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武松出家六合寺,得到的十萬貫賞錢,其實就是一堆廢紙

由 花近高樓1 發表于 美食2022-12-01

打虎英雄武松,遭方臘手下法師包道乙偷襲,折去一臂。武松就此心灰意冷,在六合寺出家。朝廷封他為“清忠祖師”,並賜錢十萬貫。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筆鉅款,其實武松得到的,很有可能就是一張廢紙。

《水滸傳》中,有兩次提到十萬貫錢,一次是晁蓋智取生辰綱,另一次就是武松出家了。

《水滸傳》是以北宋為時代背景的,而北宋是歷史上對銅錢管理最嚴格,最成功的朝代。

宋代製作銅錢用量考究,一貫銅錢770文,用銅4斤3兩,鉛1斤3兩,錫八兩,如果按照公斤計算,宋代一貫錢重3。25公斤,10萬貫銅錢,淨重325噸。

在《智劫生辰綱》一章中,說楊志帶著11名軍卒,挑著十萬貫生辰綱,為梁中書的岳父蔡京去做壽禮。如果平均下來,每個軍卒要承擔的分量將近30噸,這哪裡是人,分明就是大型的載重汽車嗎。

要讓這些人去參加奧運會舉重比賽,破世界紀錄是分分鐘的事。

但是宋代計程車兵,果然能夠舉起近30噸的重量嗎。

好在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記載。話說北宋皇帝趙匡胤,有手下悍將周仁美陪著,到錢庫裡去視察。

看著庫房裡堆積如山的銅錢,周仁美眼饞得眼珠子都要流出來了。

趙匡胤知道周仁美視財如命,就調侃他說:“你勇冠三軍,力大無窮,像這樣的銅錢,你能最多能背起多少”。

周仁美說話也不走腦子,大大咧咧地說:“背它個80多貫沒什麼問題”。

趙匡胤說:“那你就試試看,能背起多少,然後在院裡走一圈,這些錢就賞了你”。

最後周仁美搬起40貫錢,看倉庫的人又在他脖子上掛上五貫錢,周仁美扛著這些錢在院裡走了一圈,累得氣喘吁吁。

這些錢重約300斤,周仁美能扛這麼重,也算是少有的神力了。

宋太祖將周仁美誇獎一通後,就把這45貫錢賞了他。

後來有人感覺這些賞錢太少,牽強附會的說,宋太祖又賞了周仁美200兩銀子,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整個宋代都是以銅錢計價的,大規模使用白銀作貨幣,那還是幾百年以後的事了。

宋代之所以大規模的發行銅錢,就是為發行紙幣背書。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早在漢武帝時期,就開始在大額交易中使用“皮幣”。

皇帝將一塊標有印記的鹿皮,交給偏遠地區的地方官或者是領兵大將,就可以在京城領取相應的錢糧。其實更類似於現在使用的現金支票。

到了唐憲宗時期,出現了實際意義上的紙幣,史稱“飛錢”,不過“飛錢”不能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它更像異地存取的支票。

唐代的戶部、鹽鐵、度支支三處官署,都有發行“飛錢”的權利,憑藉“飛錢”,可以在大唐國各地,就近支取相應的銅幣。

只是唐朝沒有規範的制錢要求,造成私人造錢氾濫成災,所以“飛錢”使用的時間不長,因為不好控制,所以也就停用了。

宋代使用紙幣最早的地方是四川,987年,四川16戶商賈,聯合用特製的桑皮紙,印刷上屋、木、人物,以及各商戶的隱秘題號、暗記、編號以及篆書印章,作為大宗交易的憑證,稱之為交子。

朝廷對這種新興的紙幣很感興趣,允許這16家商戶使用交子繳納稅賦,並可以支取現錢。只是支取一貫錢,需要交納30文錢的手續費。

交子輕便,易於攜帶,很快,其他商戶也紛紛效仿,朝廷也一一接納。

很快,這種民間發行紙幣的形式就出現弊端,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提高交子的發行數量,然後到官府去套現。

1023年,交子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朝廷下令,禁止民間繼續發行紙幣,交子也由民辦變為官辦。

