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由 路平說 發表于 美食2022-12-16

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2019年,全球豬肉消耗量達1。009億噸,

中國消耗4486.6萬噸,佔了將近1半。

2021年我國居民家庭人均豬肉消費量為50。4斤

,全國生豬出欄67128萬頭(約7億頭)

,人均豬肉消費量位於世界先列,可以說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然而這道美食背後,卻隱藏著危機,那就是

咱們在種豬方面還依賴進口。

有專家曾表示,

中國豬肉超過8成來自國外引種

。長期依賴國外引種,導致國外掌握了定價權,一頭種豬價值不菲,2021年,貴州一家企業包機將從法國購買的500頭種豬運回國內,9月四川從丹麥包機買了1000多頭種豬。這些洋種豬每頭均價為3萬元左右,加上運輸費、隔離費等相關費用,

每頭豬的平均花費約4萬元。

花錢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咱們引進的種豬過了幾年之後就會退化,這造成了又要大價錢從國外引種,結果又退化,又引種,又退化的局面,對國外種豬依賴度較大,很容易被國外卡脖子,一旦國外不再賣給咱們種豬,咱們以後可能面臨無豬可吃,以及花大價錢吃豬肉。

那咱們為啥不能將國外的種豬培育成自己的品種呢?

這是使用因為,國外種豬的能提供繁育時間週期只有3-4年,3代之後,品種的優勢基本上都會退化,又要不斷地從國外買新的種豬。

可另一方面,咱們國家也是種豬大戶,

在外來豬沒來之前,咱們國家就有許多優秀的生豬品種

,而且咱們的豬肉吃起來更香,更有嚼勁。

既然咱們也有豬,而且吃起來更好吃,那為啥還會被國外卡脖子呢?

種豬

其實咱們國家養豬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7000年,咱們就在黃河流域馴化野豬,至今已經有9000多年的飼養歷史。

歷史上,咱們的本土豬曾經一度具有優勢,英國,美國等還從我國進口種豬。可是咱們對種豬的選育意識不強,只是以地方豬自繁自養為主,這也造成本地菜系適應了本土豬,比如:金華火腿要用到金華豬,回鍋肉要用到成華豬等。

而在18世紀時,英國就已經開始對種豬進行育種,並且以英國本地豬,中國豬,暹羅豬作為親本進行選育,這也是後來的小白豬,中白豬和巴克夏豬的原型。

不只是英國,丹麥,美國等也開始選育種豬,培育了多個滿足人們需要的新品種豬。

和國產豬相比,國外豬確實優秀,

首先是吃得更少,每增重1公斤只需要2-3公斤飼料

,而國產豬每增重1公斤需要4-5公斤飼料,吃的更多意味著飼養成本更高,在市場上不夠競爭力。

國外豬的瘦肉佔比達到了75%,而國產豬的瘦肉佔比只有35%;

國外豬平均飼養6個月就能出欄,可咱們的國產豬平均需要1年才能出欄。

引進的丹麥種豬每年產崽量可達24只以上,而一般母豬隻有14只。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也就是說,如果不飼養國外的豬,只飼養國產豬的話,那麼1公斤的豬肉價格可不是現在的價錢了,對於大眾來說,豬肉漲價可是會直接影響每月的支出,直接影響了民生。

飼養國外的豬,能夠讓咱們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吃到豬肉,這一點咱們確實也受益了,所以過去為了解決國人吃肉的問題,咱們從國外引進了外來豬,現如今外來豬佔據主流,甚至影響了影視形象。

比如:咱們國產本土豬大多是黑豬,可是目前市面上黑豬已經難覓蹤影,目之所及都是外來豬,甚至連《西遊記》的二師兄,膚色都從過去的黑色變成了白色。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沒有人飼養本土豬之後,造成了本土豬飼養數量減少,種群數量暴跌,甚至一些地方品種面臨滅絕。

根據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的結果,

中國的88種地方豬有85%的品種數量在急速下滑,

其中項城豬、定縣豬、龍游烏豬和窄勒黑豬4個豬種已經確認滅絕,

30多種瀕危或瀕臨滅絕。

成華豬在2013年的存欄量也僅為100頭左右,比大熊貓還要稀有。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土豬能逆襲嗎?

種豬是生豬產業的晶片,引進外來種豬雖然可以豐富種豬基因,改良生豬品種,可是育種工作並沒有那麼好做,甚至是一個投資巨大,見效慢的工作,如果單單從經濟角度考慮的話,從國外進口種豬反倒是省錢。可是被國外掌握種豬資源,也只會越來越受制於人,在這種背景下,咱們必須要培育出自己的種豬品種。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種豬育種和農作物育種一樣,都是從茫茫豬海之中,找到長得快,產子多,瘦肉率高,吃得少的基因。

除此之外,咱們國人對吃特別講究,對香味,肥瘦比等要求也較高,

育種時如果能找到這些基因,就可以培育出別有風味又高產的豬。

想要找到這些基因並不容易,我國本土豬就是優秀的種質資源,它們的基因多樣性非常豐富,咱們可以從本土豬之中找到一些優秀的基因,比如:成華豬的肉質較肥,吃起來香味非常濃郁,但缺點是出欄時間長,吃的飼料又多,如果能夠將成華豬改良,那麼咱們就能吃到又便宜又鬆軟的正宗回鍋肉了。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咱們的科學家們就利用成華豬和國外品種巴克夏豬的遺傳資源,進行育種工作,經過10多年才終於選育出優質高效成華豬新品種

“天府黑豬”

。它還有外來豬不具備的優點,比如:較強的抗逆性和耐粗飼的能力,國外豬雖好,可都是要求精飼料,也就是玉米大豆等,存在著與人爭糧,而天府黑豬耐粗飼的能力強,可以吃農作物秸稈,牧草等,非常適合山區居民飼養,飼養成本也會更低。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育種工作其實是一項投資十分大,因為在選育種豬時,就需要收集大量的種質資源,對於不符合要求的只能剔除;即便是符合要求,也要經過5-10年的選育,投入的資金多,收益卻不一定多,有時候可能多年努力功虧一簣,所以有能力做育種的公司並不多,但是好在我國已經意識到了種豬的重要性,開始選育自己的本土豬,多年下來已經培育了多個生豬品種。

國家層面也是越來越重視種豬問題,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2021年中央一號檔案再次提出,

打好種業翻身仗。

目前國內養豬頭部企業已經在積極加強育種工作,未來咱們的種豬退化趨勢將不會再出現。等到市面上的豬肉不再是白色豬,而是黑豬時,到那時候咱們就打贏了這場種業翻身仗,國產黑豬也將會再次逆襲。

中國年產約7億頭豬,種豬卻面臨被卡脖子,國產土豬還能逆襲嗎?

TAG: 種豬咱們國外豬肉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