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這一代手藝人,想讓年輕人愛上國潮

由 人在旅途多快樂 發表于 美食2022-12-17

連周毅自己也很難說得清,究竟是自己馴服了糖,還是糖征服了他。比如抽溼機帶來的乾燥,要忍,想要一氣呵成,就得熬,就連糖的溫度都是任性的——糖似乎在透過這種方式,考驗著手藝人的忠誠。

文 |

黃點點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月彌

馴服

想要“馴服”糖,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翻糖手工藝人周毅的工作間,最先被感知到的是一種乾燥——這裡放著一臺大功率的工業級抽溼機,正在發出沉悶的聲響,將房間裡的水汽一絲一絲帶走。人在這裡長時間待著,哪怕喝再多的水,也不會想上廁所,連指尖都覺察不出一點汗意。跟著缺水的還有面板,周毅從小在四川長大,長年累月的溼潤天氣給他留下溼疹的病根,每年犯一回,但自從他泡進工作間裡,溼疹再也沒有復發過。

這樣乾燥的房間裡,周毅一待就是一整天。糖在他手上翻飛,然後變成敦煌的飛天、嫵媚的九尾狐妖,或者嫦娥、唐婉、花木蘭。不只是人,還有雕樑畫棟、層樓疊榭,小橋流水中的亭臺樓閣,一尾尾不足一釐米的魚兒,遊蕩在一池春水中。

周毅的作品《九尾》。圖 / 受訪者提供

美在這裡被創造出來。在周毅的手裡,糖是乖巧的、靈動的,它們幻化自如又充滿生氣的樣子,常常會讓人忘記這些人偶的本質,不過是糖漿和食用膠的混合物。

2017年,因為一個偶然的客戶訂單,80後面塑藝人周毅開始嘗試使用翻糖來製作人偶。現在,他39歲了,即將在不惑之年,進入和糖作戰的第6個年頭。

這確實算是一次瘋狂的“轉行”。要將麵塑技藝化用到翻糖,比想象中難不少,相較於麵人兒,糖人兒來自更加嬌貴的材質,為了馴服“糖”,6年時間裡,周毅想過不少辦法。

比如那臺抽溼機,就是周毅準備的武器之一。糖怕水,在潮氣的作用下,糖會逐漸軟化,然後凝結成難看的固體。最可惜的是一種叫做拉糖的材質,它晶瑩剔透,可以變成武則天頭上的步搖金釵,或者飛天懷裡的透明琵琶,但一旦融化,就算重新變得乾燥,也會在表面形成一層殼,霧濛濛的,再也沒有玲瓏和通明感。

手速則被練得更快。周毅總是在倒計時中度過他的每一天——製作頭像的時間限度是30分鐘,製作衣服的時間是兩個小時,而那些由糖製成的薄片,只用4秒鐘,就會徹底硬掉,迴天無術。跟可以花好幾個月、慢慢打磨的泥塑不一樣,糖也經不得放,它們隨時可能硬化、變質,成為廢柴,所以“開弓沒有回頭箭”,修修補補的過程中,又是連續幾個通宵。

因此,連周毅自己也很難說得清,究竟是自己馴服了糖,還是糖征服了他。比如抽溼機帶來的乾燥,要忍,想要一氣呵成,就得熬。

就連糖的溫度,都是任性的。藉著一盞拉糖燈,周毅把硬塊一樣的糖熬化,此時,糖攀升至170度,要等上一小會兒,糖才會降溫到80度左右,是人手能夠忍受的極限。周毅把變得柔軟的糖放在手裡,飛快地在雙手之間來回挪動,一點點給糖塑形。即便如此,糖還是在他的手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疤痕,那是加熱後的糖稀所燙出的泡,黏黏的糖濺到手上,甩都甩不掉,還是一樣,只能受著。

糖似乎在透過這種方式,考驗著手藝人的忠誠。有好幾回,周毅因為忙碌,有一小段時間沒有去做糖,手上就變得更加敏感、不再耐熱,泡就更多了。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提高練習的次數,讓手重新習慣糖的溫度——糖要求他足夠專注。