宋代制定發行紙幣政策的官員,絕對是個經濟天才。宋代紙幣使用的是特製桑皮紙,耐水洗,不褶皺。

貨幣面額最高是100貫,最低是十文,其間還有12種面額。紙幣上註明發行的年份,上面印有精美的圖案,殘破的紙幣可以隨時到衙門中進行兌換,不收取任何費用。

所有的紙幣三年更換一次,從根本上杜絕了假幣的出現。這也造成宋代的紙幣,雖然大規模使用,卻很少留下實物的主要原因。

發行紙幣的同時,朝廷會鑄造相應數量的銅幣,換句話說就是鑄造多少銅幣,發生多少紙幣。

紙幣和銅幣可以自由兌換,很多人對宋代一貫錢770文感到大惑不解,其實這正是宋人的聰明之處。

紙幣上的一貫錢是1000文,如果把紙幣兌換成銅幣,就等於1000文變成770文,兌換人白白損失了230文,這樣的設計,使得紙幣的購買力超過銅錢。而老百姓也不用擔心手中的紙幣變成廢紙。

談起宋代,就不能不說他與遼國和西夏,以及金國的關係。

《宋史》、《遼史》、《金史》都是元代末期才開始修訂的,元代不注重科舉,在他們統治的100年中,只開了16次科舉,錄取的漢人進士500多人,主篡官阿魯圖甚至都不識漢字。

當時元朝的貨幣政策出現嚴重問題,濫發紙幣是元朝敗落的主要原因,也正因此,元朝才使用白銀作為貨幣,他們百思不解,為什麼宋代的紙幣可以流通數百年,以己度人,於是在《宋史》中,宋代支付給遼國、西夏以及金國的戰爭賠償變成了“歲幣銀”。還信誓旦旦地說,宋代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但是在歷史上,上述4個國家,從來沒有把白銀當成過法定貨幣。而宋代如此慷慨,向他們支付的十有八九也是紙幣。

如果宋代支付的是白銀的話,在100多年時間裡,遼國積攢的白銀達到三四千萬兩,因為宋朝是遼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因為宋朝貿易不收白銀,所以白銀在遼國就只能淪為一堆沒用的貴重金屬。

宋代為了維護紙幣的信譽煞費苦心,宋代鑄造銅幣最多的一年達到了507萬貫,一一擺開了能夠繞地球4圈。而明代200多年所鑄造的銅幣,只相當宋代一年的鑄造量。

宋代實行過史上最嚴的銅禁運政策,所有地方官員的官諱前面,都要加上“搜捉銅錢下海出界”幾個字。

民間使用同只允許製造銅鏡,禮器和樂器,其他的一律都禁止使用,包括鑄造佛像。

宋代為了迫使周圍國家,都使用它發行的紙幣,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在宋國和遼國,西夏以及吐蕃等國的邊境地帶,都鑄造使用了大量的鐵錢,借錢的鑄造成本更低,周邊國家要把紙幣換成鐵幣,那損失得更加嚴重。

宋代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傾銷政策,來打擊敵國經濟的。

宋代生產一斤鹽的成本大概4文錢左右,把他們賣給遼國的鹽只要三文錢。而同時賣給大宋百姓一斤鹽的售價,高達三四十文。很多人認為這是宋朝喪權辱國的表現。

其實宋朝向遼國傾銷鹽,打擊的是西夏的支柱產業,因為西夏國也產鹽,他們的鹽質量不及海鹽,但開採成本大概在5文錢左右。宋代向遼國傾銷鹽,西夏國生產的鹽不但賣不出去,就連西夏國的老百姓,都改吃海鹽。

鹽是生活必需品,西夏和遼國大量的購買食鹽,只能使用紙幣,使用銅錢他們就虧得太多了。

遼國也曾自己試著鑄造銅幣,可他們鑄造的貨幣無論是在外觀,還是質量上,都遠不及宋朝鑄造的銅幣,所以遼國在100多年時間裡,只鑄造了500多貫銅錢,這其中絕大多數是新皇帝登基後,鑄造一些年號不同的貨幣,這些錢象徵意義更強一些,基本上不會進入流通領域。

