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婆婆不是親媽,一次借款,一條項鍊,婆媳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由 莫莫的一一 發表于 美食2023-01-06

婆婆不是親媽,不要指望婆婆對兒媳有無私的幫助和愛護,兒媳也不用對婆婆全心全意。彭惠和馮權結婚的時候,她的媽媽就這樣叮囑她。彭惠深信不疑。結婚後,雖然婆婆盡力盡心,但彭惠覺得婆婆不是親媽,婆婆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兒子,愛屋及烏,跟她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無關。而彭惠對婆婆也始終客氣疏離,不爭不吵也不親不近。直到婆婆和她都主動做了一件事,她才知道親媽說的話並不是絕對的。

1

彭惠和馮權結婚,在外人眼裡有點高攀的意思,彭惠普通人家,馮權父母做生意,生活富足,家裡3輛車3套房。

要不是牽線搭橋的人和馮權父母關係足夠好,可能她和馮權沒有機會認識,更加不可能結婚。

婚後第二年,彭惠懷孕並生下了兒子。公婆都特別開心,特別是婆婆,不僅在她坐月子的時候無微不至的照顧,對她兒子可以說傾盡精力。

小時候的泡奶粉換尿布,生病時的照顧,長大了身上的穿戴,讀幼兒園的接送。婆婆對孫子的細心、用心、真心,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

要說彭惠一點也不感動是不可能的。大家說的婆媳矛盾、月子之仇,帶孩子的衝突,等等,在彭惠這裡,幾乎都不存在。當彭惠的小姐妹憤憤不平聲討婆婆的時候,她都覺得自己很幸運。

但彭惠卻沒有因此對婆婆更感恩更親近,反而覺得婆婆又不是親媽。她的兒子就是婆婆的孫子,婆婆這麼盡心盡力,無非就是因為她給他們馮家傳宗接代了而已。

她不指望婆婆對她能夠視如己出,親如閨女。同樣的,婆婆也不能盼著她能夠無話不談,親暱非常。

在這樣的認知下,彭惠跟婆婆保持著距離,在外人看來是婆媳友好相處的模範。其實,只有她自己心裡明白,這樣的友好是界限,是疏離,是防備,是不交付感情和真心地客氣。

直到今年,一件事情徹底改變了彭惠的態度。

2

彭惠和馮權婚後又買了一個商鋪,總價79萬元。彭惠和馮權拿出全部積蓄還是不夠,只能按揭5年,每個月需要還款4000元。本來還款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

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彭惠上班的服裝店營收降了很多,而馮權的公司也裁員降薪。兒子就讀的私立學校,每個學期學費加起來1萬多塊錢,還要還款就覺得有點吃力。

不過彭惠和馮權沒有跟公婆請求幫助,一方面知道老人需要錢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小叔子還要買房,此外平時老人幾乎包攬了買菜日常開銷。

但有一天彭惠下班回家,婆婆就給了她一張卡,“裡面有20萬塊錢,你們拿去把貸款都還了吧,這樣就能輕鬆一點。”婆婆說得雲淡風輕,就如同她平常回到家,婆婆說“回來了,吃飯吧,菜都做好了”一樣。

彭惠一瞬間有點反應不過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婆婆見狀,直接把卡塞到彭惠的手裡,笑了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們老了拿著錢也沒多大用,還不如幫你們把錢還了,看著你們輕鬆點,我們心裡也開心。”婆婆很坦然。

彭惠沒有想過公婆會主動拿出錢來幫助她們,更何況,不是一筆小錢,“媽,你們可以留著有急用的時候用,不用給我們的。”

“你們的急用就是我們的急用。安心收下吧。”

“可是”彭惠還想說什麼,婆婆卻說,“吃飯了,吃飯了,今天做了檸檬鴨”。

事後,彭惠和馮權一起把商鋪的貸款還清了,果然無債一身輕,心情都豁然開朗了。

經過了這件事,彭惠又聯想起自從嫁給馮權後的一幕幕。

其實,婆婆沒有為難過她,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袒護她,在她和馮權鬧矛盾的時候,擔心她有沒有吃飯,轉頭卻去指責馮權。

