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劉邦重振雄風,一月即摧城滅國,韓信滅魏國為何能如此迅捷高效?

由 手縮談歷史 發表于 汽車2021-05-08

文/崔浩暢談歷史

失敗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從失敗的陰影中堅強起來,總結原因、吸取教訓、奮然崛起,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將來的成功做好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準備。

漢高祖劉邦就是以他的切實行動,來踏實執行以上行為,才能創造空前的成功。

但願劉邦開創偉大功業的具體行動,會給想要成功卻遭遇過失敗的讀者們以實用啟發和明智行動指導。

1。諸侯王見風使舵叛劉助項,劉邦痛定思痛重整旗鼓

公元前205年四月,已佔據巴蜀、關中的漢王劉邦,趁著西楚霸王項羽征討齊地、楚國空虛的良機,親率56萬諸侯聯軍攻克了楚國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可好景不長,宿敵項羽統率的3萬精銳騎兵從齊地回師救援彭城,在彭城附近,楚軍追殲30多萬諸侯聯軍,劉邦遭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慘敗。

與此同時,原本臣服於劉邦的各諸侯王,見到項羽大勝而劉邦慘敗時,也紛紛欺軟怕硬地投靠項羽、反對劉邦,其中:

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向項羽投降;

齊國權臣田橫與項羽結盟;

代王陳餘(yú)、趙王歇得知被劉邦欺騙、張耳沒死後,也義無反顧地與劉邦徹底決裂;

彭城慘敗後,原本依附於劉邦的魏王豹,在回到魏地後,也對外宣稱,要支援旗開得勝的項羽,轉而與慘敗而歸的劉邦為敵。

魏豹的據魏地化友為敵,令劉邦原本不利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原本,劉邦已統率數十萬軍隊南征至彭城,在項羽擊敗劉邦後,劉邦從彭城一路北撤,先至下邑,再至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此時魏豹的叛變,直接導致劉邦軍從關中到成皋、滎陽的軍隊、軍資補給線,便從此暴露在魏軍的可能襲擊下。

這,對劉邦是一個巨大威脅。

彭城之戰後,劉邦迅速收攏殘兵敗將,同時開始思考敗因:

敗因一:項羽勇武絕倫,指揮麾下騎兵如臂使指,劉邦勇武不足、狡黠有餘,能指揮十萬軍隊已是極限,卻逞強地偏要勉強指揮五十多萬軍隊,導致其指揮軍隊智力不濟、顧此失彼,如秦武王舉鼎般痛折數十萬大軍。

敗因二:集結再多的雜牌諸侯王在自己身邊,去對抗強悍的西楚霸王項羽,也終是驅使群羊去對抗猛虎,豈能不鎩羽而歸?因此團結真正強悍精銳的諸侯王,帶領他們以群狼痛毆猛虎之勢,去共同對抗項羽,便是將來統戰工作的重中之重。

敗因三:劉邦在攻下彭城後,就開始驕傲大意,沒有用心去構築對項羽的戰略包圍圈,或者說戰略包圍圈構築得不夠緊密,使得項羽透過彭城一戰,將劉邦的戰略包圍圈殘忍突破!

敗因四:劉邦軍騎兵太少,步兵太多,對抗項羽鋒銳絕倫的數萬騎兵,劉邦處於兵種上的極端劣勢。

在經歷一番痛定思痛的反思後,針對以上四個敗因,劉邦做出了三項決策:

其一,劉邦決定以後自己統兵,會戒驕戒躁、會小心謹慎,並以自己體力、心力能夠支配的十萬軍隊為臨界值,不再盲目地追求統率過多軍隊;

其二,劉邦決定要想方設法地拉攏、團結能確實打敗項羽的真英雄、真豪傑,再領導他們去開疆拓土,去構築圍攻項羽的戰略包圍圈,最後當戰略包圍圈確實堅固異常後,再團結眾諸侯共擊強楚,打算如群狼圍攻猛虎那樣共攻項羽、戰勝項羽。

