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李世民為何不像朱元璋那樣殺掉對其具有威脅能力的功臣呢?

由 詩者Z 發表于 美食2023-01-23

大唐初期因二子奪儲而引發的玄武門之變,由當時的秦王李世民,親自射殺了哥哥而謝幕,跟隨李世民參加這次政變的將士們,也被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備受嘉獎,升官加爵。

古時功高而蓋主,引來的便是朝野的懼怕,皇帝的質疑,甚至是引發殺身之禍。古代帝王心難以捉摸,很多權傾朝野的重臣,紛紛死於皇帝之手。但為何李世民沒有重蹈朱元璋覆轍,殺掉這些近臣,尤其是像秦瓊能手握重兵,對其具有威脅能力的官員呢?

馭才以治天下

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開創了“貞觀之治”,在他的領導下,唐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繁華,是一名既能帶領臣子衝鋒陷陣打天下,又能坐於朝堂之上,以謀來治理天下的君主。

在唐宮的三清殿處,有一個名為“凌煙閣”的地方,裡面是唐太宗為紀念參與“玄武門之變”,以及稱帝后輔佐他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像這樣在宮中專修一座樓,只是用來放置大臣的畫像,歷朝歷代,實屬少見。

從側面也能看出李世民愛才惜才,對於那些對國家作出卓越貢獻的臣子,是不吝惜自己對其信任與重用的。

李世民公然宣告大臣的功勞,並且立功臣的畫像讓後世供奉的行為,也能體現出李世民是個寬厚、大度之人,不計較於個人與國家的利益。

追憶故人

魏徵曾為李建成的近臣,李世民惜才,魏徵作為諫議大夫,屢次直諫唐太宗,太宗都不曾生氣,在魏徵死後,李世民悲痛不已,言道:

“若是用銅來做鏡子,可以照出衣著是否符合禮制,以過去歷史為鏡子,能夠見到歷史的興衰發展;以人為鏡子,就可知道人的一生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而今魏徵逝世了,等同於我失去了一塊鏡子。”

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

其實不是臣子有多麼的優異,而是要有一個明事理的君主。君主不輕易聽信他人讒言,並且對臣子信任並重用,但也依賴於當時的唐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劃分權力

李世民為何不像朱元璋那樣殺掉對其具有威脅能力的功臣呢?

自古以來以手握兵權為重,為什麼李世民不曾懷疑過領兵的秦瓊將軍呢?

首先,是因為秦瓊後期因常年奔波打仗,身體虛弱,經常生病,到秦瓊晚年時期久病纏身,沒多久就離世了;

其次,在唐朝時期,更加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六部協助帝王行使權力,為加強中央集權做出了主要的輔助作用。

這說明像秦瓊一樣的武將,並不算是手握兵權,秦瓊可以受令領兵打仗,但無法掌握兵權,秦瓊難以脫離中央的指揮隨意出兵,因為軍事權分化為三省六部協助管理,並且當時的唐朝軍事制度是府兵制。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用兵時,就會將民眾聚集起來從軍征戰,而不用打仗的時候,就和普通的農民無異,時而訓練,平時就做農活。

三省六部制,使得李世民能更好的的管治下屬,將權力都集權於中央管制,當時唐朝還有許多的法律法規來管控制衡這些武將,因此像秦瓊一樣,只能受令領兵的武將,其實構成的威脅並不算太大。

李世民為何不像朱元璋那樣殺掉對其具有威脅能力的功臣呢?

而且李世民若是將開國功臣逐一殺之,那麼勢必會引起天下人,對其仁義治國的方針表示懷疑,同時也會讓對李世民忠心耿耿的功臣們寒心,殺伐功臣實乃大忌,尤其是像秦瓊這種武將出身的大臣。

大唐國力昌盛,兵強馬壯,自然要有優秀的領將來征戰四方,於是李世民為了大唐後來的興盛,不會輕易殺伐武將功臣。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不讓輕易殺伐功臣,但也並不代表若是功臣犯錯,中央不能懲治他們。

比如尉遲恭行事乖張,李世民就會說:自我登基以來,我經常保全各位功臣,讓你們能夠子孫萬代,綿延不絕。今天看到你的所做作為,幡然明白韓信、彭越之所以被殺,這就怪不得漢高祖。

國家大事,只在於獎賞與處罰,而意料之外的恩典,是否能再一次獲得,就要靠臣子們多加勤勉,不斷地修正錯誤,否則將來後悔都來不及了。

李世民的直接警示,就能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大臣們收斂。但也有置若罔聞的大臣,這時候“槍打出頭鳥”,自然李世民就會不論功績將其受罰,比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侯君集和張亮。

侯君集參與進太子之爭中,意圖謀殺李世民擁立自己支援的太子李承乾,事情敗露後被殺,而張亮被發現養了五百義子,查證事實確鑿後,也被處以死罪

TAG: 李世民秦瓊功臣三省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