而且公婆對她爸媽可以說是也很好的,她爸媽經常來看她,走動得很勤,每次公婆都熱情接待,好吃好喝,禮數周到。每逢節假日,彭惠要回孃家的時候,公婆就張羅大包小包,讓彭惠帶回去。

婆婆對她的兒子那就沒得說了,比她這個當媽媽的付出得更多。兒子也很喜歡婆婆。

為什麼婆婆多年的付出自己一直覺得理所應當呢?為什麼沒有感恩在心卻冷漠以對呢?或許就是“婆婆不是親媽”那一句話誤導了她。

思來想去的彭惠發現自己以前真是錯了。婆婆不是親媽,但她的真心真意堪比親媽。婆婆不是親媽,那就更要感激她的付出,畢竟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情分,而不是她的義務。

發了工資後,彭惠偷偷去做了一件事。

晚上,當彭惠拿著一個小禮盒給婆婆的時候,她發現婆婆的眼睛是欣喜的,有光一閃而過。

“媽,你開啟看看。”彭惠發自真心的笑。

婆婆一開啟笑得合不攏嘴,那是一條項鍊。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戴首飾。你有心了,謝謝。”

彭惠幫婆婆把項鍊戴在脖子上。婆婆對著鏡子看了又看。繼而,婆媳倆相視一笑。

自此之後,彭惠把婆婆當成媽媽一樣,有空的時候拉著婆婆去逛街,也和婆婆說些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身邊人的事,當婆婆累了的時候,她也會給她捶背捏腿。

彭惠的心真正舒展開了,而婆婆臉上的笑容也鋪展開了。

3

很多時候,一句話可以有很多種理解,比如“婆婆不是親媽”。

彭惠的第一種理解是把婆婆拒之於千里之外。彭惠的第二種理解不再把情分當成本分,感恩婆婆的付出,也開始真心真意對待婆婆。

從彭惠和婆婆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明白兩個道理:

“婆婆不是親媽”的第一層釋義,婆婆和親媽有壁,不要拿婆婆和親媽做比較。

事實上,婆婆本來就不是親媽,算是半路的母女,因為一個共同的男人而生活在一起。

但有的女人做了兒媳,總是嫌婆婆沒有對自己噓寒問暖,沒有關鍵時刻幫助自己,沒有事事都考慮自己的感受,反正哪裡都做得不如自己的媽媽好。

但這就是正常的一種關係。和婆婆有過深刻共同命運的是她自己的兒女,不是兒媳,自然會對自己的子女更加上心,那是一種自然天成的情感表現,符合常理。

如果遇到了凡事以她自己的子女為先的婆婆,那也沒關係,不觸犯自己的時候,以理解的心態對待。如果婆婆做得太過分了,傷害了自己,那就去面對,去解決,去抗爭,去捍衛自己的權益。

“婆婆不是親媽”的第二層釋義,幫是情分,要對婆婆的付出心懷感激。

“婆婆帶孫子孫女天經地義”“婆婆把房子和錢給兒子天公地道”像這樣理所當然的想法其實是不妥當的。

因為婆婆不是親媽,沒有義務毫無保留地為我們承擔責任和付出,婆婆幫,是情分,婆婆不幫,是本分。

我們會發現,如果有了這樣的認知,在和婆婆的相處和交往中,心態更加平和了。因為少了很多的埋怨和不滿,拔除了芥蒂之後,婆媳關係還能更進一點。

做兒媳的不妨再往下想一點。婆婆雖然不是親媽,但是她含辛茹苦養育了自己的老公。婆婆雖然不是親媽,但是她無微不至照顧了自己的兒女。因此,對於婆婆的付出,做兒媳的應該感懷在心。

說到底,婆婆不是親媽,但她不是外人,是生活在同一片屋簷下的家人,當珍之重之。兒媳不是閨女,但她是兒子的老婆,孫子孫女的媽媽,是兒孫生命裡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人,當愛之惜之。

TAG: 婆婆彭惠親媽馮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