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樹深時見鹿”的下一句,才更富有哲理,並非:海藍時見鯨

由 槐序姑娘 發表于 美食2022-12-25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 細節就是人生 -

“林深見鹿,海藍見鯨,夢醒見你”

這是網路上的流行語,實際上“林深見鹿”的真正出處,是李白的詩:樹深時見鹿。

並且,這句詩的下一句,才更富有生活哲理。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幅畫,應該會有兩種景色,一種是構圖,一種是細節。

簡單來說,就是過程和結果。

小時候我們以“父親”為題寫作文,一般開篇第一句會描述:我的父親是一個農民、我的父親是一名醫生、我的父親是一位教師……

職業便是我們對父親一生的梗概,但職業一定不會是父親的一生,只因為我們對父親的生活太缺乏瞭解,只能敘述自己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

所以,一個飽滿的人生,細節很重要,那些點點滴滴組在一起,是你回憶的全部,代表了你生命的歷程。

哪怕有些事不盡如人意,也在釋懷後有了溫度,高低起伏,讓過程變得有趣。

你也不想百年之後,別人對你的評價僅僅是:他是一個工程師、美容師、牙科醫生吧!

這樣的人生就太潦草了。

當然,我們不為別人而活,生活是自己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對自己負責。

那如何才能讓生活變得有趣、值得、不空泛呢?

其實很簡單,讓細節栩栩如生,包括一餐一飯,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然後你人生的構圖,就色彩鮮明了。

如同《清明上河圖》一般,細節更加動人,被人觀看時,不會只是說“這是一幅很好的畫”,卻不止到底好在哪裡。

就像我們今天要講的李白,我們都知道他是“詩仙”。

可成為“詩仙”的過程卻並非誰都知道,而那個過程也一定是很有趣的。

更多的生活道理,我們伴隨著李白的詩去講解。

- 詩文賞析 -

。。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這是李白20歲之前,隱居在大匡山時的作品,從詩題中也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他拜訪一位道士時,揮筆寫就的。

李白後期的詩都很開闊,豪言壯語頗多,要麼就是慨嘆人生,隱喻了某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像這首單純寫自己感受的,在李白的詩作中是比較少見的。

因為,此時他還沒有落入世俗,接觸的人也還不多。

詩文大意可解為:

犬吠和淙淙的流水聲混雜在一起,隱隱從山中傳來,桃花開得正盛,還帶著清晨的點點露水。往樹林的深處走去,野鹿時隱時現,正午才趕到溪邊,所以聽不見寺裡的鐘聲;

青翠的野竹刺破了山頂的霧靄,飛流的瀑布高高掛在碧綠的山峰之上。四下問問,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倚靠在幾棵松樹邊休息,以排解心中的遺憾。

在李白的述景詩中,這是極少不飲酒的,更為難得的是,詩中顯露了他少年的稚嫩,心無旁騖,充滿朝氣。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首聯兩句詩描寫了自然山水,犬吠水流,潺潺入耳,桃花帶露,嬌含欲滴,可謂是一幅極美的畫卷,讀來心曠神怡。

令人嚮往。

“樹深時見鹿”的下一句,才更富有哲理,並非:海藍時見鯨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頷聯這兩句詩全詩的“詩眼”,也是千古經典名句,“林深見鹿”彰顯的是一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欲得山泉水,必得赴山中。

然而“溪午不聞鍾”這一句,又表明了時機不對,晌午道觀裡應該是有鐘敲響的,此時卻靜悄悄,這不僅讓詩人開始狐疑。

所以這兩句詩的後一句才更經典,更富有生活哲理,詩人想告訴我們,

有時候肯努力,也未必有好的結果,越是心心念的事,越不容易完成。如此,不如好好欣賞身邊的風景,也不虛此行。

這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所講的“過程和細節”,如果有些事註定不能實現,也不要感到灰心喪氣,一路走來的經歷,才是最寶貴的,比如見到了鹿,看到的美麗的桃花。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知道山門可能不開後,詩人開始覽閱山間的自然風光,野竹青翠,霧靄茫茫,山泉倒掛,秀峰挺拔,如詩如畫。

“樹深時見鹿”的下一句,才更富有哲理,並非:海藍時見鯨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詩人打聽之後,也無人知道道士去了哪裡,這裡有一個隱喻,道士並非不知所蹤,我們用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便解釋清楚了: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想來道士也是在山間欣賞美景呢!

可詩人依舊感到遺憾,因為自己看到的這番景象無人分享,或者不能和道士一起欣賞,故倚松輕愁。

縱觀整首詩,李白寫得輕鬆自然,運筆流暢,山中之景在他筆下緩慢流轉,從清晨到晌午,有時間的跨度,也有敘事時的慨嘆,情緒很飽滿。

所以,這是一首上佳之作,值得反覆誦讀。

- END -

TAG: 李白道士犬吠細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