於是,為了群策群力地攻滅項羽,劉邦向部下們聲稱願意將關東之地讓與天下的英雄豪傑,以換取英雄豪傑對他攻滅項羽的鼎力支援。

鑑於劉邦有此非凡覺悟,謀士張良便推薦了三位可以幫助劉邦共同攻滅項羽的英雄豪傑。

第一位是英布,張良向劉邦介紹道:“英布,原先是項羽軍中的勇悍驍將,不過他被項羽封為九江王后,便開始打起保全實力、唯己獨尊的小算盤。之前項羽率軍東征齊地時,曾多次催促英布助戰,可英布卻屢屢稱病推脫,可見英布與項羽之間,已生出嫌隙和矛盾,由此,我們可以嘗試著拉攏他,促使其為我們所用。”

第二位是彭越,對於此人,張良這樣介紹道:“彭越,是漢王的老相識,之前,他曾與齊地的田榮約定,一起反抗項羽的楚國,如此,只要漢王聯合策略得當,那彭越也能助我們攻滅項羽。”

第三位是韓信,張良介紹道:“漢王手下雖然有數百名大將,但可託付攻略天下之大事的,唯有韓信一人,韓信統兵作戰技術高超,戰略戰術規劃、執行、反思能力均極強,是個難得的帥才。大王若真的想讓出關東之地,那可將關東之地讓給以上三位英雄豪傑,如此,三位豪傑一定會知恩圖報地效忠於漢王,並助漢王攻滅楚國、消滅項羽。”

面對張良的高明推薦,劉邦深表贊同,並立刻派人分別聯絡英布和彭越。

同時,為了補充劉邦大規模損兵折將後的軍隊,坐鎮關中、治民理政的漢丞相蕭何徵發關中二十五歲以下、五十六歲以上的老幼男丁數萬人,組成軍隊,由韓信統領,開赴滎陽前線,劉邦深感蕭何統管後勤、鼎力支援的大恩,並召來韓信,與他一起思謀並討論強大自身、抗衡項羽之策。

其三,針對項羽在彭城之戰中大規模使用騎兵部隊,猛衝狠殺劉邦數十萬諸侯聯軍的彪悍殘忍戰術,韓信向劉邦建議:師敵長技以制敵,即挑選五千關中的原秦軍騎兵,由李必、駱甲等原秦軍的騎兵將領來訓練,訓練騎兵們騎射本領和騎兵作戰戰術,為保險起見,可以任命一位親信將領主管騎兵部隊。

劉邦一聽韓信的建議,立刻兩眼放光地表示贊同,為此,他立刻任命親近的灌嬰為中大夫,作為騎兵主將掌管騎軍,任命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作為騎兵副將,徵召原秦軍中的騎兵,組成漢國的騎軍,並訓練騎軍,輔佐灌嬰管理騎軍。

不久,劉邦、韓信組織收攏好的殘兵敗將、關中新兵、新騎兵部隊(後被劉邦賜名為郎中騎),開始認真訓練聯合作戰戰術,重整旗鼓,以期穩住陣腳、敗中求勝。

五月,西楚霸王項羽派季布統領五千精銳騎兵,進攻滎陽東南的京、索二亭,面對楚軍挾彭城大勝而奮勇突擊的凌厲攻勢,韓信指揮灌嬰手下訓練不久的漢軍騎兵反攻楚軍,大敗楚軍。

眼見漢軍騎兵能夠擊敗部分楚軍、穩住彭城大敗後的陣腳,劉邦大喜,暗自下定了大規模收集胡人、樓煩騎兵為己所用、擴充騎兵、共攻項羽的決心,同時劉邦提拔韓信為左丞相,留韓信堅守滎陽,自己回關中,準備穩定憂患不已的關中、巴蜀大後方。

劉邦回到關中後,為穩固後方,他做了四件事:

