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由 銘耿聊歷史 發表于 汽車2021-05-17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損失兵力的多少,而在於自此以後再也看不到匡扶漢室的一天。

《三國演義》借劉備替關羽報仇一事引出了夷陵之戰,當然不能否認在正史中劉備攻打荊州有對關羽的感情因素,但絕對不是主要因素。

這就得從劉備為何一定要發動這場對吳戰爭說起了。

這一拜,真誤事?

隆中對計天下

我們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給請了出來,諸葛亮也不含糊,在茅廬中就替劉備如何匡扶漢室進行了詳細的規劃,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在諸葛亮的設想裡,劉備佔據荊州一部分,進而攻略益州、漢中,待站穩腳跟,北方出現變故之際,從漢中、荊州兩路大軍齊出北伐,天下可定。

隆中對

這個設想乍一看簡直不要太完美,而且在呂蒙“白衣渡江”前都在朝著諸葛亮的設想發展。

但實際上只要細想之後就會發現其實隆中對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完美,它的先決條件有很多。

一是劉備要同時佔據荊州和益州,二是北方出現變故。我們先來看第二個,北方出現變故,那無非就是要等曹魏內部出現混亂,要麼出個昏君,要麼政局不穩,兵變四起。

呂蒙白衣渡江

這個條件實際上就已經非常苛刻了,看看歷史就知道了,諸葛亮不僅沒有等到北方出現變故,蜀漢先一步出了個劉禪。

這就是隆中對的一大問題所在,它是在己方處於完美狀態下的一個設想,根本就沒有考慮自己一方問題,這或許和諸葛亮比較自信有關。

再來看益州和荊州的問題,益州是諸葛亮替劉備找的一條後路,巴蜀天府之地,就算不能一統天下,偏安一隅還是沒有問題的。

三國

至於出漢中,一舉定天下,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這個估計諸葛亮自己心裡都明白。畢竟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看,劉邦是第一個出漢中定天下的人,也是最後一個。

由此可見這條路的難度有多高,而且劉邦當年之所以能走這條路完全是因為他在關中的根基和對手太弱,而劉備面對則是如日中天的曹魏。換言之,如果當年項羽坐鎮關中,劉邦這輩子都別想從漢中出來了。

所以出漢中多天下是根本不現實的,至於諸葛亮為何在明知不可為還執意出漢中北伐的原因我們後面再說。

劉邦出漢中

先來看荊州,既然出漢中這條路走不通,那麼北伐定天下就只有荊州這一條路了,荊州乃四戰之地,除了扼住東吳咽喉之外,北出宛城也可以直接威脅曹魏腹地中原。

這從關羽“水淹七軍”後把曹老闆嚇得想要遷都也能看得出來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

其實劉備都不需要佔領一個完整的荊州,只需要一個出江口給他集結兵力就成,因此劉備若想匡扶漢室,至少要在荊州有一個橋頭堡。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關羽水淹七軍

這也就是隆中對,諸葛亮給劉備計天下中最重要的部分,劉備也不是憨憨,對於諸葛亮給他畫的大餅,他倒是看得很透,也知道其中的關鍵在哪,所以在得知關羽丟了荊州後的第一時間就不顧反對要奪回荊州的原因。

而諸葛亮沒有制止也是因為這個因素,若是劉備當時連這點魄力都沒有,那諸葛亮就真的看錯人了,畢竟誰也不想跟隨一個胸無大志,只想偏安一隅的主公,尤其是有能力的人。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亮子

為何出漢中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這還得從劉備和曹老闆爭奪漢中那會說起,漢中的重要性劉備和曹老闆都知道,於是在那大打出手,最後劉備勝了,奪取了漢中的土地。

但曹老闆也沒輸,他把漢中人口遷了個七七八八,也就是說漢中當時的勞動力非常有限,勞動力少就意味著想要靠漢中就地補給北伐部隊基本不可能,還得從成都平原長途補給。

反觀曹魏一邊,只需要堅守不出,不給蜀漢有大量殲滅自己有生力量的機會,蜀漢遲早要因為補給不足自己退走。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漢中和關中之間的天塹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不管是司馬懿還是郭淮,面對諸葛亮北伐時都是秉承這一理念,所以諸葛亮一次次無功而返。

