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如何從神童成為大師——《遇見莫扎特》

由 楠得一鑑 發表于 情感2021-04-23

從醫學的角度上來講,有一種方法,可以緩解疼痛,可以改善情緒,減輕抑鬱,可以讓人鎮靜放鬆,有益於睡眠,甚至還可以改善我們的免疫功能,這種方法就是聽音樂。

尼采說,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我們今天,誰要講的這個人物就是跟音樂有關,哪怕你對音樂一竅不通,你也一定知道這個名字。

莫扎特,古典樂史上的傳奇人物,3歲學音樂,6歲開始作曲,11歲完成第一部歌劇……像貝多芬,還有像巴赫,他們寫過所有的音樂題材,唯一沒有寫過的就是歌劇,但是莫扎特是交響曲、協奏曲能寫,還是歌劇大師。

他說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個人的,我把歡樂注入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歡樂,是的,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遇見莫扎特》封面

【作者介紹】

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

英國知名記者和通俗史學家。他出生於1928 年,高中畢業於一所天主教獨立學校,後就讀於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20 世紀50 年代,他就成為撒切爾夫人的演講撰稿人之一。

他著超過40 本圖書,涉及時政、藝術、宗教、旅遊和歷史等。部分中譯作品包括《知識分子》《摩登時代》《喬治·華盛頓傳》《創作大師》《英雄》《時代的印記》《丘吉爾》《美國的歷史》《藝術的歷史》等。

2016 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以表彰其在文學上的貢獻。

正文部分只有180頁,主要講述的就是莫扎特從神童到音樂大師的美好人生。莫扎特1765年1月27日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1871年12月5日去世,還不到36歲。莫扎特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的一生是充實,沒有虛度過的,甚至可以說他短暫的一輩子活出了別人的兩輩子,甚至更多。

書中講述了莫扎特作為神童的青少年時期,作為宮廷樂師的薩爾茨堡時期,以及作為自由職業音樂家的維也納時期,作者也結合莫扎特音樂的主要題材,包括宗教音樂,室內音樂,歌劇,協奏曲,交響曲等等,列舉了其中重要的作品《G大調絃樂小夜曲》以及他個人的個人最喜愛的作品。

在讀這本書的同時,除了對音樂製作的過程當中的一些瞭解,我個人也對莫扎特的父子關係,夫妻關係,事業,財務這幾方面,有了新的思考。下面我就這幾個方面跟大家來一起分享,關於莫扎特的奇蹟人生幾個片段。。

一、

原生家庭

在莫扎特的兄弟姐妹當中,7個孩子,只有他跟姐姐南內爾,活了下來。他的父親對他們姐弟兩個的培養是極其用心的,他的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獲得了一個哲學學士。非常博學,他熱愛音樂,成為了當時最博學的音樂家之一,他的專長是小提琴。前途一片大好,但她為了子女的未來,放棄了自己熱衷的音樂事業,他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了一流的大鍵琴演奏家,這種大鍵琴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古鋼琴。在培養莫扎特的過程當中,很快他意識到他是在撫養一個天才。

有人說,如果沒有父親的幫助,莫扎特自己能否成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我們無法定,但莫扎特的成長離不開父親是確定無疑的。

雖然整本書都是在講莫扎特的人生,但是在這個環節我想就莫扎特父親對他的培養這一方面跟大家再進一步聊一下。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當中,男性在社會經濟生活當中占主導地位,使得父親角色受到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格局和傳統角色觀念的影響,因此父親往往是以事業為重,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很多父親這樣認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東跑西跑,哪有時間照顧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親角色的事情,這些藉口推卸了父親教育責任,漸漸的就不瞭解孩子。

但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階段,心理性別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男孩子和女孩子來說,父親陽剛的氣息和母親溫柔的氣質是截然不同的,父親帶領的是非常必要的,而孩子對於來自父母雙方不同的意識是很敏感的,所以父母雙方的共同關注和培養孩子才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會看到父親帶出來的孩子往往會比母親帶出來的孩子更為聰明能幹,這是因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親比較寬容,大度,隨和開朗,加上精力充沛,喜歡活動,而且常變換花樣,在思維上善於邏輯推理,在處理問題上善於揣摩孩子的行動和動機,在解決問題上面善於用一些較快較輕鬆幽默的,風趣的語言去教育孩子,這樣孩子就會變得更積極活躍,樂觀,自信,喜歡鑽研。

書中莫扎特的父親,很顯然和親子關係做得是非常的好,他要求跟莫扎特成年以後,還要經常的去跟莫扎特書信往來,直到莫扎特結婚以後,書信往來雖然少了,但是字裡行間滲透著老莫扎特。父親對小莫扎特的愛。

所以現在的家長不要再去責怪孩子,為什麼沒有別人家的孩子聰明?所有的父親都應該在行動起來,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只要有心並行動,就能培養出神童一樣的孩子。

