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與眾不同的「姬氏道德經」~道經卷

由 緣起自然 發表于 美食2022-12-11

網上偶然看到姬氏道德經,編排與眾不同只分為道經、德經、道理、道政、道法、道術等六篇。

本篇是道經卷,為了方便標註了通行版的章節編號。

導讀是『姬氏道德經』傳承人姬英明先生書寫,對理解文章內容非常方便。

#姬氏道德經 #道經卷/1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章01

道空,而用之又不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也,象帝之先。//章04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返。//章25

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章40

無,無極極,極生炁,炁生變,變之道也。//章0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空氣以為和。//章42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至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章21

視之而弗見,名曰夷;聽之而弗聞,名曰希;揮之而弗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至計,故涽而為一。一者,其上不幽,其下不惚,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故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章14

【道經卷一導讀】

本節是“道經卷”的核心。老子對“道”的表達極其敬畏,極其抽象,又極其精妙。從什麼是“道”至“強字之曰道”,至“無,無極極,極生炁,炁生變,變之道也”,詮釋道產生、演化的重要過程。再到說明道與萬物的關係,以及道與無極宇宙和自然界狀象之間的關係。最後老子還教授後人要“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姬氏道德經 #道經卷/2

浴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盡。//章06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悶,閉其門,終身不勤;啟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章52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狳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凌澤;沌呵,其若樸;混呵,其若濁;淵呵,其若浴;恍呵,若無止!濁而靜之徐清,若以重之徐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章15

至虛極也,守靜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萬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靜,靜是謂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茫茫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章16

【道經卷二導讀】

浴神是道很重要的一分子或一個環節,是道生養天下萬物的根本,是天下萬物的根源。所以要想“沒身不殆”,就得“復守其母”。只有遵守道的規律,才能沒有傷身的危險;只有像得道者那樣順應道的屬性,才能守靜去表,合道而行;只有合道而行,才不會有什麼兇險,才能真正像道一樣“沒身不殆”。

#姬氏道德經 #道經卷/3

道恆無名。樸雖小,而天下莫之能臣。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章32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淡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章35

大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不名有也,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則恆無慾也,可名於小;則萬物歸焉而不為主也,可名於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其大!//章34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則細矣!//章67

故道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章25

【道經卷三導讀】

本節的核心是“道恆”。老子說的“道”不但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無處不在的存在,還是恆久眾多的存在,就連最微小的一分子,天下間最有權力的統治者也不能把它怎麼樣。接下來,老子告訴統治者怎樣才能做個像道一樣能“天下往”的偉大君王,先要合於道德而修,將自己養成聖人。“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將天下最沒法兒約束的最高權力擁有者,以及所有人的思想精神都巧妙地引向了天地大道以及自然大道。

~致謝姬英明先生的奉獻。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立即刪除。)

TAG: 萬物經卷天下不殆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