一、鑑於關中在當年春遭遇旱災、農民糧食歉收、食不果腹、餓殍遍野,商人囤積糧食居奇、糧價奇高的不利現狀,劉邦下令,將關中饑民遷移至糧食富足的巴蜀地區(今四川)就食,並將原秦朝皇室遊獵用的上千畝上林苑土地,無償交給百姓,組織百姓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在緩解災情、保民溫飽的基礎上,為生產糧食、富民養兵做準備;

二、劉邦立嫡長子劉盈為漢王太子,命蕭何輔佐太子監國,以穩定人心;

三、針對還堅守廢丘城、誓死不降的雍王章邯這一頑固後患,劉邦採納韓信決白水淹廢丘之計,組織曹參、樊噲等將率兵揹負沙囊將白水堵塞,逼得白水倒灌至廢丘城內,如此,章邯等雍國將士們盡被大水淹成魚鱉,漢軍乘勢猛攻亂軍,結果,章邯不甘被俘,自殺身亡,漢軍攻佔廢丘,雍州八十多縣,便徹底平定,劉邦在雍州下設河上、中地、上郡、隴西、渭南等郡,隸屬漢國,關中至此平定。

四、劉邦徵發關中士卒,分派到武關、臨晉關、函谷關、嶢關等四境邊塞戍守,以徹底穩定關中。

2。劉邦先禮後兵,意欲兵不血刃謀取魏地

八月,穩固後方的劉邦率領曹參、灌嬰等親信們返回滎陽,在看到魏豹軍見風使舵地危害漢軍後勤補給線後,劉邦以勸降成功就封萬戶侯的名義,鼓勵能言善辯的部下酈食其(lì yì jī)去說服魏豹回心轉意,想不戰而取魏地。

酈食其領命後,便北渡黃河來到魏地,進行勸降魏王豹的說服工作。

不料,面對酈食其苦口婆心的勸說,魏豹吃了秤砣鐵了心地回道:“大丈夫一生,如白駒(jū)過隙般寶貴簡短。當今的漢王劉邦對人輕慢侮辱,動不動就對諸侯、群臣痛罵不停,使喚我們如奴僕一般隨心所欲,根本就沒有一點上下該有的禮節,所以在寶貴簡短的下半生,我寧願自由自在地活著,再也不願委屈憤懣(mèn)地受制於人了,我再也不想見到劉邦了。先生請回吧。”

事已至此,酈食其的勸降工作算是徹底失敗了,不過,他還有另一項任務,那就是偵查魏軍的軍情。

於是,酈食其暗中收買魏豹手下的將士們,探知到了不少敵情。

在回到劉邦身邊後,酈食其稱勸降失敗,對此早有心理準備的劉邦迫不及待地詢問道:“雖說勸降失敗,但敵情應該摸得清楚了吧,魏國的大將軍是誰?”

酈食其回道:“柏直。”

劉邦一聽,高興地評價道:“柏直就是一乳臭(xiù)小兒,怎麼能打得過我的大將軍韓信呢?那魏軍的騎兵將領是誰?”

酈食其回道:“馮敬。”

劉邦聽後,眉頭先緊皺,後又舒緩地慶幸道:“馮敬嗎?他是原秦將馮無擇的兒子,雖說有點賢能,卻打不過我的騎兵將領灌嬰。那魏軍的步兵將領是誰?”

酈食其回道:“項佗(tuó)。”

劉邦聽了,再次幸災樂禍地評價道:“項佗,是我們進攻定陶時的手下敗將,他不是曹參的對手。哈哈,魏豹如此顢頇(mān hān)用人,那我們攻滅魏國,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了。”

這時,深知魏國仍有賢才的韓信再次向酈食其詢問道:“魏國沒用周叔為大將嗎?”