練習中的周毅。圖 / 受訪者提供

好在,糖也給手藝人帶來了足夠豐厚的獎勵。憑藉這些精緻的翻糖作品,周毅曾在世界最大的蛋糕比賽中拿到過7個金獎,一個人偶的售價甚至能高到20萬。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讚譽和認可。

這個11月,周毅作為手藝人代表,被邀請參加了《國潮盛典》,一臺由快手和河南衛視聯合制作的國風晚會。當週毅帶著自己的三個作品——《幻鰩飛羽》《青鳥》《九尾》出現在錄製現場時,所有人都被震撼了。當演員們圍上來,得知這些都是糖做成的時候,有那麼一瞬間,大家陷入了沉默,但眼裡全是亮光。

站在自己親手打造的翻糖人偶面前,周毅又一次感覺到驕傲。

偏見

只是,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周毅的作品,讚美之外,他要面臨的是一種質疑。

比如,他手裡的古風人偶,是不是真的“古風”。周毅曾經制作過一個嫦娥人偶,在創作的時候,想到嫦娥手裡抱著玉兔,動了靈巧心思。他打算,把嫦娥的眼睛做成紅色,就像兔子的眼睛一樣,不僅如此,他還在嫦娥臉上加了一些白色的、細小絨毛,這樣一來,既可以體現二者的關聯,又更具獨特性——這幾乎是只有中國人才能懂得的寓意,對於沒有聽過嫦娥奔月故事的人來說,很難明白其中的緣由,也看不出來二者的呼應。

周毅興奮起來,就好像是創作了一個精妙的謎面,等待著同類發現其中埋藏的彩蛋。只是,在將影片釋出到網上之後,評論區卻出現了質疑:“人的眼睛,應該是黑色的,怎麼能是紅色的呢?”

委屈瞬間湧上週毅的心頭。類似的誤解好像總是在發生,還有的人更加直接,他們覺得翻糖不屬於傳統技藝的一部分,覺得周毅所做不過是噱頭——事實上,翻糖是音譯,來源於單詞Fondant,指的是一種發源於英國,常用於製作西點裝飾的材質,在國內,學習這門手藝的人並不算多。

包括周毅自己,一直到2017年之前,他甚至沒有碰過翻糖,始終浸潤在中國傳統工藝的圈子裡。在中學畢業之後,周毅考入四川旅遊學院烹飪系,在這裡,他接觸到的是中國傳統的雕刻技法,一門要下功夫的基本功課程,只有靠多練,才能達到“傳神”的目的。再後來,周毅向王龍拜師,正是這位來自四川的工藝美術大師、傳統非遺技藝麵塑傳承人,帶領周毅進入了麵塑的世界。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一種偏見出現了。在一部分人眼裡,放棄麵塑、選擇翻糖,就意味著周毅不再是大眾所認可的傳統民間藝人。周毅說,人是很複雜的,這樣的事情多了,他很難不動搖、不猶豫。

終究是麵塑師父王龍,讓周毅釋懷。在選擇用翻糖來做國風創作之後,周毅去尋求過王龍的意見,結果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支援。這位民間老藝人,展現出了驚人的包容性,他對周毅說:“一切好的,我們都喜歡,能把它融入進來,我就更喜歡。”

老一輩民俗大師的豁達和自信,成為了周毅精神支柱的一部分。他常回想起之前上學的時候,王龍老師總是一頭披肩捲髮,留著大鬍子,一襲風衣,洋氣又率性。而到了做古風作品時,王龍老師就會換上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衣服,專注、冷靜,沒有人能夠忽視他那雙靈動的雙手。在他身上,周毅看到了一種百變人生,而非人們刻板認知中的老師和民俗大師。