宋代和日本的貿易十分頻繁,宋代大量鑄造銅幣,需要消耗大量的銅,而宋代每年銅開採量只能保持在700萬斤左右,而造銅幣至少需要1萬噸,這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缺口,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鑄造錢幣用得銅,是從日本進口的。

宋代也曾想迫使日本使用紙幣,但最後沒有成功,日本商人在完成貿易後,就會把收到的紙幣,送到衙門裡去交換銅錢,對這種兩頭賺的生意,朝廷焉有不樂意的道理。

由於大量的銅幣湧入日本,這些銅錢就成了日本人的流通貨幣,進而還讓當地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金滅北宋以後,也開始大量發行紙幣,這玩意兒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金國顯然沒有出色的經濟學家,北宋是鑄造多少銅幣,發行多少紙幣。可金國根本不管這一套,一張紙上想印多少印多少。

宋代最大的面額是100貫,可是在金國,這只是個起步價,這幫人,多大的數字都敢往上填,到後來,金國發行的紙幣,10萬貫紙幣,只能買到一個燒餅,已經和廢紙差不多了。

北宋滅亡時,累計發行的銅錢已經超過1。8億貫,發行的紙幣,每年最高也沒有超過2,000萬貫,所以宋代的紙幣政策,一直沒有引發惡性的通貨膨脹。

一個節度使得俸祿,每年也就是2萬多貫,像武松這樣的草莽英雄,傷殘隱退後,朝廷拿出十萬貫錢供養他,是絕對不可能的。

當然,如果武松生活在金國,這點錢就實在算不上什麼了,僅僅夠買一個燒餅而已。

到了元代,忽必烈在和尚出身的“智囊”劉秉忠的慫恿下,於1260年傳旨天下:禁止使用銅錢進行貿易,所有貿易只能使用朝廷發行的紙幣。

元代的紙幣政策貌似也很成功,他不像宋代一樣,鑄造大量的銅錢,為紙幣來背書,但他拳頭足夠硬,心也夠黑。只要發現有人違背旨意,使用銅錢進行貿易。那就對不住了,當場就“咔嚓”一聲,砍了腦袋。

在這種高壓形勢下,紙幣開始正常在市場上流通,元朝發行的紙幣很有特點,紙幣上印了1000多個字,很少有人能夠耐著性子,讀完上面枯燥的內容,也使造假變得更加困難。

元朝的紙幣分為兩種,一種是用絲綢做的,另一種是桑皮紙做成的。絲綢幣是按銀兩來計價的。而紙幣是用傳統的銅錢計價方式。

元朝政府規定,一貫錢相當於一兩銀子,而絲綢幣中,面額最小的就是“銀一兩”。

為什麼說元代的紙幣政策貌似很成功呢,這源於元朝的統治者根本不懂經濟。

1260年元朝開始發行紙幣,可時隔不久,元朝皇帝忽必烈覺得大臣朱清、張暄創辦海運有功,直接賞了他們每人一個聚寶盆,也就是印製紙幣的印版。

都說歷史上和珅最富,其實他那點財富,與朱清、張暄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截止到1286年,朱清和張暄到底印了多少錢,就連這兩個糊塗蛋自己都不知道。反正總數不低於一百億貫,就是這二位的功勞,在短短26年裡,元朝的紙幣貶值了70多倍。

1286年,元朝開始了一場貨幣改革,他們印製了一批新的紙幣,然後下令舊紙幣在市場上禁止流通,只能按面值的百分之二十,去端兌換新紙幣。

武松出家六合寺,得到的十萬貫賞錢,其實就是一堆廢紙

這回可好,所有人的財富都縮水百分之八十,無數家庭因為這次貨幣改革,變得傾家蕩產。

元朝的地盤足夠大,對歐洲和西亞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當年馬可。波羅那廝來到揚州,看到市場上的貿易都是靠紙幣結算的,當時驚訝的他眼珠子差點兒沒流出來。

