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科學家首次發現中子星爆發,每秒轉動400次,瘋狂吞噬周邊恆星

由 半瘋半顛半輩子 發表于 汽車2021-06-25

環球網6月4日最新訊息,美國天文學會於6月2日召開了研究會議,並在該會議上發表了一項關於中子星的新研究。根據研究報告,該研究首次觀測到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是人類天文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那麼此次發現的中子星到底一種什麼樣的天體?科研人員如何發現它的爆發過程呢?

此次發現的中子星是什麼天體?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此次發現的中子星編號為SAX J1808。4-3658,是一顆有特殊“待遇”的中子星。關注天文動態的朋友應該大概瞭解中子星,這是一種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因此能產生極強的引力來吸引周圍的氣體塵埃、衛星和行星,甚至是恆星。除此之外,中子星的自轉速度也非常快,每秒鐘可以轉動200次以上。

而這次研究目標SAX同樣具備中子星的特徵,經過觀測和研究它的自轉速度達到了每秒鐘400次左右,其質量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資料可以衡量。但憑藉著以往科學家對中子星的認知,SAX的質量應該不低於同類。一般的中子星物質捧一把在手上,重量就相當於4座珠穆朗瑪峰,因此SAX中子星的重量也是達到常人難以想象。

科研人員如何觀測到中子星爆發過程?

參與此次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因此有機會動用不同國家天文臺的裝置,其中就包括了NASA的Swift X天文臺以及國際空間站上的NICER儀器。該國際團隊的其中一位研究人員古德溫對他們的研究大致過程進行了介紹。

一開始他們的研究重點確實放在了中子星上,準確來說應該是“增值中子星”。增值中子星指的是能夠不斷吸收同軌道上恆星物質來讓自身增值的中子星,而在研究團隊持續觀察了數月之後,他們發現了SAX中子星存在螺旋運動的趨勢,而且溫度也比之前高許多,最終在研究人員的密切關注下SAX爆發了。

科學家為何要研究中子星?

中子星普遍距離太陽比較遠,SAX中子星距離太陽系也至少有1。1萬光年,那麼研究這些中子星有何意義呢?相信這是大多數讀者的疑惑。實際上研究中子星不僅僅是對這類天體進行了解,還對於其他方面的研究有促進作用,例如研究引力波和行星重金屬的來源,甚至可以涉及到恆星系和宇宙的起源。

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子星,是宇宙的標杆

當一顆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由於質量達不到形成黑洞要求時,有可能就往中子星的方向發展。如果給黑洞、中子星和白矮星排個序的話,那麼中子星位於中間,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例子。但科學家透過對中子星中的脈衝星發出的脈衝訊號,可以獲知地球在銀河系的大概方位,在宇宙中的大概位置。簡而言之,它就是確定位置的標杆。

參考資料:

環球網 6月4日 《天文學家首次觀看到一顆中子星的爆發過程》

TAG: 中子星SAX研究爆發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