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一個人,在45歲後遇到這些跡象,那是餘生的大吉

由 舒山有鹿 發表于 美食2023-01-11

《太上感應篇》中有言:“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一個人,如果他經常做善事,那他的福氣就會一點一點地往上漲,每一天都會變好;而如果他經常作惡,那他的福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後禍患纏身。

所有的善報和惡報,看似是命運的安排,實際上是自己造成的。

曾仕強教授說過這麼一句話:“很多事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自作自受。”

自己種下了什麼因,未來就會收穫到什麼果。自己做了什麼事兒,就該承受後面的報應。這些報應,到底是好是壞,都要看自己的“所作所為”。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該及時“積德行善”了。中年的時候有好的表現,餘生的日子才能越過越美好。

一般來說,中年危機從45歲那年開始。

在中年危機當中,我們沒必要過分憂心忡忡。相反,把它當成是積德的契機,也算是一種修煉了。

在45歲後經常遇到這些跡象,暗示了你餘生的大吉。

一、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被情緒影響。

在《七宗罪》當中,人有著“暴怒”的罪過。

所謂的暴怒,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發脾氣,情緒失控,內心崩潰的意思。暴怒的出現,也是一個人運氣變壞的開始。

他工作了一整天,感覺到特別累,而且內心的怨氣沒有地方發洩。當他回到家,看到家人做錯了什麼事兒,他就會趁機發脾氣,以此來宣洩自己的怒氣。

也許,他的家人沒有錯,只是他借題發揮罷了。暴怒一兩次,家人還會原諒。而暴怒的次數一多,也許他的家庭就爭吵連天,分崩離析了。

人到中年,該認識到“情緒失控”的危害了。

有些脾氣,該收斂,就得收斂。能把脾氣發出來,那是本性。而能夠把脾氣收回去,控制好,那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當你成為了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情緒的奴隸,那你將會感覺到歲月靜好。至少,內心會逐漸舒坦起來。

二、少固執,多放下,人生將會是一片花海。

一位小沙彌問禪師:“師傅,為什麼人這一生會如此艱難,活得如此痛苦呢?”

禪師只回了一句話:“為什麼草原上的馬和馬槽當中的馬,會有如此之大的差別?”

小沙彌回答:

“草原上的馬沒有束縛,能夠按照心中所想而馳騁千里;而馬槽裡面的馬,早已有了束縛,根本無法按照內心所想而活。”

禪師點了點頭,說道:“人生也是如此。放下了,就沒有束縛了。放不下,就只能被束縛到老,自找痛苦。”

“放下”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那就特別困難了。

普通人連幾塊錢都要執著,又何談放下其餘的瑣事呢?

固執到了最後,我們就像被無形的鎖鏈給鎖住一般,根本掙脫不出來。那時候的我們,只會看到一片黑暗,而不能看到人生的一片花海。

三、不為往事而後悔,不為未來而擔憂。

曾國藩說過一句話:“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人,要保持內心的清靜,無論生活襲來了什麼狂風暴雨,我們都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去應對。過往什麼的,就讓它過去吧。未來什麼的,就不要想太多了。

我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在當下的日子當中,聽從本心而活著,

做自己感覺對的事兒,愛自己感覺對的人,儘量減少遺憾的出現。

闖蕩江湖多年,只發現了一個現實,無數人都被所謂的“未來”而迷惑,根本就無法正常過日子。他們總覺得,未來會成就一番大事業,會賺到大錢……

你我都是俗世間的普通人,哪有什麼大富大貴,或者所謂的大事業呢?

能夠把當下的日子過好,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功了。

活在當下,才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四、接受生活的平凡。

越是上了年紀,越是喜歡這麼一句話:

“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

20歲那年,我們會抱怨父母,認為他們沒有給我們提供好的家庭環境;40歲那年,我們會抱怨孩子,認為他們太笨,沒有過人的天賦。

等到了60歲,我們才徹底看透,自己就是一個平凡人,又何談要求父母和孩子不平凡呢?

人生最大的成功,不在於賺到了多少錢,而在於徹底接受父母,接受孩子,最後接受自己。

自己是什麼人,那就做什麼事兒;不管父母有沒有錢,我們都要感恩;無論孩子聰不聰明,

只要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那就足夠了。

生活,沒有那麼多的非凡。你我出生於俗世當中,就註定我們要活在平凡的日子裡。也許,平凡地活著,珍惜眼前人,那就是人間值得了。

文/舒山有鹿

TAG: 平凡暴怒自己我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