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每日一穴——瘈脈穴

由 糖老壓醫話 發表于 美食2022-12-24

瘈(Chì)脈穴屬手少陽三焦經。具有通竅活絡、熄風解痙、清熱止痛之功效。根據其穴性,現臨床常用於治療西醫學中的血管性頭痛、耳大神經痛、神經性耳鳴、急性結膜炎、小兒驚厥、失眠、神經性嘔吐、腹瀉、痢疾等。

本穴首見於《針灸甲乙經》:“瘈脈,一名資脈,在耳本後雞足青絡脈。刺出血如豆許”。

瘈即瘈瘲,脈指絡脈,此穴在耳後,布有絡脈,善治瘈瘲,故名瘈脈。別名資脈、索脈、體脈。

【定位】

在頭部,乳突中央,角孫與翳風沿耳輪弧形連線的上2/3與下1/3的交點處,見下圖

圖來自梁繁榮王華主編的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學新世紀第四版

【解剖】

在耳後肌上;有耳後動、靜脈;布有耳大神經耳後支。

【針刺時針尖經過組織】

面板→皮下組織→耳後肌

【取穴方法】

正坐或側伏,於角孫與翳風沿耳輪弧形連線的上2/3與下1/3的交點處取穴。

【主治病證】

1、頭痛;

2、耳鳴、耳聾;

3、小兒驚風。

【操作方法】

平刺0。3~0。5寸,區域性有酸脹感。或用三稜針點刺出血。可灸。

【常用配伍】

1、配完谷、率谷、外關,治偏頭痛、耳後痛。

2、配長強或神道、顱息,治小兒驚癇。

3、配聽會、耳門、翳風,治耳鳴、耳聾。

4、配頭維、風池、率谷,治偏頭痛。

【日常保健】

瘈脈穴在頭側耳後部,屬三焦經,根據中醫“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理論,刺激該穴可治頭痛、耳鳴、耳聾等症。具體方法:將食指和中指併攏置於耳後瘈脈穴上,沿順時針方向按揉,每次1~3分鐘,早晚各1次,長期堅持,對聽力可有改善。

TAG: 耳後瘈脈耳鳴絡脈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