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而不知後半句,真正體現周瑜的胸襟

由 玩來玩去科技 發表于 娛樂2021-08-01

引言:自從經歷赤壁戰爭開始之後,周瑜由於沒有成功將諸葛亮投靠吳國,所以他下令去消滅掉他。就在這時,劉備的妻子死去了,周瑜立刻欺騙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這是為了故意將劉備來到吳國。可是在諸葛亮想出了3個妙計的幫助下,周瑜的計劃輕易地被破解了。隨後,諸葛亮讓周瑜吐血身亡,周瑜在臨死之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之後便死去。

周瑜死了之後,諸葛亮是為了給周公瑾喪哀,親自到了東吳。表演了一處“貓哭耗子,假慈悲”的戲劇。透過這個典故,能夠表現出諸葛亮的機智、敏捷和大度,與此同時還能將周瑜的形象表現得如出一轍。

不過,這只是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小部分情節,和歷史並沒有多大關聯。就讓我來帶領去探索一下歷史當中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吧。首先通過後半句就夠感受出來,這才是關鍵所在,用來對周瑜胸襟的誇讚。

世上大部分都聽過“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吧,那麼後半句是什麼呢?其實後半句是對周瑜的讚美,那便是“君未歸,孤何安”。

赤壁之戰的過程中,諸葛亮接收到劉備的命令和吳國去對抗曹國,然而剛到東吳的時候,諸葛亮就先用智慧激勵周瑜,並且準確的猜想到孫權的陰謀,說是要動東吳聯合劉備去對抗曹操。

在這之後,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出來,讓周瑜是羨慕嫉妒恨,其中愛的地方是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恨的地方是不歸東吳所用。嫉妒的地方是他的學識。但是周瑜還是十分敬佩諸葛亮的。

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內容中,周瑜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都是敬佩的。周瑜想要請東吳效力的諸葛瑾來勸說他的弟弟諸葛亮能夠留在東吳,可惜並沒有實現。當週瑜死去之後,諸葛亮受到趙雲的逼問之下,表現出了不能為東吳效力感到可惜。

周瑜之所以恨諸葛亮,那是因為不能夠將諸葛亮效忠於東吳。“君未歸,孤何在”的意思便是諸葛亮沒能夠來為吳國效力,周瑜怎能安心的離開。

這實際上是用來表達不能將諸葛亮這種人才用歸於東吳而感到惋惜。周瑜這種行為並不是心胸狹隘之人。其實在我國曆史上,周瑜是一個非常大氣的人!

所以周瑜並不是斤斤計較的人,並且周瑜還是個外貌精緻,形象文雅,更是對生活十分的有品味。他不僅善文還善武,他頑強拼搏、氣勢高昂,其中赤壁之戰就是他帶領的。

在我國曆史上,周瑜和諸葛亮兩個沒有什麼不友好的事情,更沒有當面交過戰,從赤壁戰爭開始到周瑜因病去世為止,諸葛亮一直在處理後勤工作,並沒有和周瑜見面。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而不知後半句,真正體現周瑜的胸襟

所以透過這樣的對比,《三國演義》是個經典的代表作,但是這本書的本身是小說,並不能和歷史完全一樣,裡面的許許多多的情節都是作者修改過的,和歷史並沒有多大關聯。

我們再說說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周瑜死前的這句話;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是,既然有了我周瑜,何苦再有一個諸葛亮啊!才氣過人的周瑜和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諸葛亮本應是靈魂契合的一對,可歷史上的記載卻把周瑜寫成了一個善妒的小人。

周所周知,周瑜是一個愛賢之人,必定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所以他和諸葛亮並沒有嫌隙可生,許多必勝之戰都是周瑜統領的,想必周瑜定是一個心懷大志,不會因為旁人的才智優於自己就去置他於死地,更不會加害於他人。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而不知後半句,真正體現周瑜的胸襟

結語:其實我們細細考究歷史,我們會發現,這句“既生瑜何生亮”的來歷並不來自於真正的歷史,而是來自小說,而我們對周瑜的刻板印象,也大多數來自後人的杜撰。既然是小說杜撰,就說明不是完全紀實。

如果我們單單對這句古話去理解,既生瑜何生亮,既然有了我周瑜一世英名果敢,為什麼還要有諸葛亮呢?但如果我們在去聽不為人所知的下一句“君未歸,孤何安”我們就也許明白了,周瑜並不是嫉妒他的才能,而是對生活常態的一種惋惜吧。

TAG: 周瑜諸葛亮東吳何生亮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