“做藝術,不能排外”,周毅說,這是老師教給他最核心的東西,新一代的手藝人,需要用年輕的眼光去審視傳統,展現出這個時代的審美需求,而非僵化的傳承。

直到今天,周毅依舊保留著傳統手藝人對技藝的極高追求。剛接觸翻糖那會兒,他還在酒店工作,只能在下班之後練習,一練就到凌晨4點,自然也會犯困,有時候靠上廚房洗菜池,周毅也能睡著,醒來之後,半個身子已經被水溼透——苦練內功,就跟上學時,學習雕刻技藝一樣,在周毅眼裡,這才是中國手藝人的精神核心。

他也在儘可能吸收更多的國粹精華,比如京劇。周毅喜歡看戲,他總覺得,京劇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能把一個好故事,濃縮在一場戲中,就像《霸王別姬》,人人難忘。於是,他也開始嘗試讓自己的國風人偶變得更加豐富,濃縮更多元素。

在做《九尾》時,周毅就做出了這樣嘗試。小狐妖,要嫵媚,但卻不能落俗,那就要規避豔紅色。而大多數中國人對九尾狐的認知,依舊是《封神榜》裡的妲己,為了呼應這一點,周毅把背景定在了商朝,在裝飾中加入了不少青銅紋。但來自塗山的狐妖,終歸是神獸,他又在其中加入了彼岸花,代表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距離感。就這樣,40釐米的一方造型裡,周毅自信地展現著自己理解的國風。

傳承,然後超越。周毅給自己定下了這樣的目標,也因此有了對抗偏見的勇氣。有一回,他參加了一場在國外舉辦的翻糖大賽,對著周毅的作品,評委們倍感驚奇,甚至懷疑人偶的衣服太薄,並非來自翻糖,周毅不得不請評委們親自嘗一嘗。於是,在翻糖的家鄉,人們看到並認可了來自中國手藝人的看家本事。

不管是偏見,還是讚美,對於周毅來說,都是饋贈。這些經歷,讓手工藝人被看見,也讓更多人愛上國風,周毅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小的時候,周毅的成績並不好,他也曾經擺過地攤,嘗試過經商,但都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如今,這個喜歡著一切美好事物的年輕人,終於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適合我的。”

周毅在國際大賽中展示自己的國潮翻糖。圖 / 受訪者提供

入戲

千百年來,來自中國的手工匠人們,總是在用一雙巧手,給人們的生活增添趣味,比如麵人兒、泥人兒、皮影戲,它們也成為一種媒介,帶人們進入另一個活靈活現的新世界。

周毅也是如此。有的時候,他盯著手中的古風翻糖人偶,會感覺到一種恍惚,似乎自己也置身於古中國的浩瀚歷史長河中。再之後,周毅將自己的影片上傳到了快手,藉由網際網路,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夠看到周毅製作的古風人偶,一個穿越古今的通道似乎被打開了,人們共情著古人的愛恨嗔痴。

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要保證作品足夠“真”。在這件事上,周毅的完美主義每時每刻都在發揮作用——和很多手藝人一樣,他也有明顯的強迫症,總是在追求極致,很難接受作品有一點瑕疵。周毅習慣了這件事,他總覺得,做這一行的,“都是病人”。

在《國潮盛典》上震撼所有演員的《幻鰩飛羽》就是例子。在這個作品裡,周毅想要把敦煌的飛天神女,和《山海經》裡的文鰩魚融合在一起,不僅有古韻,還增添了神祇之風,充滿神秘感。其中,難度最大的部分在於敦煌飛天,需要尤其注重肢體態勢,包括眼神、動作,甚至於衣服的飄逸程度,否則,就很難產生動感和飄逸之美。

圖 / 《國潮盛典》截圖

難度陡生。衣服太薄,為了讓它具有支撐性,抽溼機在不停發揮功效,這樣一來,糖的乾燥速度更快,返工的餘地就更小了。周毅用了最快的速度,把衣服和飄帶一層一層貼上到飛天身上。但很快,他發現,總有那麼一兩處看起來不對勁,要麼是衣褶和衣褶之間沒有產生他期待中的那種關聯,要麼就是衣服的飄度不夠高,走位不夠漂亮。好幾回,周毅都在想,“就這樣吧”——實在是太累了,已經精神高度集中了好幾天,他想放過自己,用其它東西把瑕疵處蓋住。只是,依舊是周毅的完美主義在發揮作用,他越來越不滿意,“特別不順眼”,最後的結果依舊是,把飛天的衣服徹底扒掉,一切重來。

