人總會有種錯覺,“我是真得皇天庇佑的”,不想做出改變,也沒必要做出改變。既然是錯覺,就要有錯覺的樣子,那就是外表上看不出衰落的跡象,但內在的力量和資源已經在漸漸匱乏了。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廑八年的時候,上天像是給夏聯盟一個提示一樣,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遞送來了一個異常天象。前面說過,古代一切的異常天象都是上天對王的示意,這個示意就要求聯盟首領好好反思,做出反應,表示自己已經充分領會了上天的旨意,也做出了相應的改變,請求上天能夠保佑王朝賡續傳承。

廑收到的這份異常天象,被解釋成為了上天震怒,那一天天上一下就出現了十個太陽。“這可壞了,十個太陽,這是上天暴怒啊!我朝也沒有大羿啊,這怎麼射下九個太陽啊?這是天要亡我啊!”不知道是不是被嚇著了,廑在當年就去世了。而那十個太陽同時出現的奇觀,用我們現代的說法就是——幻日現象。

廑去世後,王位又轉回到了帝不降的兒子孔甲手中,就像帝不降所預判的那樣,他的兒子裡確實沒有當王的材料兒。孔甲是個非常篤信鬼神的人,加上他堂哥帝廑去世前發生過一次詭異天象,就更加劇了他的神經質,一天天的不琢磨怎麼治理聯盟,只想著如何避免鬼神天象帶來的災禍。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傳說有一天,天上降下來兩條龍,一雌一雄,孔甲以為這是上天給的吉兆,滿聯盟的找誰會養龍,找來找去,鎖定了一個學過養龍但沒有真養過龍的二把刀,名叫劉累,這個名字聽著就讓人想流淚,為了討個好彩頭,孔甲賜給劉累“御龍氏”。

劉累也是對得起自己二把刀的稱謂,把雌龍養死了。這事可了不得了,要是讓孔甲知道,非把他腦袋擰下來不可。於是劉累把雌龍烹熟了端給孔甲,說是尋尋覓覓才得來的世間美味,孔甲叭叭吃得歡,味道果然是從沒品過的鮮美。

過了兩天孔甲還是難忘那個味道,就叫劉累再做一次端給他,劉累擔心事情敗露,果斷的就跑路了。雌龍死掉的事也被孔甲知道了,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這件事的影響,孔甲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史料記載,孔甲即位開始,由於他的這些行為舉止,有些諸侯部落開始脫離夏聯盟,不願受他的管理了。可以看得出,夏聯盟開始實質上的出溜到下坡路的軌道上了。

到了這裡,下坡路已經鋪好了,想從下坡路拐到上坡路上,不是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只是這種可能的實現,需要的能力要遠遠高於他們的祖輩。顯然孔甲沒有具備這種能力,他的能力在另一面——全力助力下坡路越走越順暢,越順暢越快。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帝孔甲去世後,他的兒子皋(gāo)即位,沒幹幾年就去世了,隨後皋的兒子發即位。雖然兩代夏王也試圖勵精圖治,但終究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夏聯盟也迎來了自帝廑開始,四代王朝的第三次不祥之兆——泰山地震,地震同年,發去世。

十日並出、孔甲吃龍、泰山大地震,一次比一次鬧的動靜大,終於召喚出了夏聯盟不祥的王炸——履癸(gu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夏桀。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發去世後,他的兒子履癸即位,也就是夏聯盟最後的君主,桀。史書上說桀如何如何的倒行逆施,有違天道。。。而我覺得用“紈絝的敗家鐵憨憨”形容他更為恰當,他並不是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反社會型人也沒有記錄證明他是個心理變態的人,他只是很單純的。。。敗家。

桀敗家的能力,可以說是遺傳中帶著創新,創新中堅守著傳統。一個生長在蜜罐裡的人,家庭背景優越,給孩子培養的要模樣有模樣,有能力有能力;也正因為家庭背景過於優越,他不必要去在乎誰的感受,所以這孩子的情商是要多沒有就有多沒有。

夏桀即位後的第三年,就下令把宮殿整體翻建,不怕花錢,往壕裡裝!這就使得本不充盈的國庫更加捉襟見肘了起來。

老天許是實在看不過去了,向他投遞各種星象天災,以期能夠震懾住夏桀造次的心,於是五星錯行,大地震,江河枯竭相繼出現,夏桀根本沒往那上想。

夏桀十四年,岷山氏和商部落都有點蠢蠢欲動的意思,夏桀決定先收拾岷山氏,再收拾商部落。但帶兵征伐岷山氏部落的時候,夏桀得著了兩個大美女,加上戰爭造成的兵士損耗,夏桀沒有選擇繼續攻打商聯盟。

夏桀帶著兩個美女回到了夏都城,原本獨得夏桀恩寵的妃子末喜氏因這兩個新納的美女而受到了冷落,傳說這個末喜氏的失寵,成為了夏聯盟覆滅的暗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年還是夏聯盟方國的商部落既然想要取而代之,那瞭解對手就成了必要的功課。商湯的寶藏男孩,伊尹主動請纓,前往夏都城臥底生活。在朝見夏桀的時候,伊尹發現了寶藏女孩末喜氏,看出了她滿眼的哀怨,伊尹決定利用這個因愛生恨的妹子,末喜氏不明就裡的接受邀請,真是應了那句“得不到的就毀掉。”所以永遠不要輕易惹妹子生氣,這玩意要命啊!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此時的夏桀已經開始忙著全力鎮壓自孔甲時期就開始了的各路部落的輪番背叛,又是一個不會抄作業的蠢學生,祖輩那些德政以召歸的方法他不用,偏偏用武力,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是越打越不服越要叛。

這時的商部落採取了邊收邊打的策略,德政武功兩手準備,氏族部落們非常吃這一套又一套。漸漸地夏桀也覺得這麼打不是回事兒,他想要開始解決問題了,但他認為的問題不是自己的治理模式,而是——商湯。是的,夏桀要解決了商湯,他召見了商湯,然後把他囚禁到了夏臺。結果囚禁了商湯,發現情況並沒有好轉,這幫諸侯該叛還叛,再加上商部落的人一車一車的給他送禮請求放人,於是在第二年,夏桀決定。。。要不把商湯給放了吧,也沒啥用,連個吉祥物兒都不算。

既然放虎歸山了,那就別怪虎要食人了,商湯回到部落,做足準備,正式向夏桀宣戰!依循傳統,出征前的戰鬥動員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主題依然是那兩個:

征伐的正當性。夏桀是辣雞中的戰鬥機,老天給他多少次警示都不好使,老天都給累了,讓我帶著你們去滅了他!

作戰過程中的令行禁止。你們聽我指揮的,我就重賞你們;不聽的,我就用你們一家祭天!

大禹過後的夏聯盟

商湯這次用不著連哄帶嚇唬,兵士們自己都像打了雞血似的追著夏桀的大軍打,給夏桀從夏邑打到了三朡(zōng),打的夏桀退無可退。

商湯活捉了夏桀,將他放逐到了南巢,不久後夏桀就鬱悶而死。不知道在這最後的時日裡,夏桀是後悔自己當初在夏臺放了商湯,還是後悔自己沒有抄祖宗的德治作業,亦或者他就沒想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失敗。

至此,夏十七世王朝結束,歷經四百七十一年。

參考內容:

1。尚書:甘誓、五子之歌、胤徵、湯誓

2。史記:夏本紀

3。竹書紀年

4。竹書紀年輯證

圖片源於網路搜尋

TAG: 部落聯盟太康少康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