元朝大量發行紙幣,周邊國家紛紛效仿,波斯的乞合都王朝,印度的杜格拉克王朝,日本的足利幕府,高麗國、泰國等二十幾個國家,都相繼發行了紙幣。

只是他們沒有像宋朝一樣,用實物為紙幣背書,沒過多久,便紛紛陷入惡性通脹的深淵,致使紙幣的信譽一落千丈,這其中也包括元朝政府。

到了元朝晚期,不但朝廷可以發行紙幣,還有十幾個權臣,也把貪婪的目光盯在這塊肥肉上,開始紛紛印製紙幣,最高面值甚至出現過十億貫。

為了挽回紙幣的聲譽,1350年,元朝廷開始大量鑄造銅幣,以一貫銅錢兌換一億貫紙幣的價錢比例,開始大規模回籠紙幣。

即便如此,前來兌換的人也人山人海,朝廷用來兌換紙幣的銅錢,經常會在瞬間就被兌換一空。而且皇帝的做法,也傷害了權臣們的切身利益,在他們的強烈反對下,1354年元順帝下令,停止鑄造銅錢。

結果剛剛有點兒恢復元氣的紙幣,聲譽一落千丈。

老百姓上墳燒紙,都是用一車紙幣換一車冥幣。

武松出家六合寺,得到的十萬貫賞錢,其實就是一堆廢紙

皇帝對普通士兵的封賞,也到了任性的地步。

有一次元軍和紅巾軍在作戰中,取得了小小的勝利。元朝皇帝非常開心,同時賞賜130人紙幣6500萬貫,平均每人50萬貫,而這些紙幣,在市場上甚至買不到一斗米。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顯然沒有從前人的失敗中接受足夠的教訓。單從使用紙幣這一方面來說,明朝比以前所有的朝代更糟糕。

明代自洪武八年開始發行紙幣,也就是公元1375年。

朱元璋沒怎麼讀過書,對貨幣發行更是一竅不通。他只知道,打仗要錢,封賞要錢,修造長城也要錢。可是連年的戰爭,天下已經窮困到極點,所以靠搜刮百姓來錢太慢,要想快速的積累資金,辦法只有一個:印鈔票。

為了讓普通百姓認可紙幣,朱元璋下令停止鑄造銅錢。並下詔書:禁止在交易中使用銅錢。要求軍民商賈,凡持有同權者一律上交官府兌換紙幣。如果有在交易中使用銅錢、金、銀者,以阻鈔罪論處,罰一萬貫,全家充軍戍邊。

由於充軍的人數太多,朱元璋又下令:凡不使用大明寶鈔交易者,斬立決。

武松出家六合寺,得到的十萬貫賞錢,其實就是一堆廢紙

隨心所欲地印製紙鈔的感覺,簡直太好了,錢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朱元璋是叫花子出身,後來機緣巧合做了皇帝,是不折不扣的暴發戶。

窮人乍富的朱元璋,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所以上次大臣時格外慷慨,僅1390年一年之間,朱元璋賞賜下屬的紙幣,就高達9500萬貫。

由於貨幣貶值太厲害,民間以貨易貨的交易十分盛行。

而明代的官員們,也拒絕把紙幣作為他們的單一俸祿,而改用糧食和紙幣一起使用,紙幣可能變成廢紙,但有糧食,就不會餓死人。

明代大臣們的俸祿很低,很多官員,只能拿到四五十貫的紙幣。朱元璋賞賜他中意的人,通常是以10萬貫起步的。

《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恰好趕到紙幣貶值最嚴重的年代。

武松受傷後在六合寺出家,朝廷賞了他10萬貫錢作為獎賞,可以肯定,武松的獎賞,都是以紙幣的形式來支付的。

這些錢如果在北宋年間,就算是宋徽宗昏庸無能,他也不會拿出這麼多錢來賞賜一個草莽英雄,即使宋徽宗答應了,他手下的大臣們也不會同意。

武松出家六合寺,得到的十萬貫賞錢,其實就是一堆廢紙

可如果作者是以古諷今,武松在元末或者明初能拿到10萬貫的賞金。在元末這些錢可以買一張餅。

在明代初期,10萬貫紙幣,理論上可以購買400擔白米,但這種生意沒人肯做。不過武松要儘快把這些錢花出去,因為再等上二三十年,這些錢連個燒餅都買不到了。

TAG: 紙幣銅錢宋代鑄造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