酈食其回道:“沒用,魏國大將確實是柏直。”

韓信便既放心又惋惜地嘆道:“魏王豹真是有眼無珠,竟重用柏直這個豎子,看來是天亡魏國啊。”

瞭解好敵情後,當年八月,劉邦命韓信統領灌嬰、曹參及三萬精銳步騎兵,北上攻魏。

3。韓信施展聲東擊西、前後夾擊戰術,迅速攻佔魏地

攻魏之戰一開始,韓信指揮步騎混編的三萬漢軍向西透過函谷關,後向北進至名為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的黃河渡口,隨即韓信便令全軍四處蒐羅船隻,準備渡河。

可惜,由於魏軍早就將黃河沿岸大部分的船隻收集完,做好了杜絕漢軍乘船渡河的準備,所以韓信軍並沒蒐羅到多少船隻。

同時,一見漢軍攻至臨晉,魏王豹趕緊派魏將柏直率軍駐防在臨晉河對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濟西),作嚴防死守狀,做好了在漢軍渡河東進時,對漢軍半渡而擊之的攻勢準備。

漢將曹參、灌嬰見了,都認為此時渡河不利於漢軍,韓信對此也深表贊同,因為如果韓信要渡河作戰,那要麼需要建造大量船隻,此舉會耗費大量時間,給對岸魏軍和南方的楚軍更多進攻漢軍的準備,不利於漢軍速戰速決地攻略四方;要麼漢軍得速戰速決地泅水渡河,此舉容易被魏軍在漢軍半渡時發動攻擊。

也就是說,從臨晉渡河,無論是緩攻還是急攻,都非常不利於韓信軍。

不過,與前兩位將領面對困難時束手無策不同的是,聰明絕頂的韓信再次故技重施,開始巧妙行軍,去實施他的滅國大略:

首先,韓信命騎兵統領灌嬰製作渡河的簡易工具木罌(yīng),灌嬰一聽,頗覺不解,遂問韓通道:“什麼是木罌?”

韓信耐心回答道:“木罌是我們渡河攻魏的利器,它是由民間的陶罐製成的,你可以組織士兵們到民間徵取,繼而動員士兵們將砍伐的樹木製成木棍,再將木棍捆紮成格子狀,然後在格子中綁上封閉緊密的陶罐,便可製作成以木為架構、以陶罐為腹心的大筏,這種木罌大筏,能助我軍渡過黃河。”

灌嬰聽後,便喜出望外地回營指揮所部軍隊製造木罌大筏,不久,灌嬰軍制造出了一千多大筏。

大筏造好後,灌嬰正要組織己軍熟悉使用大筏、準備渡河,可是,韓信卻令灌嬰將大筏全部轉交給曹參的步軍,同時,韓信命灌嬰統領一萬騎兵將河邊為數不多的渡船插上漢軍旗幟,並日夜不停地擂鼓,但不渡河,僅向魏軍展示出一副將要渡河的樣子。

然後,在一個習以為常的夜晚,韓信和曹參統率兩萬步軍,沿著黃河靜悄悄地攜帶全部大筏向北行軍。

數日後,韓信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北進至夏陽(今陝西省韓城縣南),在此處觀望後,韓信見黃河對岸無敵軍駐防,為謹慎起見,韓信還是派出斥候過河偵查了一番,在得到斥候彙報,確知對岸無敵軍後,韓信下令兩萬漢軍安靜迅速地乘大筏渡河。

一時間,漢軍分散著推一千多大筏入河,在入河登上大筏後,各支部隊開始用刀槍劍矛為船槳,奮力向後划動,如此半日後,韓信軍便乘坐一千多大筏過渡到黃河東岸的汾陰。

隨後,眼見順利渡河,韓信率領兩萬步軍,開始大張旗鼓地向南行軍,意欲尋找魏軍,並殲滅之。

不久,漢軍攻至東張,駐防在該處的魏軍猝不及防,在倉促應戰中,被韓信軍擊敗。

東張之戰後,韓信率軍乘勝攻至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安邑守將王襄突聞韓信來攻,頗覺意外,勢單力孤的他迅速派出斥候,向駐守平陽(今山西臨汾縣)的魏豹求援。