重來一次又一次,周毅數了數,到作品足夠令人滿意,光是人偶的衣服,前前後後就扒了8回。在他的眼裡,藝術品集合著靈氣,每一處,都可以制約成品的效果。也正因如此,相比於人,藝術品的容錯率更小,不能有一點僥倖。

僥倖只會給自己帶來苦果。依舊是糖,給周毅上了這寶貴的一課。那是一個以龍為題材的拉糖作品,高度超過1米3,整體重量能到30斤,而從底座到龍身,都由拉糖連線而成。在即將完工的時候,周毅突然發現,底座出現了幾絲細小的裂縫——靜置一晚之後,糖體會變涼,到第二天,如果還想去連線糖的各個部分,就要用火槍炙烤,讓它重新變熱變軟。但也正是在這樣的冷熱交替之中,糖有時會出現炸裂。

在那個時刻,疲憊而缺乏經驗的周毅猶豫了。這個作品,已經做了二十多天,熬了好幾個通宵,而裂縫也並不明顯,正好可以被龍的其它部位擋住,他決定賭一把。

但他迎來的卻是徹底的坍塌。周毅至今對那個場景印象深刻,他正在給完工的蛟龍拍照,“咔嚓”一聲,伴隨著裂縫變大,龍的支撐柱瞬間斷裂,一整頭龍直直地墜落下來,在地上碎成一片,留下滿地糖塊,“就像炸爛尾樓一樣”,周毅說,一瞬間,即將要騰飛而起的龍,還沒有等到靈魂注入,就直接瓦解了。周毅心疼得不行,連帶著心態也崩了——都是普通人,巨大的失落之下,懶惰和崩潰先佔據了周毅的心,他不想再返工了。

周毅的心態經歷了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克服懶惰之後,一旦真的決定重來,我就會有喜悅的心情,不用再面臨糾結,而一定要把它復刻到以前、甚至更好的那種樣子”。周毅甚至覺得,就連老天也不能容忍一個有瑕疵的作品,這是冥冥之中的註定。

周毅變得越來越“完美主義”,每一次重來,就朝著更真實的人物再進一步。不只是各種細節,還有“魂”,這是他更看重的東西,“哪怕是一條狗,我也要表達出它的情緒和情感”。

要用糖來傳遞感情,沒有聽起來那麼簡單。首先考驗的,就是創作者是否理解這個人物。周毅選擇把自己泡進書中。在製作《幻鰩飛羽》時,他翻看過敦煌畫師的畫作,感知到飛天的佛性,聖潔又恢弘,因此決定用更高雅的顏色。他也讀了《山海經》,知道了文鰩魚是白頭,身上有蒼紋,神魚還有防疫的吉祥寓意。甚至,他還去看京劇,想學習大氣角色的扮相。

最重要的是,“要先讓自己成為敦煌”,周毅說,在每一個翻糖人偶的製作過程中,他總是在沉迷,在模仿,不管是飛天反彈琵琶時的肢體動作、悲憫神態,還是黛玉葬花背後,謹小慎微又求而不得的人生疾苦,周毅代入一切,體會著角色的人生程序,也傾注著自己的情感。

