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千古絕對: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網友的下聯堪稱經典,流傳至今

由 如果話旅遊 發表于 汽車2021-06-22

古文中提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現代人說話雖然不像古代人那樣講起話來文縐縐的,但是現代人說話也比較幹練。一提到中國文化,現代人就會用4個字來評價,那就是博大精深。的確如此,中國文化有很強大的靈活性,這樣強大的靈活性也就是中國文化的最大魅力所在。

在1928年之後,我國人民就開始想著要不要加入拉丁文化,來更好的襯托中國文化。也就是說在使用漢字的同時也要加上拼音,當時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覺得中國文化已經有很強大的靈活性了,魅力已經至高無上了。這時候還要加上拉丁文,就有一種畫蛇添足的感覺。

從這一爭論當中,大家就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可能都不算太恰當。而如何更好的去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實對聯就是最好的方式。

有這樣一幅對聯,上聯提到: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這一上聯其實就做的比較巧妙了,前面交代的是因果關係,後面又用到了兩位歷史人物去表示鳥的困惑,而且用的比較恰當。既然上聯都如此精妙絕倫了,那麼下聯該如何對才能出彩呢?

1478年,明朝有文人墨客對出了這一對聯的下聯:龍困海底,惱呂蒙非是陸遜。這裡需要解釋的一個字就是呂,呂蒙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將軍,但是在這副對聯當中,呂是通膂。現代文的意思就是脊椎的意思。所以聯絡起整副對聯的下半聯解釋的話,就是說龍之所以被困在海底,是因為脊椎不方便。所以才不能夠在陸地上生活。也就是說龍生活在海底,並不是因為陸地上不好,而是因為自己的脊椎不允許。

但是仔細去看這幅下聯,對比上聯的內容來講,關係似乎就顯得並不是十分恰當。甚至呂蒙和陸遜之間的聯絡,也並不十分緊密。如果強硬放在一起的話,那麼就會有一種很牽強的感覺。所以明朝人對出來的這一下聯,在當時的爭議性也比較大。很多人都會覺得上聯和下聯的文筆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略顯勉強。

1742年,當時清朝人也針對了這一上聯作出了下聯的迴應:人居山蜀,虧臥龍早入水鏡。其實這下聯,如果讀者沒有一點三國常識的話,很容易就不知道這幅下聯到底是在講什麼。水鏡其實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的一位文學家,名字叫做司馬徽。而司馬徽和臥龍之間的關係,就相當於是師生或者是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係。

然後聯絡起這幅下聯的整句話,意思可以解釋為:諸葛亮進入了蜀漢,並且被重用的原因,就是因為司馬徽早就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才能。所以對外宣傳,為諸葛亮之後進入蜀漢的權力中心,鋪墊了後路。不得不說,中國文化的靈活性,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語言和文字來講,的確要出眾太多,而對聯就是最好的闡釋方式。

TAG: 下聯上聯對聯文化司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