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

由 崧山細流 發表于 美食2022-12-27

第一個說“《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的人不是我,早在1700年前,晉代就有學者提出來了:

《山海經校注》有郭璞(276年-324年)雲:“呂氏春秋曰:『南服壽麻,北懷闒耳。』”郝懿行雲:“郭引呂氏春秋任數篇文也,南當為西,字之訛。壽麻,彼作壽靡。高誘注云:『

西極之國,靡亦作麻

。』

今案麻、靡古字通

。(漢書)地理志雲:『

益州郡收靡

。』李奇雲:『

靡音麻,即升麻也

。』”珂案:藏經本郭注南服壽麻南正作西。

漢代益州收靡縣

1)壽麻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壽麻之國。南嶽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向。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山海經》裡,壽麻是崑崙山範圍裡的一個方國。壽麻國的特徵:正立無景,疾呼無向(正立無影、疾呼無聲)。“正立無影”說明西王母國靠近北迴歸線,在中國西部的南方。

在《呂氏春秋》中有記載:“南服壽麻,北懷闒耳”,證明壽麻國應該是在南方的。所以,崑崙丘不在西北,而在西南。漢武帝讓張騫到西北去找,方向錯誤。難怪漢武帝一輩子都找不到西王母國與崑崙丘。

2)升麻

雲南嵩明與尋甸在古代是同一個縣,漢屬牧靡縣,唐為升麻川,唐武德元年(618)置,屬南寧州(曲靖)。漢代牧靡縣治所在今雲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境。漢代嵩明與尋甸被稱為牧靡,是因為此地為西南夷慕靡王朝的核心區;唐代嵩明與尋甸被稱為升麻則因為嵩明藥靈山的升麻名聞天下,為當時升麻中的極品。

升麻是一味中草藥,其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神農本草經》記載:升麻“主解百毒,闢溫疾、障邪。”

中草藥升麻

古代學者還把升麻理解為牧靡。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若水》:“﹝塗水﹞出建寧郡之牧靡南山。縣、山並即草以立名。山在縣東北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多誤食,烏喙口中毒,必急飛往牧靡山,啄牧靡以解毒也。”

解釋一下:牧靡縣治所設在尋甸,尋甸在嵩明北部,藥靈山在嵩明及尋甸交界處。所以被稱為“牧靡南山”。但又說“山在縣東北”,讓讀者摸不著頭腦。其實,藥靈山在嵩明壩子東北。也說明,牧靡縣治所在尋甸,但縣的主體還是嵩明。

宋李石《續博物志》卷四:“牧靡縣因草得名,生牧靡,可以解毒。”東漢置,治今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北境。屬益州郡。三國蜀漢作牧麻縣。

曲靖(建寧)與晉寧(益州)都曾經是雲南首府,嵩明就在曲靖與晉寧中間。晉寧作首府時,嵩明屬於益州郡;曲靖作首府時,嵩明屬於建寧郡。

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山出好升麻。”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13:“其葉似麻,其性上升,故名。”該書並引陶弘景曰:“舊出寧州者第一。”魏晉南北朝時嵩明屬於曲靖轄區,曲靖古稱建寧,寧州即曲靖。嵩明,貞觀八年(634)屬郎州,開元五年(717)復屬南寧州(今曲靖)。天寶後廢。升麻產自嵩明藥靈山。

雲南嵩明小街鎮藥靈山

很多沒有到過雲南的內地人認為雲南是暑熱之地。北迴歸線橫穿雲南,雲南是低緯度地區,夏天中午影子很短。但云南是高原,夏天比中原地區涼快。嵩明緯度25。3度,北迴歸線是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大約在北緯23°26′(一般稱為23。5°)的地方。北迴歸線是一條重要緯線,其自西向東穿過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域)、臺灣。嵩明也靠近北迴歸線,夏天中午太陽接近直射。說“爰有大暑,不可以往”的人肯定是沒有到過嵩明的,嵩明在昆明郊區,四季如春,太陽雖然很辣,但與內地的夏天相比卻並不太熱。

壽麻“疾呼無聲”,可能因為嵩明壩子比較開闊,風比較大,不像周邊山區,呼叫後會有回聲。藥靈山一峰獨高,在藥靈山上向四方呼叫也是沒有回聲的。

雲南昭通的六祖廣場展覽廳裡有一副《彝族六祖分封遷徙示意圖》,其中黃顏色區域是公認的六祖分支核心區。昆明東北部的嵩明、尋甸一帶為六祖分支核心區的南區,古稱壽靡(收靡),又稱州靡、餘靡。

雲南昭通六祖文化廣場的六祖分支圖區域性

我查了一下網路:壽靡,讀音shòu mí,漢語詞語,意思是極遠的西方古國。古族名。又作州靡、餘靡、壽麻。《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任數》:“西服壽靡”。高誘注:“壽靡,西極之國,靡亦作麻。”《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壽麻之國”。戰國時期,壽靡約在今雲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一帶。(嵩明與尋甸古代是同一個縣,尋甸在北,嵩明在南,壩區主要在嵩明)