他說,之所以能讓人們看到自己的作品以後迅速入戲,原因是,“因為我在戲中”。

這一代手藝人,想讓年輕人愛上國潮

圖 / 《國潮盛典》截圖

在戲中

周毅得到了一個真正“在戲中”的機會。

在《國潮盛典》中,打造了一檔名為技藝傳承大會的古風民俗展,來自各個領域的民俗傳承人,在這裡各顯身手,周毅也是其中之一。

而在節目裡,這些為觀賞者開啟古今通道的手藝人們,第一次成為了戲中人。在節目裡,周毅穿上了古裝,走在古代的街市,目之所及,是市列珠璣,一派繁華。服裝導演給周毅盤頭時,他沒忍住,發起了呆,心想,難道我在古代,就長成這個樣子嗎?——他開始想象自己的前世,是不是也是一個手藝人,靠做糖人兒為生,又將擁有怎樣的人生軌跡。

這一代手藝人,想讓年輕人愛上國潮

圖 / 《國潮盛典》截圖

周毅很慶幸自己接受了快手平臺的邀請。在他看來,這無疑是一種強強聯合,一直以來,快手都很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堅持挖掘並展現民間藝人之美,河南衛視則已經成功打造數臺古風晚會和經典節目,如《唐宮夜宴》等。盛典之夜,古代街市的燈光同步亮起,這場融合了國風國潮、非遺多元文化、創意歌舞、快手達人生態的晚會,也將達到巔峰。

周毅再一次獲得了靈感。他說,對於一個手藝人而言,生活經歷尤其重要,“如果不去豐富自己的人生,創作很容易就枯竭了”。換句話說,一直在創造新世界的手藝人們來說,也需要不停地攝入養料,才能先讓自己入戲。

事實上,這並不是周毅第一次得到來自快手的養料。在閒暇之時,周毅也喜歡看快手短影片,在每個普通人的影片裡,體會著人生百態。

“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調性”,周毅越說越入迷,比如人物姿態,高矮胖瘦,飽滿骨感,各有風情,更重要的則是情緒,“有的人,詩情畫意,你在他身上,就能看出當年的文人風度。有的人,就是市井小民,有阿諛奉承,又有人情世故。快手就像一個舞臺,無數人在裡面演繹自己的人生。”在其中,周毅發現自己想要的美,看到想感受的人生,然後都成為人物扮相的一部分,豐滿著翻糖人偶的神韻。

另一種更為寶貴的養料,來自粉絲們的支援。在快手平臺,周毅有了接近100萬粉絲,作品最高點贊量超過150萬,不少人想向周毅拜師,也來創作國風作品,有一個小粉絲,才9歲的年紀,就因為周毅的作品,愛上國風,愛上了傳統文化。

粉絲們苦苦等著周毅更新,她們喜歡把周毅稱作“女媧”,覺得周毅那雙巧手,就像女媧一樣,在創造新生命。與此同時,粉絲們的評價,也成為周毅檢視自己的標準之一。作品釋出之後,他喜歡去翻看留言,看大家能不能發現其中的“彩蛋”。

最重要的是,警惕自己的人偶是不是不夠具有古典美。周毅說,對著人偶久了,審美會不穩定,風格也會固化。一旦粉絲們指出,“這一回的人偶,有點網紅臉了”,他會瞬間一個激靈,下一回,趕緊調整。也正因如此,他把快手平臺,稱作自己作品的“試金石”。

在參加完節目之後,周毅還是和往常一樣,把自己泡進了乾燥的工作間裡,抽溼機依舊發揮著功效,周毅依舊長時間站立著。隨著精神越來越投入,他的雙眼開始變得乾澀,有時,還會有一些散光,但他還是牢牢注視著糖體,擔心上面出現任何一絲裂縫。

對於周毅而言,製作翻糖,本身就是一場修行。他沒有什麼閒暇的時間,也不會擁有說走就走的旅行,心理壓力一直很大,錄製節目也只是一次小小的喘息。在這樣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能夠獲得支援、創造價值,周毅已經足夠開心。

他相信,自己還有很多時間,和翻糖人偶一起,沉入戲中。

這一代手藝人,想讓年輕人愛上國潮

圖 / 受訪者提供

每人互動

你最想看到什麼樣的手藝作品?

(摘自微信公眾號每日人物,

黃點點/文

TAG: 周毅翻糖人偶作品手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