魏豹聽說韓信竟從北方進攻安邑後,大吃一驚,為挽救危局,他緊急命令駐防在蒲坂的柏直迅速率軍回守平陽,至於魏豹自己,則親率麾下魏軍北上救援安邑。

與此同時,韓信命軍中健步者迅速向西渡河,令灌嬰的騎兵部隊迅速乘船渡到魏軍防禦薄弱的黃河東岸,助己共攻魏國。

灌嬰得令後,早就心有不甘的他,立刻組織船隻和新建大筏,指揮剩餘的一萬漢軍騎兵迅速渡河,由於魏將柏直已率軍回援平陽,所以灌嬰渡河並沒遭到魏軍的較大抵抗。

渡過河後,灌嬰率領騎軍迅速東進,與韓信軍夾擊安邑。

就這樣,在魏豹還未抵達安邑時,韓信已督促漢軍攻破了安邑,並生擒了魏將王襄。

劉邦重振雄風,一月即摧城滅國,韓信滅魏國為何能如此迅捷高效?

這時,魏豹還不知安邑已破,他繼續率軍北上。

韓信在攻下安邑後,並沒止步,而是迅速督軍南下,繼續進攻魏國諸城,

不久,魏豹軍和韓信軍在曲陽(今山西省垣曲、安邑縣之間)展開了遭遇戰。

由於魏軍倉促反叛劉邦,訓練不足,而韓信軍訓練有素氣勢如虹,所以交戰不久,韓信軍便擊敗魏豹軍,魏豹眼見己軍不敵,便頗識時務地率軍逃跑了。

眼見魏豹逃跑,深知敵撤無詐的韓信率軍對魏豹軍緊追不捨,終於,漢將曹參在東垣(今垣曲縣西)生擒了魏豹。

如此,韓信得以擒賊擒王。

隨後,韓信挾持著魏王豹,率軍進攻至平陽,此時,守城的魏將柏直見主公被俘,便識相地開城投降,漢軍攻入平陽後,迅速攻佔王宮,生擒了魏王豹的家眷,其中有一位名叫薄姬的魏豹姬妾,她後來被劉邦寵幸,得以生子劉恆,是為後來的漢文帝,此為後話。

緊接著,漢軍強迫魏豹寫下投降書,並攜帶降書向魏國境內的各城進行勸降工作,魏國諸城將士們,在認識到魏豹已降的現狀後,便明智地紛紛開城投降。

就這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韓信透過高明的軍事行動,平定了擁有五十二城的魏國,如此,劉邦得以將原魏國分置為上黨、太原、河東三郡。

韓信滅魏國,是劉邦在彭城大敗後,其麾下漢軍獲得的第一次大勝,此次大勝,漢軍一掃戰敗頹勢、重振雄風,僅用一月時間,便翦滅了魏國,將魏軍、楚軍渡黃河南下、切斷關中到滎陽漢軍補給線的可能徹底斷絕,開啟了韓信北伐黃河以北各諸侯國、從北線南下包圍圍殲項羽軍的偉大征程。

4。韓信滅魏國之戰反思、總結

戰略層面上:

從政治戰略上來看,劉邦比項羽、魏豹做得優秀。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朝之所以滅亡,就在於統治者窮奢極欲地奴役萬民、窮兵黷武地奴役百姓,以致痛失天下人心,遂使陳勝、吳廣、六國貴族、劉邦等豪雄揭竿而起,共同將秦朝推翻。

對秦朝的滅亡教訓,劉邦深自警惕,引以為戒,並反其道而行之:

韓信在滅魏國之前,劉邦為了在政治上佔據優勢地位,曾返回關中,針對關中人民的饑荒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如遷徙關中人民到巴蜀地區就食,消滅章邯、徹底掃清關中戰禍,組織百姓在原秦朝皇室的上林苑種植莊稼、生產糧食等,對義帝隆重弔喪,對關中人民撫卹問孤,對百姓噓寒問暖,如此收買天下人心,劉邦做到了政治戰略上的得人心者得天下之準備;

劉邦重振雄風,一月即摧城滅國,韓信滅魏國為何能如此迅捷高效?

