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王決:侯寶林相聲生涯散記(2)

由 宋二掰文藝精裝版 發表于 美食2022-12-29

從1960年到1964年,以侯寶林為首的中央廣播說唱團相聲組演員們,每週三、六晚上都要去中南海紫光閣在舞會中間給中央領導等表演相聲,逐年累月需求量很大,這樣在客觀上也加快了侯寶林整理改編傳統相聲的程序。膾炙人口的《關公戰秦瓊》,就是1961年侯向他的師叔張傑堯學習後,於1962年整理改編後開始演出的。

張傑堯(1883一1971)三十年代末在北京西單商場表演,被譽為“笑林五傑”之一,是相聲“柳活兒”的開拓者。不但節目新穎,演出服和化妝上也很考究。為模仿卓別林,張是相聲演員中第一個著西服表演的人。當時被譽為“新潮相聲”、“相聲博士”,侯學藝時就很欽佩張這種追求“時髦”勇於革新的精神,也向張學過《三盆臉水》、《學‘麒’派》等節目,遺憾的是張編演的《關公戰秦瓊》,侯只看到過鉛印的原故事出處,沒有學會張的表演本。原故事刊登在1937年張傑堯編輯出版的《笑海》第一集上,原文是:

豫省洛陽城西40裡,某富翁八旬壽辰,由上海邀京戲兩班,演員共六百餘名,每日兩餐需白米數石,迎壽之期先演《大賜福》,次演《雙投唐》,翁不懂京戲,大怒,喚班主至,令速換一出,再不合意當下逐客令。班主恐另出再不滿意,遂請翁自選之。翁問:“汝班中有唱紅臉的嗎?”班主回答“有”。翁又問:“叫何名?”班主誤答:“紅臉的即是關公。”翁令速演《關公戰秦瓊》。班主恐翁怒,速至後臺商之某紅淨扮演關公,某武生扮秦瓊。各帶四龍套。臨上場時囑打鼓老鑼開“急急風”,上四龍套跑過場,紅淨走過場同下,武生率龍套如之。班主恐翁怒,急將二人推出外場,淨哼,生哈。打鼓老嘲之日:“你瞧哼哈二將。”遂打唱。生淨無法。淨唱:“你在唐朝我在漢”,生接唱:“咱倆打仗為那般?”淨唱:“教你打來你就打”,生唱:“我要不打誰管飯?”

為豐富上演節目,1961年秋侯寶林將年近七旬的張傑堯從西安請到北京,按照張的演出本錄音後,重新改編、整理了《關公戰秦瓊》,著重深化作品的思想性,提高它的藝術性,重點塑造幾個主要人物的音容笑貌,使他們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相聲的開頭新編了一段“墊話”,介紹舊時代北京戲園子裡秩序嘈雜喧囂的景象,邊介紹邊仿學戲園子門前的賣票的為招徠觀眾,怪聲吆喝;池座裡找坐位的人穿梭叫嚷;扔溼手巾把的在觀眾頭頂飛來飛去賣弄技巧;婦女們家長裡短亂扯閒話,以及一驚一咋的打招呼,大聲喧譁……形象地描繪了舊戲園子裡和亂哄哄的廟會一樣,實在是對文藝演出的褻瀆。這種場合是侯寶林青少年時代生活過的,所以能歷歷如繪地勾畫出那個年代的風貌,很有知識性、欣賞性,給予觀眾以有益的啟迪。這段“墊話”鋪平墊穩以後,從“那時候戲園子裡夠多亂,嗐,堂會戲呀,更亂了”,自然而然進入正題,講述演堂會戲時發生的趣聞,轉的巧妙、自然。

侯寶林基本功紮實,擅長仿學各地方言。在《關公戰秦瓊》裡,他將大軍閥的父親處理成山東半島人,就是為了發揮自己擅長仿學膠東話的特點。例如“這是哪齣戲?”得說成“介似磨戲?”“你知道關公是誰的人?”得說成“你基不基道,關公似那地界的寅?”聽來很有地方特色。

1962年初《關公戰秦瓊》正式演出以後,受到廣大觀眾的熱情讚揚。此節目錄制唱片盒帶後發行國內外,1989年10月12日榮獲了中國唱片社頒發的首屆唱片金獎。侯寶林高興地說:“我說了50年相聲,這是第一次獲得這樣的殊榮啊!”

TAG: 相聲關公戰秦瓊侯寶林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