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火箭發射時沒有因為摩擦空氣燃燒,返回時卻燃燒了,這是為什麼

由 聊娛樂不人卦 發表于 娛樂2021-06-18

飛行器(載人航天器、貨運飛船、返回式衛星、火箭殘留物等)返回時像一團火球一樣熊熊燃燒,很多人都認為是飛行器與空氣摩擦導致的燃燒,其實是不對的。

我們從地面上發射一顆火箭,當它穿越大氣層的時候,基本上看不到箭體燃燒。然而當飛行器從外太空返回穿越大氣層的時候,人們就會看到艙體表面劇烈燃燒,像一顆耀眼的流星一樣劃破天空。那麼,同樣是穿過大氣層,為什麼去程和回程時的狀況卻大不一樣呢?

第一、發射和返回時的速度不一樣,壓縮空氣產生的熱量也不一樣。

首先我們要說明一點,飛行器在高速狀態下確實會與空氣發生摩擦,摩擦當然會產生熱量。但是導致飛行器燃燒的熱量卻絕大部分來自於被壓縮的空氣,空氣內能在巨大的壓縮比下轉化為分子動能,在空氣分子的相互碰撞下又轉化為熱能。我們舉個例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打氣筒,打幾次氣以後筒體就會發熱,這個熱量就主要來自筒內被壓縮的空氣。

火箭從地面發射時的速度是逐漸加速的,穿越大氣層時的速度也就在2-3公里/秒之間。飛行器從太空進入大氣層時的速度則是第一宇宙速度,即7。9公里/秒。兩者差異巨大,火箭發射時對空氣的壓縮不劇烈,產生的熱量不足以使箭體燃燒。飛行器返回時就完全不一樣了,在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動下,飛行器會劇烈壓縮前方的空氣,從而產生巨大的熱量,熱量無法瞬間擴散,就會導致飛行器外殼劇烈燃燒。

而且,在壓縮和加熱過程中還會產生強烈的激波,作用於飛行器內部,一些結構鬆散的飛行器承受不住巨大的激波衝擊,就會在空中解體,比如一些進入大氣層中的隕石一邊燃燒一邊解體。

第二、火箭在發射時和返回時的執行軌跡不一樣。

火箭在發射時是從下往上走,大氣密度越來越低,產生的壓縮效應就越來越弱。火箭在返回大氣層時是從上往下落,大氣密度越來越高,產生的壓縮效應就越來越強。

同時,火箭是垂直往上發射的,這種發射方式使得箭體與前方空氣的接觸面積最小。火箭返回大氣層時則是採用“打水漂”的方式,儘可能地讓它增大與前方空氣的接觸面積,以便把速度降下來。箭體與前方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壓縮效應就越強烈,產生的熱量也就越多。

第三、火箭在發射時有整流罩的保護,而返回時則沒有整流罩的保護。

火箭發射時沒有因為摩擦空氣燃燒,返回時卻燃燒了,這是為什麼

火箭在發射時,為了保證其所攜帶的裝置儀器的安全、確保發射任務成功,會在保持火箭氣動外形的同時,在它的頂部安裝一個整流罩。這個整流罩是由特殊材料製成的,具有耐高溫、耐燒蝕的特性,在火箭發射時能夠充當火箭的防火鎧甲,避免讓火箭燃燒起來。

火箭發射時沒有因為摩擦空氣燃燒,返回時卻燃燒了,這是為什麼

當火箭飛出大氣層以後,整流罩就會沿著箭體縱向分成兩半並被拋開,完成它的使命。所以在火箭返程時,就沒有了整流罩的保護,箭體失去了耐高溫、耐燒蝕的特性,在強烈的空氣壓縮效應下熊熊燃燒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TAG: 火箭飛行器大氣層發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