退一步說,就算諸葛亮真從漢中北伐成功了,奪取了關中之地,其實作用也不大。

這裡可能有朋友要說了,既然困擾蜀軍的是後勤補給問題,那麼奪下關中後這個問題不就得到解決了嗎?之後奪取天下也就順理成章了。

事實上,早在西漢末年那會,不管是王莽還是後面的綠林軍、赤眉軍已經把關中禍害了個七七八八,就算到了東漢末年元氣也一直沒有恢復,再往後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算好些,這也是劉秀和司馬炎定都洛陽而非長安的原因。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把馬超韓遂換成曹魏就是蜀漢的局面

也就是說關中也沒辦法徹底解決蜀漢就地補給的問題,而且關中也並非那麼好守,雖然說只需要守好潼關等重要關隘就行,但山西幾十公里的黃河防線也不是說就不用防守,何況隴右還在曹魏手中,蜀漢到時候就是腹背受敵,而且補給線更長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沒有被諸葛亮採納的原因,因為就算蜀漢奪取了關中也沒有多大意義。

既然如此,那諸葛亮為何還要一直北伐?接下來我們就來看這個問題。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子午谷奇謀”設想

?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上面說過,就算蜀漢奪取了關中作用也不是太大,所以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根本就不是關中,而是隴右。

一旦蜀漢奪取了隴右,那麼蜀漢在沒有荊州的情況下也算有了可以和曹魏一爭的實力了。

首先就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蜀漢補給的問題,隴右雖然不是什麼糧食產地,但河西走廊一帶還是可以種植的,重要的是隴右人口基礎要好於漢中和關中。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隴右位置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為蜀漢提供馬屁這種重要的戰略物資。

再者,從隴右到關中可就不像從漢中走那麼難了。屆時曹魏就真的被威脅到了,不能只是一味的堅守不出了。

而且隴右到關中能走的地方就多了,曹魏的防線也就長了,到時候,補給線反倒成了曹魏該頭疼的問題了。

這就是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的原因,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再次看出諸葛亮不僅在政治上能力突出,戰略眼光還是可以的。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諸葛亮

?回頭看荊州

從成都平原到荊州就沒有走漢中那些問題,一來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雖說算不上盛世太平,至少還算穩定,糧食供給還是沒有問題的。

就算劉備沒辦法完全佔領荊州,就算一開始說的那樣,劉備真的只有江陵這一處出江口作為橋頭堡,糧食從成都平原進行補給也要比漢中容易得多。

畢竟千里江陵一日還,水路就是最大的優勢,所以怎麼想荊州都是劉備集團爭天下的不二選擇。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看江陵位置

關羽敗走麥城後,劉備的第一反應是反攻,我個人覺得劉備在這個決策上是沒有問題的,趁東吳立足未穩之際殺個回馬槍。

如果東吳在荊州站穩了,蜀漢就徹底沒機會了。壞就壞在劉備遇到了陸遜,如果當時不是陸遜坐鎮東吳中軍,以劉備的能力奪取個江陵問題還是不大的。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陸遜一把火燒掉了劉備的希望,最好的一次機會劉備都沒有把握住,未來一片黑暗,不被氣死才叫怪事。

這就有點像《三國演義》中,上方谷一場大雨澆滅了諸葛亮心中最後一絲希望,諸葛亮也就抑鬱而終了。

《三國演義》似乎也是用這樣一個藝術加工來回頭感嘆劉備夷陵之敗時的無奈。

蜀漢一蹶不振的原因,不在於夷陵一戰的失利,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劉備病逝白帝城

?結語

夷陵之戰的失敗,其實也並不是題目所說那樣,蜀漢損失不大,要知道蜀漢當時可用之兵也就那麼10餘萬,一戰沒了一半,換誰都覺得完了,何況這一戰的失敗對於士氣的打擊更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徹底打掉了蜀漢爭天下的希望。

TAG: 劉備諸葛亮漢中蜀漢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