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生於70年代 | 澡堂子往事

由 大媛日記 發表于 美食2023-01-10

九十年代末上映過一部電影叫《洗澡》,不知道70後是否還有人記得,這部溫情的家庭倫理劇圍繞著“澡堂子”勾勒出社會眾生相,很值得回看。在天津很早就有“澡堂子文化”一說,澡堂子雖然是寬衣解帶的地方,但也是個臥虎藏龍的小江湖,形形色色的人物齊聚一堂,談天說地、吹牛抬槓,天津人叫“吹大梨”,而奶奶說是“惹惹惹、敲破鑼”,洗澡洗得就是這種氛圍感。

當時華北最大的浴池 天津玉清池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洗澡對於我來說是件奢侈的事,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住在平房裡,冷得縮手縮腳,沒法兒洗澡,經常捱到春節前才被大人帶著到公共浴池洗個徹底的大澡,將一冬的髒泥汙垢泡去。記得家附近有兩家浴池,地道外大街上的叫新莊浴池,郭莊子大街上叫富興池,這兩個澡堂我都去過。

進門就是賣澡票的視窗,往前走就看見白布門簾上分別寫著“男女”,由女部入口進去後是一面鏡子,洗澡出來後可以“對鏡梳妝”,澡堂裡沒有儲物櫃只有大竹筐,將衣服、鞋子分別丟在竹筐裡,再在地上找適腳的拖鞋,這時候不是找不到左右腳就是鞋號不合適,總之別穿一順就行了,穿著趿拉板兒進到裡面,一片白霧迷濛蒙得像瑤池仙境,光著身子的“仙女們”簇擁在蓬頭下搓著泥,再往裡走就是泡澡池子,是談古說今、展示才藝的舞臺。

母親將我扔在水池裡泡上一會兒,就開始在淋浴的屋子裡幫我幹搓,肥皂、毛巾都是自帶的,搓完打上肥皂用熱水沖洗一遍,渾身燙得通紅,像煮熟的河蝦。蓬頭裡的水砸向地面,彙集到一起,流到牆邊的窄溝裡,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小孩兒在溝前背對著我站著,一動不動,我走到他面前好奇地看個究竟,沒想到他是在站著小便,我驚訝地問他:“這是女部,可你是男孩子呀?”他望著我吞吞吐吐:“是我媽帶我進來的……”我向母親告狀,她不以為然地說:“他那麼小,進女部沒關係的。”我那時已有“男女之別”的意識,胡亂衝完就跑出去了。

還有一次,我洗完澡出來在大堂裡晾頭髮,突然從男部的門簾被衝開,嘰裡咕嚕地跑出來好幾個人,邊跑邊嚷嚷著叫醫生,他們抬著一個人,身上裹著白床單,只有頭露在外邊,緊閉著雙眼,嘴唇發白,頭髮溼漉漉的還在滴著水。一打聽,原來是泡澡時引發了休克,沉在水池裡,人事不省,被人發現撈出來的,天津人叫“暈堂子”。不知道這個人後來怎麼樣了,只有當時慌亂的場景至今留在我的記憶裡。

聽父親說,男部有搓澡的師傅,還能刮臉、修腳,俗稱“一條龍服務”。進去時蓬頭垢面,出來時“一條好漢”。記得在老地道那個澡堂外掛著個“24小時”的燈箱,是24小時營業的意思,裡面有供休息的床鋪,晚上可以兼做旅館。也許是離著天津站近的緣故,這家澡堂裡各色人等川流不息,常常人滿為患,生意興隆得很。我還常聽到男部裡傳來的各種“吊嗓子”乾嚎聲,唱的大半是京劇,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還真是有板有眼。記得很久之前聽過一個傳統相聲叫《王寶釧洗澡》,說的就是澡堂子的人唱京戲的段子,一句“池子裡王寶釧王先生有沒有?”讓人忍俊不禁。

如今老式的澡堂子早已消失不見,新式的澡堂子叫洗浴中心,裡面有高大上的“魚療”,曾經“一壺茶、一個青蘿蔔”的配置已經成為過去時,連“大眾浴池”“玉清池”們也都沉寂許久了,只有“進去前一身雞皮疙瘩,出來後熱血沸騰”的記憶還留在腦海裡,從未褪色。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TAG: 澡堂子浴池洗澡澡堂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