二、

樂器大師的工作

莫扎特的一生實在是太短暫了了。他過早的離世,成為音樂史上的一個悲劇。但是他給後世留下的數量龐大的音樂作品,比百分之八九十的其他作曲家的產量都要多的多,李斯特就評論說,莫扎特實際寫下來的音符比一個訓練有素的抄譜員一輩子寫的還要多。對莫扎特一生的作品進行盤點,會讓人眼花繚亂,除了他給教會創作的幾十部彌撒曲、連禱歌、聖母贊主曲,有7部大型歌劇,16部其它歌劇,58首詠歎調,61部交響曲,219首舞曲,23部鋼琴協奏曲,以及其它數量龐大的作品。非常的高產

莫扎特的創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少有修改,一次成型,每一篇樂譜上都是乾乾淨淨,清清晰晰。除了音樂創作,莫扎特對各種管絃樂器你是瞭如指掌。比如說,他了解長號,短號,單簧管,雙簧管等等這些樂器的優勢與短板,以至於他在作曲的過程當中可以發揮這些樂器的極致。

莫扎特樂於利於自己掌握的內部知識來創造出魔法,尤其明顯的體現在他為原號所寫的樂曲當中。事實上袁浩是一種粗糙的,威嚴的樂曲,為了展現原好豐富的表演技巧,演奏者需要調動整個身體,朝特殊的號嘴,注入或長或短的氣息,放鬆或調整下唇,利用舌尖開合吐音調整吹奏的角度,或者把左手伸入號口,用手阻塞,號口裡的手型和位置對於吹奏出優美準確的音符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張開手,握拳,伸手以及特別的方式,移動手指等等。

書讀到這個部分我忽然想到,莫扎特就是18世紀的高階管理者,我們試想一下,在一個團隊當中,如果我們要去完成一個新的專案,管理者需要知道員工的優勢和短板去找一些這樣的員工進行互補,推動專案的前進直至完成。

我們在要求管理人員的時候,要求他們做到:

創新方面:在面對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進行科學決策並相應的調整生產經營方向,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對公司內不合理的制度,結構進行改造創新。。

組織能力方面:具備全域性觀,善於瞭解情況,發現主要事件能夠協調目標和各種資源以及獲得最佳的解決方案。

人際協調能力方面: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與他人和睦相處,具有像磁鐵一樣的吸引力,有領導的才能,這三個方面不正是莫扎特,全都具備了嗎?

莫扎特在作曲的時候,不正是發揮了他這些點,不斷提升他的創新、協調、組織能力嘛。

三、

個人形象

他是一個極其講究穿著的傢伙。去世之後,他的遺產登記表上顯示,他有5件雙排扣長禮服、3塊布料、1塊本色棉布、1塊綢緞;用黑色布料做的1套西服套裝和1件帶毛領的雙排扣長禮服;2件厚大衣、4件馬甲和9條馬褲;3雙靴子、3雙鞋和2頂帽子;9件襯衣、8條襯褲(內褲)、9雙絲質襪子以及無數小的外套,外加18條手帕。這在當時是一箇中上階層的人オ有的服裝行頭。除此之外,我們還聽說,理髮師每天上門為他梳理頭髮,他還經常去飯店和酒館大快朵頤,去郊區旅行住店,喝“美味紅酒”和“冰鎮賓治酒”。

我們通常都會說自己不會以貌取人,但實際上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的65%的資訊都會來自非語言的交際,這些非語言的交際,就包括外表,行動,體態,傳遞給對方的一些資訊,在印象形成的過程中這第一印象,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曾經看到一個關於形象管理的一本書,書中有一個新實驗,就是實驗人故意將一杯硬幣忘在電話亭裡,然後離開,有人走進電話亭準備打電話的時候,實驗人員就敲門,就問我對我剛才在裡面打電話時落下一枚硬幣,您看一下有沒有,實驗人員採用不同的形象一個是穿戴整齊乾淨乾淨,一個是穿的破破爛爛,但結果證明穿戴整齊著,硬幣歸還率為77%,衣服破爛者硬幣歸還率為38%。

所以一個人的形象也是開啟和發展事業的敲門磚在這裡,把莫扎特的形象跟大家簡單的簡述了一下,就是想要給大家一個分享,人靠衣裝馬靠鞍,關於你的形象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大家不要忽視自己的形象,給周圍帶來的影響,就算我們一言不發,也會在無意間把各種各樣的資訊傳遞給對方,有好的方面,自然就有壞的方面。

後面

這本書中還記錄了他一生中在交朋友方面都沒有遇到過問題,他是個愛開玩笑並且十分快樂的人。海頓、貝多芬這些偉大的音樂家都很有可能也隨他搬來倫敦,可見他的身邊圍繞著的能一起切磋的音樂同道中人有多少。

這也是莫扎特的音樂受人歡迎之處,它給人們增添了許多快樂。作者認為莫扎特是一個天性快樂的人,認為追求快樂天經地義,沒有理由阻止人們享受一小點純真的愉悅。

莫扎特令人惋惜之處在於他去世時年僅35歲,他音樂能夠一直長盛不衰,也是因為裡面傳遞出來的歡快和樂觀,寬恕和接納的精神,這些也正是莫扎特短暫人生的靈魂呈現。

TAG: 莫扎特音樂孩子父親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