反觀項羽,縱觀項羽的行為表現,陰謀殺害義帝,率軍所過之處,皆屠城殺降不斷、恃強凌弱不絕,如襄城、新安、咸陽、齊國等地,皆坑殺敵軍、殘滅百姓,直至雞犬不留、天下震怖,這都是失去天下人心、進而失去天下的可恥愚舉。

至於魏豹,捨棄推崇義帝、愛惜百姓之劉邦,跟隨暗害義帝、殘虐百姓之項羽,屬於棄明投暗、助紂為虐、自取滅亡的典型,他跟隨項羽,其失敗可以說是如孤魂隨野鬼。

從軍事戰略上來看,劉邦比項羽高明。

彭城之戰後,楚軍一路向西突進,漢軍一路向西敗撤。

直到滎陽,項羽派季布軍與劉邦的韓信軍在京、索二地鏖戰一番,楚軍大敗而歸。

如此,楚漢雙方開始在滎陽對峙,滎陽地區就是劉邦、項羽將來血腥鏖戰的紅海。

此時,開拓北方戰場這一藍海區域,爭取最終決戰的全域性戰略優勢,便成為雙方當前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

可惜,與劉邦派國士無雙的韓信統兵北略河北不同,項羽僅派政治才能高強、軍事才能較弱的項佗去協助魏豹防守魏國,一攻一守,一國士略北地、一政客防魏國的鮮明對比,可以明顯看出項羽軍事戰略部署的重滎陽輕北方、重區域性輕全域性。

先重視藍海戰略拓展易開拓之地,兼顧紅海戰略與強敵分庭抗禮的劉邦,自然比只重視紅海戰略與頑敵死打硬拼的項羽高明。

從用人戰略上來看,劉邦所用之人比魏豹、項羽所用之人更精明強大。

本來,對外,劉邦以為,只要聯合眾多諸侯王擁兵東向,便能攻破彭城,擊敗項羽。

可惜,彭城一戰,項羽的力挽狂瀾大敗眾諸侯聯軍,令劉邦認識到,垃圾的諸侯王再多,也不過是見風使舵、首鼠兩端的群羊,驅使他們去與項羽這猛虎決鬥,無異於驅肉飼虎,所以他必須得改變用人戰略,要想辦法聯合少數精明強悍的狼性諸侯王,去如群狼圍攻猛虎那樣驅使群雄圍毆項羽。

俗話說,兵貴精,不貴多,諸侯王同理,亦貴精不貴多。

俗話又說,雙拳難敵四手,獨虎難敵群狼。

於是,在謀士張良的參謀下,劉邦開始有意識地重用韓信經略河北,並派使者聯絡輕猛狡猾的彭越、勇猛善戰的英布,打算前後夾擊項羽,當然,代價是劉邦將關東地區分封給這些助他進攻項羽的天下豪雄。

至於對內,劉邦以老於世故、精於吏治民情、頗耐繁劇的蕭何為後方大管家(漢國丞相)治國安民,負責處理後方公務、組織人民生產、運輸糧食、裝備和軍隊到前線等後勤工作;用淡泊名利、精通黃石公兵法的張良制定高明宏偉的全域性發展戰略,用智計百出、陰險狡詐的陳平出謀劃策一些見不上臺面的陰謀詭計;用洞察敵我情況、雄才大略的韓信獨當一面地攻城拔寨、開疆拓土……

總之,這種對外用人戰略及時改變、不斷修正,對內用人戰略持續正確、長期穩定的科學佈局,是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的重要原因。

反觀對手魏豹和項羽:

對外,魏豹沒有聯合趙國陳餘、燕國藏荼、齊國田橫共同對抗漢軍的戰略準備,就想對抗強悍的劉邦漢軍,真是以卵擊石、獨木難支;

對內,魏豹摒棄韓信忌憚且確實有才華的周叔,卻啟用柏直、馮敬、項佗等不擅長統兵作戰之人作為統兵將帥,罷黜賢才,重用庸才,焉能不敗給韓信、灌嬰、曹參等擅長統兵作戰的智謀將帥?