《漢書·地理志》“收靡”下注:“靡音麻,即升麻,殺毒藥所出也。”東漢至唐初,“收靡”縣名先後改稱“牧靡”、“牧麻”、“升麻”。

《晉書·地理志》“牧麻”案:“牧麻與牧靡、收靡,皆以形近而訛。”其中,收靡即壽靡、壽麻。迄今為止,古代文獻中唯一能夠對應《山海經》壽麻國的地方就是嵩明、小哨及尋甸一帶。此地為漢代收靡縣。

在一些彝文典籍中,升麻也按彝音記為“叟麻”。彝族在古代也有被漢人稱為“叟”的記錄,升麻也可以被看為叟地出產的麻。叟麻地名傳到中原,被中原人記為“壽麻”、“收麻”。

壽麻地名來源於雲南嵩明縣小街鎮的藥靈山,傳說中的西王母也是管藥的神仙

嵩明尋甸古代曾用名

牧靡

收靡

壽靡

州靡

餘靡

叟麻舉垓

牧麻

收麻

壽麻

周麻

升麻舉垓

壽麻已經確定在嵩明及尋甸一帶,那麼,古代這裡有什麼國家可以對應西王母國?

3)靡莫之屬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

上使王然於以越破及誅南夷兵威風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眾數萬人,其旁東北有勞洸、靡莫,皆同姓相扶,未肯聽。勞洸、靡莫數侵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誅。滇王離難西南夷,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

司馬遷筆下,滇國雖是大國,卻為小國“靡莫之屬”,滇國的統治者來自於靡莫。靡莫乃是滇國的源頭。靡莫(地母)的形象在古滇國文物上大量存在

《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

古滇國青銅器上大量的女王形象

滇國存在的年代為戰國、秦朝、漢朝,與《山海經》成書時間一致。

只可惜,考古學家都一致以為“西王母是西北地區的事物”,看到古滇國青銅器上大量的女王卻不敢往西王母處想。所以,文史也是考古的指路燈。文史弄錯了,考古的結論也會錯誤。

4)靡莫

在西南夷歷史上,曾經存在一個慕靡王朝,時間約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450年,跨度約750年,31代人。到篤慕時於滇東北進行六祖分支後結束。

慕靡在彝語裡是“天地”的意思,因為這一時期為天君地王時代。嵩明及尋甸一帶漢代就叫牧靡,是慕靡核心區。彝族六祖分支的記載裡,布默二幼子,留在“實液”中心,布祖家前10代都在治理升麻舉垓,管理嵩明及尋甸一帶。布家繼承舉偶,居君位,說明六祖分支時,君王住在嵩明、尋甸一帶。

夷人哲學裡:

父為天,母為地;天為白,地為黑

。天君為男性,地王為女性。男女共同掌權,代表爺爺家及外公家雙方一起享受王權。

彝族的乾父與坤母就是太極圖中的黑白二半,中原的太極圖來自於西南夷地區。

《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

天父地母為太極

靡莫是彝語,意思就是地母、坤母、王母、女王、地王。彝文典籍裡一般譯為地王,地王為女性,今天的黑彝就是地王的後裔。

《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

西南夷的天君與地王

彝語“靡”就是“地”的意思,“莫(嫫)”就是“母親、媽媽”的意思。至今,雲南人叫媽媽還是發音為“嫫”。中原記載裡,黃帝有一妃叫“嫫母”,傳說為鬼方人。鬼方的位置,有的說在西北,也有研究者說在貴州。以前聽一位浙江諸暨(西施故里)的同事說,他們鄉下叫媽媽也是發音為“嫫”。嫫這個發音在古代可能在中國南方廣泛存在。

《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

彝語靡莫就是地王

(上表摘自《洛尼白崑崙丘》)

彝族記載的靡莫就是地母、女王,嵩明為漢代靡莫故地,也就是女王管理的地方。秦國從四川宜賓修五尺道達到雲南曲靖,經過嵩明來到滇池流域,就是《呂氏春秋》裡記載的“南服壽麻”。

《山海經》西王母國在今雲南嵩明

秦修五尺道南服壽麻

5)

嵩明與30多條關於西王母的地理歷史特徵相符

根據《洛尼白崑崙丘》及其它文獻的記載,與西王母、崑崙丘相關的地理歷史特徵約為以下34條:

v 西海之南

v 流沙之濱

v 赤水之後

v 黑水之前

v 山形圓渾,山色黑

v 河之源

v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

v 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

v 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v 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

v (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

v 壽麻

v 崑崙與可樂(廓落)

v 北有雪山

v 壑山

v 海山

v 沃(民)之國

v 鳳鳥之卵是食

v 有三澤水,名曰三淖(nào),昆吾之所食也

v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屍

v (窮山)不壽者乃八百歲

v 有女子之國

v 山川多為南北走向

v 流沙出鐘山,西行又南行崑崙之虛

v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

v 后羿大戰鑿齒

v 白民之國

v 開明獸身大類虎

v 崑崙之丘

v 羅羅

v 帝之下都其神狀虎身

v 西王母身後有龍有虎

v 西王母與藥有關

v 滇國青銅器王母像與《山海經》同為周秦漢時代

v 西王母山也是一座蜀山(獨山)

以上34條均可以在嵩明及其周邊找到,這還不算西王母國嗎?

中國其它地方可以滿足西王母及崑崙丘條件的都在10條以內,不能與嵩明、尋甸一帶相比。

後期我會撰文將這34條進行介紹。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 嵩明升麻尋甸壽麻西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