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大秦賦》之燕王喜:屢戰屢敗,導致燕國走向滅亡!

由 傷口不深不知疼 發表于 汽車2021-05-09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趙悼襄王趙偃中計,要與秦國簽訂盟約,但是要燕太子丹的人頭,嬴政用一個死囚人頭騙過趙偃,秦趙盟約簽訂。嬴政看望燕太子丹,給太子丹解釋其良苦用心,燕太子丹不理會。之後,趙姬約嬴政、燕太子丹宴飲,想要緩和二人關係,太子丹追問秦軍為何不繼續攻打趙國橑楊,與嬴政發生爭辯。嬴政帶太子丹去林光宮,太子丹從修訂書文之事看出嬴政滅六國的決心。

由此,當劇情走到這一步,已經為秦王嬴政和燕太子丹之間的決裂,埋下了伏筆。對於秦王嬴政和太子丹來說,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燕王喜,雖然很多人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在戰國後期的歷史事件中,燕王喜的存在感還是比較強的。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燕太子丹一直都是太子,也即到死都沒有成為燕國的君主。換而言之,燕王喜是燕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在戰國末期,燕太子丹甚至策劃了荊軻刺秦的事件,這導致燕王喜為了平息秦王嬴政的憤怒,所以殺掉燕太子丹,以此向秦國求和。當然,這依然阻擋不了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決心,燕國最終被秦國消滅,燕王喜自然也成為燕國的亡國之君了。

具體來說,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燕王喜,生卒年不詳,姬姓燕氏,燕孝王之子,戰國時期燕國最後一任君主。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燕王喜的父親燕孝王去世,於是他繼承燕國國君之位,史稱燕王喜。因此,對於燕王喜來說,是在邯鄲之戰後繼位的。對於《大秦賦》這部歷史古裝劇來說,開篇就是爆發於公元前257年的邯鄲之戰。因此,《大秦賦》中關於燕國的歷史事件,自然都和燕王喜存在密切的關係。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燕王喜命令丞相慄腹與趙國結成聯盟,將五百金贈送趙孝成王。在邯鄲之戰後,趙國雖然取得了勝利,卻依然是元氣大傷,而就秦國來說,一統天下的目標是不會變的。從這一角度來看,燕國和趙國結盟,自然有助於遏制秦國的擴張趨勢,也符合山東六國的整體利益。但是,慄腹返回燕國稟報燕王喜說:“趙國國內年輕力壯者都在長平之戰中戰死,可以趁機攻伐。”燕王喜召昌國君樂間諮詢此事。樂間回答說:“趙國是四面作戰的諸侯國,它的都具有尚武的特點,不可以攻伐。”

對此,在筆者看來,樂毅後人樂間的觀點,無疑是比較客觀的。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不僅打造精銳計程車卒,也培養了尚武的風俗,這和秦國是比較類似的。但是,燕王喜說:“我以五倍的兵力攻伐它。”樂間還是認為不可以。燕王喜發怒,群臣都認為可以攻伐。於是燕國調動兩軍,二千輛兵車,慄腹率領一部攻伐鄗邑,卿秦率領一部攻伐代邑。面對趁火打劫的燕國大軍,趙國上下則是同仇敵愾。

對於趙孝成王這位君主,派廉頗率軍,在鄗邑擊破慄腹之軍,樂乘在代邑擊破卿秦之軍。在燕國吃到敗仗後,樂間逃到趙國。廉頗追逐燕軍五百餘里,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人請求講和,趙國人不允許。後來,燕王喜無奈之下,只能割地求和,這才換來了趙國退軍的結果。因此,對於燕王喜這位君主,即位之後的第一場大戰,就以失敗而告終。當然,這還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戰役中,燕王喜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幾乎沒有為燕國取得什麼勝利的戰績。從這一角度來看,燕國最終走向滅亡,目光短淺的燕王喜,自然承擔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中的記載:十二年,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劇辛故居趙,與龐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見趙數困於秦,而廉頗去,令龐暖將也,欲因趙弊攻之。問劇辛,辛曰:“龐暖易與耳。”燕使劇辛將擊趙,趙使龐暖擊之,取燕軍二萬,殺劇辛。

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趙國派大將李牧攻打燕國,奪取燕國的武遂、方城。劇辛原先居住在趙國,與龐暖友善,不久逃亡到燕國。當時趙國多次被秦軍圍困,趙國大將廉頗離開趙國,趙國任命龐煖為將軍,燕王喜見此想趁趙國的困境而攻伐趙國。燕王喜向劇辛諮詢,劇辛說:“龐暖容易對付。”燕國派劇辛率軍攻打趙國,趙國派龐暖迎擊,俘獲燕軍二萬人,殺死劇辛。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龐煖和李牧可謂趙悼襄王麾下最厲害的兩位武將了。而在正史上,不管是龐煖還是李牧,都曾率軍擊敗了燕國,奪取了燕國的疆域。

再加上被趙悼襄王趕出趙國的廉頗,可以這麼說,趙國的名將,都在對戰燕國的過程中取得勝利。而這,自然是燕王喜的最大敗筆了。對於燕王喜來說,本來可以聯合趙國,以此抗衡強大的秦國。但是,他偏偏在趙國元氣大傷的時候落井下石,這導致燕國和趙國的關係不斷惡化,也讓燕國在秦滅六國之前,就已經衰弱不堪了。

《大秦賦》之燕王喜:屢戰屢敗,導致燕國走向滅亡!

最後,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秦國攻燕,兵臨易水(河北省易縣)。燕太子丹派荊軻、秦舞陽等人以獻督亢之地圖和秦將樊於期首級之名,圖刺秦王政,圖窮而匕見,結果事情敗露,刺殺秦始皇嬴政的計劃沒有成功。對於荊軻刺秦的計劃,雖然是由燕太子丹主導的,但是,這裡面應該離不開燕王喜的暗中支援,至少沒有明面上的反對。在公元前227年的時候,秦國名將王翦已經消滅了趙國,也即失去了趙國的屏障,燕國已經感受到秦國帶來的滅國壓力。於是,燕太子丹希望透過荊軻刺秦,以此來阻擋秦滅燕國的結果發生。當然,這一切只能說是徒勞了。

《大秦賦》之燕王喜:屢戰屢敗,導致燕國走向滅亡!

荊軻刺秦失敗後,秦始皇嬴政衝冠一怒,立即派王翦率軍伐燕,公元前226年十月攻破燕都薊城,燕王喜逃到遼東,並且殺太子丹獻秦以求和。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破遼東活捉燕王喜,燕國自此滅亡,這意味著燕王喜成為燕國的亡國之君。總的來說,在戰國後期,燕王喜對外出兵可謂屢戰屢敗,不僅沒能阻止秦滅六國的趨勢,反而因為和趙國長期作戰,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從這一角度來看,燕王喜幾乎是坐視燕國走向滅亡,絲毫沒能力挽狂瀾。

TAG: 燕王趙國燕國嬴政燕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