至於項羽,縱觀他的用人,不知人、不善任之作為屢錯不改:用義帝,先假意尊崇後陰謀暗害,惹得天下人對他口誅筆伐;用范增,對其關鍵計策不聽,對其良苦用心不察,反而在中陳平之反間計後,將范增驅逐至死,真是令親者痛、仇者快;用曹咎守成皋,曹咎暴躁易怒,被劉邦一激怒,便出城野戰,結果中伏兵敗自殺,真是所託非人;用龍且攻韓信,龍且有勇無謀盲目進軍,被韓信用濰水將楚軍斷絕為兩段後,龍且前軍被韓信全軍猛攻至全軍覆滅,真是所託非人用人不當!

總之,正是魏豹的選拔用人、棄置賢才,正是項羽的不能知人善任,導致他們面對選賢任能、知人善任的劉邦時,才會屢屢敗績。

戰術層面上,有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模範前例,所以此次伐魏,韓信再次照搬前例,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在臨晉大張旗鼓地宣稱渡河,吸引大批魏軍到黃河東岸的蒲坂嚴陣以待,然後韓信、曹參秘密領軍北進至夏陽,偷偷摸摸地從此處東渡黃河,繼而進攻魏國各地,惹得魏王豹只能緊急調兵回援北地,這就給在臨晉的漢軍守將灌嬰以可乘之機,灌嬰立刻渡河東進,與韓信兩面夾擊,魏國,便在這種顧此失彼、腹背受敵的窘況中,魏王豹兵敗被擒,隨後韓信挾持魏王及其降書,對魏國各地招降納叛,於是,群龍無首的魏國,在一月內便被韓信、曹參、灌嬰統兵輕鬆拿下。

孫子兵法: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也就是說,善於用兵作戰的人,能夠調動敵人疲於應付,不會被敵調動屢屢被動。韓信伐魏之戰,便是聲東擊西調動敵人,再前後夾擊,令敵人在頻頻被調動中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典型戰例。

孫子兵法: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韓信攻魏之戰,明宣臨晉渡河,暗擇夏陽渡河攻敵,可說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又一次故技重施,也是攻敵不備、出敵不意之高明作戰的典型範例。

韓信以聲東擊西的戰術再次重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計,再靈活運用兵法前後夾擊敵國,如此屢屢調動敵人,令敵人在多次疲於奔命地被動防禦中屢戰屢敗,最後擒賊擒王,對敵國各地招降納叛,遂得以順利攻滅魏國,如此高效快捷的滅國戰略戰術,值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效仿學習;

同時,劉邦在遭遇失敗後的吸取教訓重新振作,在穩固國內外局勢中表現出的面面俱到收買人心,在料敵制勝中的獨具慧眼料敵如神,在對內對外博弈中表現出的駕馭下屬知人善任,在把握戰略大局、力求不敗之地中表現出的重視開拓藍海戰略、不忘堅持紅海戰略的統籌兼顧,亦值得我們深徹研究,恭謹效仿,踏實學習。

那麼,面對魏國被滅的境況,唇亡齒寒的河北代國、趙國、燕國等國,會怎麼與韓信軍博弈爭勝呢?

在滎陽一線,詭譎劉邦與勇猛項羽之間的生死角逐,究竟會誰勝誰負呢?

參考書目:

史記,司馬遷著;

資治通鑑,司馬光著;

中國曆代戰爭史第三冊-楚漢戰爭-東漢,臺灣三軍大學編著;

漢家天下第一部:楚漢爭鋒,清秋子著;

楚亡:從項羽到韓信,李開元著;

楚漢爭霸啟示錄,瀟水著;

秦漢戰爭史(上),馮先知著;

這裡曾經是漢朝第一部,月望東山著;

漢朝那些事兒(第一卷),飄雪樓主著;

千古一戰神:韓信,高建恩著;

韓信:活著就是為了實現理想,曲水著;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華杉著。

TAG: 劉邦韓信項羽魏豹灌嬰