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臺灣電影《當男人戀愛時》,票房爆棚,口碑兩極分化

由 愛吃年糕的皮皮蝦 發表于 娛樂2021-08-01

六月電影票房中,《當男人戀愛時》一騎絕塵,連續拿下當日票房冠軍。

作為改編電影,本片加入了諸多臺灣本地元素,生活細節豐富,臺灣的市井氣息撲面而來。還有臺灣電影中常見的情緒,小人物的無力與迷茫,有錢人的紙醉金迷,社會的空洞,都觸動人的心絃。

人物情緒激烈,舉止誇張,卻反映出真實的心理活動。沒有歸宿,沒有前途,唯有一腔熱血,也只能毫無目的地活著,毫無意義地死去。

這樣的人生故事,喚起了許多人的點滴回憶。青春的迷茫,指引的缺失,情緒的崩潰,對愛的渴望。

本片的情感處理也非常到位,極富戲劇性,令人潸然淚下。即使有了愛情,因為生活的不幸,性格的缺陷,感情也顛沛流離,美好終究破滅。

沒有對人物的美化,編劇力求真實地塑造了一個混混形象。他會用香爐砸自己的頭,會舉止出格,會因為一個吻想入非非。生活有了一點希望,他卻一擲千金,在賭博中失去兩人的全部積蓄。

對人物性格,電影中也有充分的解釋,這使男主的人物立得住腳,非常飽滿,容易打動觀眾。

片中的愛情,也是缺乏細膩的,非常直接,也有些單薄。這樣的愛情,折射出當下愛情普遍的虛無,商品社會下,情感的蒼白。情節可謂是寫進心裡,令人觸景生情。

邱澤的演技尤其出色,在簡單的劇情中,表演時而激烈,時而壓抑,充滿爆發力和層次感,非常生動,又很自然,非常有感染力。

但情節上的毫無美化,也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反感。男主內心向善,行為卻被外界影響,從而做出毫不單純的舉動。不僅如此,他進入女主的生活,卻由於性格原因,忽視責任,釀成大錯,沒有給女主帶來更好的生活,反而使她過得更加艱難和不幸。

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下,這種情節非常合理,觀感上卻令人不甚愉悅。因為在愛情中,受到欺騙和損失的人,實在太多。本想感受愛情的美好,感受內心的缺失被填滿,付出很多,卻受到傷害,因此懷疑愛情。

在生活中,許多不幸的人,即使生活艱難,依然認真地活著,心懷希望。外界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即使不幸,人們依然想要幸福,想要好的生活。

就像網友評論:“一個過得不好的人,不該讓另一個人過得更差。”這裡其實體現出了價值觀的差異,對情緒的不同理解。一些人關注情緒釋放的快感,而另一些人,關注的是情緒過後留下的東西。

即使一個人值得同情,也有魅力,他的所作所為,依然會有後果,也會傷害無辜的人。另一個人即使平凡,也依然有獲得幸福的權力。

本片在愛情上過度渲染,這也符合商業電影的流程。但感情渲染之下,掩蓋了主創的不客觀。在感情中,付出少的一方所得更多,更努力的一方所得更少,這無疑是不公平的,也是有偏向性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所得多的一方,也可能會是所得少的一方,影片自然無法讓所有觀眾得到滿足。

且在良性的社會價值觀中,負責和努力,都是值得提倡的。愛情,意味著付出,意味著責任,而不是放縱和衝動。就像《碟中諜3》、《速度與激情4》中,為了家庭,主角告別了冒險和刺激,歸於平淡的生活。這樣的情節,雖然沒有戲劇性,但格外動人。對美滿家庭的渴望,始終深植每個人的內心。

本片中,感情和理想中背道而馳,沒有深摯的表達,沒有儀式感,只有不禮貌的舉止和不負責的舉動。雖然兩個人都有著真情實意,他們的感情,卻不是《泰坦尼克號》那樣的純粹愛情,而是市井中複雜而艱難的溫暖,是不幸中的一點花火。

這樣粗淺的愛情,卻成為男主一生中難得的光明,這無疑體現出影片中社會的悲劇性,體現出人生的艱難,和幸福的不易。

從《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這些當代臺灣電影來看,可以看出底層生活的不幸,而這種創作環境,使臺灣電影人善於刻畫悲涼和憤怒。

悲涼氣氛下的真摯感情,構成了“臺灣新浪漫電影”的風格,也反映出了臺灣的社會現狀。

TAG: 愛情本片電影臺灣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