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識人在有福之人的身上,往往有這四個特徵

由 諸葛觀天下 發表于 汽車2021-05-18

文/唯晨

俗話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這句話只適用於年長之人,也許一個人年輕時的成敗可以歸結於運氣,但人過中年之後若還將成敗歸結於運氣,那可真是太窩囊了。

同樣,一個孩子的漂亮多半受父母所賜,但一箇中年人的魅力只能憑自身能力。

網上曾流傳這麼一句話:“20歲之前不漂亮可以怪父母,20歲之後不漂亮要怪自己。”

一個人若在成年後還不懂得往思想裡注入“東西”,那麼他將很快活成人流中的行屍走肉。

沒有閱歷的人很難擁有福氣,閱歷是從歲月中沉澱下來的智慧,擁有智慧之人才不會讓自己的生活生出太多的不順心。

所謂福氣,並沒有具體的標準,不過是圖個順心。

在有福氣之人的身上,往往有這四個特徵,普通且不易發現,卻很是實用。

生活中的和善者有兩種,一種是打從心底的和氣,另一種則是被生活所迫的不得不和氣。

雖然兩者給人的感覺都是慈祥和善之人,但他們的感覺卻截然相反,樂觀積極者的和善發自內心,所以與人為善對他們來說屬於本色出演,絲毫沒有壓力。

而悲觀消極者的和善對他們來說完全就是折磨,被生活所迫不得不低頭,所以在表面和善的背後是堵心的煎熬和憂愁。

不能否定,生活中與人為善者總比冷漠寡淡者更容易交到朋友,但若和善的過程本身就是煎熬,那麼盲目的與人為善倒不如先去培養自身的積極樂觀。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若是在做不到為人和善,那就靜下心來多讀幾本書,讀書是積累智慧的行為,有了智慧的積累,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大氣積極,哪怕最終仍舊做不到平易近人,但至少身上有了書卷氣,一樣可以維繫社會關係。

為人和善是結果,樂觀積極才是根源,福氣很聰明,它們從來都會透過表象看本質,這就是為什麼並不是所有的“為善”之人都能擁有福氣。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人是群居動物,無論一個人多麼內向,多麼願意一個人待著,他始終是無法長久一個人待下去的。

拒絕是人生中必學的一課,有的人早早便學會了拒絕,有的人卻一輩子都不懂如何拒絕。

從小我們就被老師和家長要求“懂得分享”,甚至很多人還會直接將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定義為“不懂事”。

但從沒有人教過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停止分享,於是很大一部分人一輩子都在老老實實地遵守小時候的規則,他們努力地懂事,無論自己樂不樂意,事情合不合理,從不拒絕,麻木讓他們的人生充滿溝壑。

不少人會把“吃虧是福”掛在嘴邊,一類人是受委屈後的自我安慰,另一類人則將它打造成麻痺別人的稱手武器。

“吃虧是福”說的並不是真的吃虧,而是懂得謙讓,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大方向不偏的基礎上,稍微給出點讓步,不斤斤計較,這是大氣是福氣。

若在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上還有人勸你吃虧是福,那就直接將這份“福”讓對方全部吃下去好了。

有福之人不僅敢於拒絕不公平,還擁有分辨何為不公的能力,吃虧不一定是福,懂得拒絕之人,才有機會迎來真正的福氣。

老話中除了“吃虧是福”還有詞叫“難得糊塗”。

糊塗有什麼難得的呢?這世上拎不清的人一抓一大把,反倒是拎得清的人才是難得之人,可老話偏偏將“糊塗”奉為上品。

其實這句話中的“糊塗”並不是真的糊塗,而是大智若愚的意思,是“看破不說破”的高境界。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不在少數,人若顯得太聰明,很容易引起共事者的防備心,這就會導致人際關係中的不順暢。

反而是那種表面上看起來糊里糊塗,內心卻通透清晰之人更受歡迎,糊塗並不是心裡沒數,而是多做少說,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心底有數嘴上有門。

老子告誡世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人若想留住福氣,就不能將一切都表現的淋漓盡致,糊塗才是智慧。

識人在有福之人的身上,往往有這四個特徵

又是那個老話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

沒有人知道它具體的意義是什麼,但似乎所有人都知道活著必須賺錢,賺錢也是為了活著,彷彿人這一生最大的事情就是賺錢。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無論是人還是鳥,大家都在耗盡生命四處奔波,只為了討口吃的,於是漸漸的迷失了方向,從為了活著而賺錢,發展成為了賺錢而活著。

讓旁觀的我們來說,他們都是太傻,人都沒了要錢做什麼呢。

然而人的特點就是如此,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看別人的悲劇時像個大師,在自己的生活中格外無知。

有福氣的人雖然注重賺錢,但他們更注重養生,懂得身體是一切的根本,不怕生活不夠甜,就怕它在足夠甜的時候沒機會去品嚐。

保重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今日話題:一個人的福氣取決於自身嗎?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援,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TAG: 福氣和善吃虧糊塗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